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91|评论: 16

高考后来迎来离婚潮,真的为了孩子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5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高考之后,国内都会形成一次离婚潮。简而言之,高考过后,许多夫妻觉得任务已经完成,如释重负,选择离婚。
民政局的人面对小年轻冲动离婚,总会劝阻;但遇到这样的情况,二话不说直接给过,因为能在高考后离婚的家庭,是绝对的忍耐已久、无可挽回了。

01
网上流传着一个问题: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
有人说,父母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从小到大自己每天都在吃狗粮。
有人说,父亲是心中好男人的标杆,让自己很早清楚要嫁的男人什么样。
还有人说,真正让自己对爱情抱有幻想的,正是父母的爱情。
然而在长篇累牍的留言里,占比更大的,是对“婚姻”的不确信、不感冒、不抱希望。
那些声音大多来自不幸福的童年记忆,和逃离原生家庭后的一声叹息。
不离婚的家庭,就是好家庭吗?看看这些留言。
爸爸在外对谁都温和友好,却唯独对妈妈态度恶劣,我妈妈常年敏感失控悲观,我爸爸常年冷漠暴躁刻薄,家庭对我而言,就是两个字“压抑”。
妈妈一直说“都是为了你,才没有离婚”。这种压力无时无刻折磨着我,让我觉得出生是错误。
从小到大都很崇拜爸爸,可自从知道他出轨那一刻起,“原谅他”这件事我做不到。甚至得了抑郁症,求学期间要靠心理治疗才扛过来。
所以,大家从父母的婚姻里学到了什么?
有的人说“不要一边抱怨,一边付出,要有承担的勇气”,有人说“不要对孩子说,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的相关句式”,有人说“三观真的比五官重要太多”,而最扎心的一句却是——
“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嗯,学到了不要结婚。”

02
不要觉得,高考离婚潮离我们很远,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已经不少人跟我说过——
“至少撑到孩子18岁,可以承担这个结果,我肯定会离婚”。
中国式的悲情,最悲情的一点就是“为了孩子”。
所以,尚处婚姻中的年轻的我们,是从哪一天开始失望的?
我觉得,恰恰也是“有了孩子”之后,开始的。
有了孩子以后,妈妈们更是变身女超人,来日方长,接下来的剧情全是“侠女闯天关”。
婚前俩人在大理洱海干一瓶“风花雪月”,婚后守着桌上的奶嘴奶粉瓶瓶罐罐喝口凉水压惊。
婚前最大的幸福是“睁开眼,你和阳光都在”,婚后娃一哭闹,瞅着躺在身边纹丝不动的对方,最想要的是“请你立马从我眼前消失”。
婚前出门撒欢的对话是“你看我穿这件美不美”,婚后出门的日常是“孩子的东西你到底收拾好了没”。
生活的交集越来越多,可彼此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
甜言蜜语装进柴米油盐的罐子后,发酵出来的全是抱怨与指责。
家楼下的停车位,成为男人平整内心的修道场;夜半时分的卫生间,变成女人边哭边重整旗鼓的避风港。
这样的家庭,就算不离婚,孩子又怎么可能快乐?
我一个朋友岚,就是“高考后父母离婚”的亲历者。她说,一直知道自己父母会离婚。
从小父母爱吵架,她做着作业,耳朵忍不住支起来,听到不对就赶紧出门打岔劝架;
后来,父母开始彻底冷暴力,好几个月都不说一句话,家里像冰窖;
高考临近,她注意到父母比以前都开心,但她却很酸楚,她知道,“那只靴子,终于要掉下来了。”
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其实她们离不离婚我无所谓了,因为有没有那张纸,这世界上也哪儿都不是我的家。”
中国有太多表面完整的家庭,比实际的离异家庭,也就少了一张书面文件——不快乐,不改变,不争取,才是中国式婚姻让人绝望的常态。
但对于孩子来说,情感上的完整,不能靠形式上的完整。这样的家,只有家的躯壳,却没有家的温度。
所以,孩子才是婚姻最大的“第三者”?婚姻的大部分隐忍和痛苦,都是“因为孩子”?不, 这个锅,孩子不背。
在这里真的想奉劝大家一句——
那些自己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因为“年纪到了”、“别错过生育年龄”、“大家都结婚了我也要”而走进婚姻殿堂的,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偿还代价。
每一段“坏”掉的婚姻里,都起码有一个做错了选择,又拒绝成长的大人。
延迟到高考后再离婚,一定程度也是怯懦的交代“至少看起来我没有搞太砸啊,我尽力了”。
它保全的不是孩子的美好回忆,保全的是自己的逃避愧疚啊。

03
找对人的婚姻,三观合且坚定的婚姻,到底有多好?
曾获金棕榈奖的法国影片《Amour》,讲述了两位80多岁的老夫妻,都是音乐教师,相依相伴,如何在对方人生最后一段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变数,镜头里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里,两位老人的相依相伴。弹钢琴,看报纸,一起吃早餐......与你我看似乏味的婚姻类似。
最大的考验,就是妻子突然中风偏瘫,卧床不起。
老人最后选择“结束”妻子的生命,因为爱,爱到愿意为你承受孤独的苦,却不愿意你承受毫无尊严死去的苦。
最后,老人望着窗边妻子弹钢琴的“幻觉”泪如雨下,好的婚姻,在死亡面前都毫不逊色,会证明,尽管看起来都一样,都是琐碎庸俗,但内在完全不一样——
全靠忍耐的婚姻,这辈子蹉跎;真正相爱的婚姻,这辈子值得。
我们都在这个修道场,我们必须看到坏的,是如何损坏和浪费了我们的生命;也看到好的,是如何成就人生的苦短,我们才有勇气去回答——
如果面对一段痛苦婚姻,要不要“烧完整个青春,换来孩子结束高考”。
这个问题,知乎已经有热帖了,迄今为止,获得点赞最高的回复我挺喜欢的,直接用它来结束全文吧。
“当感情出现问题,孩子就注定被伤害,逃无可逃。
而离婚的家庭,虽然伤害了孩子,但最起码父母是受益的。不离婚的家庭,却生活在无休无止的争吵中,
最后,三个人都是输家啊。”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6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6-25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我表示,作为一个经历过这样事情的孩子,我深有体会。
我一直以为这个是个例,看到这样的讨论才知道这个是普遍现象。虽然事情过去了好久,突然看到还是有些难受。

发表于 2018-6-25 10:0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6-2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从父母的婚姻中学到了什么?”“嗯,学到了不要结婚。”
唉,好悲伤。

发表于 2018-6-2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6-2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耻!!!国耻!!!

发表于 2018-6-2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发表于 2018-6-25 14: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最高赞:是什么维系着婚姻,又是什么导致婚姻的破裂?

张弓谈心社昨天





来源:知乎答主@张弓


“婚姻,有时并不是让你每一天都开开心心,也不能一直体会到激情和爱。


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会让你厌倦,让你疲劳,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但婚姻真正的价值,其实体现在人生的暗面。”



1


早在十年前,我曾经为了学分,恬不知耻地选择了一些文史类选修课程。


那时候我在上《中国近代文学史》,老师花费了两个礼拜和我们讲述了几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尤其是他们的婚姻部分。


第一个是老舍。


老师讲起他时花费的篇幅颇长。


老舍年轻时家境贫困,一位刘姓善人资助了这对孤儿寡母,甚至送老舍出海读书,而老舍却在这时爱上了刘大善人的女儿。


可惜等他学成归来,这位大善人已经散尽财凭,剃度出家后去世了。他的女儿也成因为家道中落,成了最下等的暗娼。


这个故事最后成了老舍心里舍不去的痛,他写下《无题》和《微神》两篇小说,纪念自己的初恋,并一直到三十四岁才通过朋友介绍成婚。


他的妻子也是新青年,也从事文化工作,在困难时期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


照理说这种关系也算非常理想了,但老舍对婚姻却始终缺少热情,仅有的寥寥几篇写给妻子的文章里,只见出于情理的愧疚,不见一点内心深处的波澜。


在西南联大时他还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但被妻子捉住。


旁人看来,这也许是一对有些崎岖但也尚可的市井夫妻,却不知等文革来时,妻子率先发表大字报揭发丈夫。


老舍自沉太平湖以后,有人说曾经见到他的妻子曾对他言语刻薄,要划清界限。


老师说这个故事的时候,语调里明显有一种深深的遗憾。





第二个是沈从文。


这个故事比较平淡。


大意是乡下小子沈从文对大家闺秀张兆和一见钟情,前前后后写了几百封可以入册的情书。


张兆和一开始觉得他不知天高地厚到了有趣的程度,最后也慢慢被他的专情和文采打动。


两人在胡适等“好事之徒”的撮合下结为连理,却在婚后迅速的因为太过悬殊的背景而无法继续生活,一度分居。


然而解放后的数次清算时期,两人的感情最终还是占了上风。


张回到了沈的身边,在关键问题上点醒了沈从文,让他放弃写作转行历史研究,又捐出了大量娘家的文物帮助小家庭躲过了十年浩劫。


张兆和对沈从文可谓尽责,但对他的不理解也一样几乎持续到了人生的尽头。


然而,在丈夫死后,她才终于发现两人之间的感情之深,并最终在丈夫的墓碑上写下了“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写尽了沈从文的一生。


老师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同情,但也有一些欣慰。




沈从文与张兆和夫妇


第三个就是钱钟书。


他和杨绛的故事在今天几乎让人耳熟能详了。


老师所述与今天大部分媒体公众号《来看看什么是爱情:杨绛先生谈论钱钟书》这类文章没什么太大不同。


唯一让我记得的是,就是讲两人在五七干校受教育时依然把彼此护得非常周全,他们夫妻甚至在和别人起冲突时干过揪人头发,扇人耳光之事。


这个细节让我至今依然觉得他们的爱情非常纯粹。


不但不和爱好与物质有关,甚至不和名节与面子有关,真正做到了惘论世人,只求本心。


老师讲到钱钟书和杨绛时,毫不意外地,语气中充满了羡慕。




杨绛和钱钟书


讲完钱钟书的故事,眼看就要下课,老师突然说,我有一个忠告,想说给你们在座的所有同学听:


老舍的婚姻有道德而无感情,在平日里也许还能支撑,但是一到难关,夫妻就很容易分手,甚至会互相损害只求自保;


沈从文的婚姻有道德也有感情,只是缺少理解或者说是乐趣,这样的婚姻稳定,但可能终其一生都有很多劳碌和抱怨;


钱钟书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包含了全部的道德、感情与乐趣,所以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灵魂伴侣,代表了爱情最美好的部分。


你们也许还没法体会到,但人生在世,婚姻其实非常非常重要。


我希望大家将来都认真对待婚姻,不求达到钱杨的境界,但最起码也要学习沈从文,把道德和感情这两条底线牢牢地把握住。


人一辈子七八十年,其实长得超出你们的预料,想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遇到任何变故是不可能的。


一个讲道德、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把下了的锚,有了它,多大的浪头来了你都不会倾覆。


你心里知道自己还有想见到的人,有想尽的责任,这种想法的力量是和信仰相当的。


那一刻,我记得我的视线第一次从书桌下放着的日本动画新番上移开,来到了这位在某著名工科学府教授文学选修课的老师身上。


不光是我,在场的几十位单身宅男里,大约有一半都停下了手头的网络小说或者信号与系统习题集,抬起头看着他。


他的这番话,在我之后的人生里不断被想起,印证。



2


我曾经有一位日本老板,总裁级别,五十多岁,离过一次婚,前妻和一对儿女都跑去美国和他彻底断绝往来了。


孤身一人几年后他又找了个老婆,两人一直和和睦睦到现在。


我在日本出差的时候,曾经亲眼看见他在九点下班后走回在六本木的豪宅,路上还跑去便利店买了一些蔬菜肉类。


第二天我好奇地问起这件事,他告诉我,在他们家他每周有两天是要买菜做饭的,这个规矩无论多忙都不会更改。


在日本这个女性地位相对低下的地方,作为一个行业内人人敬重的大佬,我觉得这个行为匪夷所思,但最终也没有多问。





直到后来公司快要倒闭、我即将离职的时候,他来中国和我喝饯别酒。


那一次我说道,他出差的每天晚上都早早回酒店,去日式KTV谈生意的时候举止也很端正,居然还会给自己老婆做饭,这和我过去想象中的日本经理人是完全不同的。


听到这个评价他哈哈大笑,然而之后却说,男人要懂得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他自己年轻时候也犯过很大的错误,所以现在才会特别善待家人。


临走前,他又特别强调了一遍:“男人的幸福来自控制自己的欲望啊。”


玩弄自己的家庭,在你顺利的时候也许还不是问题,但如果到了人生的低谷,失去家庭你就真的一无所有了。


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


照理说,那时候的我应该是很难理解这段话的。但不知为何我却觉得我听懂了。


两年后,我结婚的婚宴上,他从遥远的东京送来祝福。


也许是以前没这么做过,视频里的老头很不自然,用非常僵硬的语调祝我新婚和睦,以后记得带妻子来东京玩。


之后也许是他自己也觉得这个视频太逊了,还追加了一封邮件,再次告诉我凡事要以家庭为重。





之后我的职业之路带着我去了另一个地方,看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后来我遇到了我们事业部现在的大老板,一个意大利人,十足的工作狂。


不止他自己看着比年龄苍老许多,他老婆也被折腾成了一个和结婚照上非常两样的黄脸婆——这个家伙给人的印象是个十足的大男子主义者。


我所在这个事业部是全集团最卑微的,曾经有一次,集团严肃的考虑过要不要把我们出售掉的问题。


那一段时间大家没日没夜地做PPT,试图证明我们的价值。


最终这个努力得到了认可,在那一场集团高层会议后,大老板如释重负的走出来,邀请了所有参与PPT制作的人员一起吃饭。


走去餐厅的路上,也许是等不及了,他掏出手机打了一个电话,那声音里有无尽的兴奋激动与温柔。


我也才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家里,他一直叫他的老婆“梅梅”。





我的职业之路继续蜿蜒发展,直到我能切身体会到生存的压力,职场上的起伏,以及关于人生的各种迷茫。


这时候我已经不需要再看别人了,回顾自己,就足以发现婚姻对一般人的价值。


并不是让你每一天都开开心心,也不是让你能一直体会到激情和爱。


很多时候,婚姻甚至是相反的,它用红绸缚住你的手脚,把一大堆不相干的三姑六婆人情世故绑在一起,让你疲劳,怀疑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


婚姻的真正价值,其实体现在人生的暗面。


在你寂寞的时候旁边有一个人听着你的讫语,陪着你无所事事;


在你空虚的时候心头会突然出现一个眼神,让你觉得要改变一些什么;


而当你被打倒在地踩上一只脚的时候,有一扇门依然为你敞开着。


里面的人不但对你没有那么苛责,甚至还会尝试抚平你的伤口,为你的悲伤而悲伤。


父母也能做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很遗憾。


他们对你的理解并不会这么深,他们对你的陪伴也没法这么久。







3


我和我老婆的婚姻,应该始于沈从文那个档次。


我们一见钟情,但却不得不承认直到结婚我们对彼此的理解都不太够。


从我老婆的视角来看,她理想的伴侣应该积极阳光,不做太多非分之想,身强体壮且热爱运动,同时为人周正,擅长维持人际关系。


对于这个标准,我只能说如果人间真的存在这样的奇男子,那一定是上帝把我性格的全息图谱通过PS反色后,再装进了某个男人的躯壳里。


我不但阴沉羸弱,爱胡思乱想且讨厌运动,还尤其崇尚酸腐知识分子的风格,对人际关系极尽逃避之能事。


总而言之,交往初期,我们还是比较小心翼翼的。


感情让我们随时都渴望拥抱在一起,但许多三观上的问题又把我们搞得非常疲惫。





曾经我也有些遗憾的想着也许我们的一生就会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去了。


后来我远走丹麦,老婆一边抱怨一边选择独自留在上海发展自己。


由于丹麦的天气,部分同事的不友好,以及对全球市场极其贫乏的知识,我的前半年非常颓废,甚至到了需要吃药维持情绪稳定的程度。


偏偏我的性格还不让我把这些问题说出来,老板们看着我明明头在云中还坚持说没事,都感到深深的不安。


我老婆也隐约发现了一些异样,但六千多公里的距离岂是一根网线所能填平的。


我一直说自己还好,直到有一天,我用刮胡刀割掉了六个月没剪的头发。


那天老婆和我视频,突然要求我把头转过去让她看看后面,我照做之后,老婆就出现了疑似中邪的症状,一边大笑一边又在落泪。


一个月后,她辞去了工作,来到丹麦陪我。那时我才知道上次所谓的剃头把自己后脑勺犁出了一片两厘米宽四厘米长的秃块。


后来同事和我说道,他们以为我在中国的家里是有许多仆人的,因为我显然没有任何基础的生存技能。


而我老婆说,当时她看到了我的新发型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如果她不来陪我,我可能会死,然后眼泪就自顾自掉下来了。





对于这个说法,我到今天也没有予以置评,不过心里很是温暖。


这种温暖并不是因为她来做了老妈子,事实上老婆来了不久便怀孕了,关于生活的问题以我学会了做饭等一系列技能而告终,真是可喜可贺。


不过她在的时候我总有下厨房的动力,一个人的时候则不是如此,从这个事实上,我必须肯定老婆独特的价值。


之后我们又一起经历了生产。


老婆在产后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大出血,在大约十五分钟时间里,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可能会失去她的煎熬。


那种感觉极难描述,因为每当我开始往那个方向想,就似乎有一股电流将我大脑打得瘫痪。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现象叫做应激保护,原因是我的神经系统经过各种评估,觉得我没有一点点的可能接受这样一种结局,于是便强迫我不去想。


而我之所以不愿意接受,应该是因为爱在失去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强烈吧。就像张兆和在沈从文死后突然间看破了天机。


我曾经把这些心情说给我老婆听过,她开头大为感动,事后却说自己并不满意,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肯定会慢慢把这种感觉忘得一干二净。


对此我也不置可否,但心里却说:这正是爱和婚姻的真正样子啊!


整天甜言蜜语哄着你的不一定真正爱你,但是性命攸关的时候痛彻心肺,愿意豁出一切拯救你的,才是合格的丈夫。


我也曾经想把这些话和她讲,但最终放弃了,因为她一定会说“关键时刻靠谱和平日甜言蜜语难道不能共存吗?”


然后我便又一次仿佛犯了什么天条。


你总是觉得我的爱不够,但或许是因为你太爱我了,这么一想,好多事情又变得让我愿意接受起来。





我们在丹麦还做过好多事,但这些事情最后都化成了一种感觉,模模糊糊的追寻不得。


我只觉得,现在当我们因为无聊而靠在一起的时候,彼此不需要找话也不会尴尬,好像静静地一起发呆本身就有独特的意义。


我们也会吵架,也会时不时地惊讶于对方缺乏自己认为的“常识”,但我们也不像过去那么害怕揭露这个事实了。


人生里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而我们已经验证过,彼此肯定是自己遇到的人里比较正常的那一类。


我有时候会大言不惭地想,我们难道就不能再进一步吗,成为真正理解彼此的知音吗?


从理论上说,婚姻本身的确应该如此。既然我们又有道德又有感情,那随着一起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交流和趣味也应该一起增长吧。


但不知为何,我又觉得这种事情必须随缘,强求就会事与愿违。


老婆有时候也会问我,你觉得我们是不是soulmate(灵魂伴侣)呀?


这个时候我知道该哄她一下,然而我不能,实在是这个词在我心里太过重要。


这不是一句情话,而是一句庄严的,迈向终极幸福的承诺。


但我又真心希望我们最终能够如此。


那时候的我们,应该就像两个早已熟悉彼此的,无忧无虑的孩子。


作者:本文经知乎答主@张弓授权转载,内容由删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72013/answer/230100743












网易新闻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长期招聘正职编辑/坐班实习生/线上作者,单篇稿费300元-1500元。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精品课程。




阅读原文



发表于 2018-6-25 14: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从学会性爱分离,活得舒服多了!

艾小羊拾文化昨天

每日8点,文化早餐 点击拾文化关注/置顶公众号

情感 新知文化 生活 抟物馆



《色戒》剧照

来源我是艾小羊

id:qingchangaixiaoyang




关于性与爱,


张爱玲在《色戒》里写到:“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这是女主角王佳芝的想法。


张爱玲也写过:“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句话是写在照片的背面,赠予胡兰成。这是张爱玲的想法。


可在感情路上,这两个女人,都是悲剧。


宁子去马尔代夫度假,旅途中认识了男神。男神帅、有品位、风趣幽默,总之是她长这么大,能摸着的最完美男人。


假期第三天,他们住到了一起。第七天,在机场道别。宁子问,你爱我吗,男神说,我喜欢你。


宁子回武汉后,总想跟男神聊点什么,男神却把她拉黑了。


“小羊姐,我失恋了。”宁子跟我撒娇。


我说:“你这离恋爱还有十万八千里,失个什么恋啊。这辈子,你推倒这种男人的机会根本没几次,别强行忧伤了。恭喜,来干一杯。”


宁子说我有毒,专治不高兴的毒。


01


其实我知道宁子病在哪里。她这种病,大多数中国女孩都有。


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们,始终没办法直面自己的本能。从小,我们被灌输的两性观是:


追求身体满足的女生是不洁、放荡的;

在性的享受方面,女孩是接受方,不能主动,更不能因性而性;

性是女生用来交换爱情或者婚姻的资源,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作为交换,女生就是吃亏上当不知耻。


传统教育表面上是在保护女性,其实造成了女孩在两性关系中的弱势心理:


明明上床很享受,说再见的的时候,却总觉得自己上当受骗;


很多女孩甚至逼自己“因性而爱”。





一个心理咨询师跟我讲她自己的成长故事。她初中被补习班老师性侵。因为老师说爱她,喜欢她,等她长大会娶她,她选择了保密,并且慢慢接受这种畸形的关系。


她大学读心理学专业,毕业后成了心理咨询师。经过多年自我疗愈,她现在最想对20年前的自己说:“不要因为身体的关系,而强行与对方建立心灵的关系。你觉得那是给自己一个交待,其实是把自己交给了魔鬼。”


02


美剧《性爱大师》里,女主弗吉妮亚·约翰逊从一场失败的婚姻里走出来,开始反思性爱对于女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时尚杂志永远告诉女性,如果你们在床上和谐,一定是因为相爱并且适合结婚。但现在我明白了,性就是性,即使美好的性,也不一定指向爱情和婚姻。”





“别人只是撩你,你却用尽全力去爱。”


不是爱情不讲理,而是我们所受的教育,让女孩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原来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自由,单纯享受性的快乐。


绝大多数女孩会因为一场意外的性生活,而强拗造型去爱对方,把一夜情变成夜夜情,把艳遇变成爱情。


很多彼此折磨的感情关系以及不合适的婚姻,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明确划分床伴,情人和爱人的关系。


一个女孩被渣男套路了,上床以后,男生不断跟她借钱。


不借,男孩就半个月不理她,她伤心得要死。


我忍不住问:“你到底爱他什么”,她想了半天,说我说不上来。但如果不爱他,为什么我们在床上那么好?


很简单,因为他知道怎样讨好女人的身体。


性的吸引是本能,但性的和谐依赖技巧。别人是个技术流,我们却捧上自己的心去交换,只是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不认可自己有性爱分离的能力,更不认可自己有享受性爱自由的权利。


03


因性而爱,性爱不分,是女性另一个角度的自我物化。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并不享受性爱,但她不断地从一个男人身边辗转到另一个男人的床上。每一次欢娱,都苦苦地逼问对方“你爱我吗”。





如果对方说爱,她就愿意继续忍耐不愉快的身体关系,认为“就算被打,也比孤独一个人好”。


松子的一生,怕寂寞却总是孤单;盼望爱却总在被甩;她试图讨好世界,却被所有人嫌弃。这部电影提醒我们,当女孩的自我评估低到尘埃里,她所面对的世界将是多么残酷。


用身体交换爱和用身体交换钱,在失去自由的程度上,没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你认可人类生而自由,就应该明白在本能中,性是一种单独存在的需要。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学会性爱分离,就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全部。


性的享受从来不比爱的努力低级,性压抑的坏处,也堪比被抛弃,被离婚的伤害。


一个社会工作者说,女性的自由,首先应该是性的自由。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性高潮的女孩,在自我评估上,会远远低于那些充分享受性爱的女孩。


04


《性爱大师》的作者托马斯·梅尔接受采访时说:


性易懂,爱难测。


一个人非常年轻的时候,遇到的多半只是性,


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发现和驾驭爱的能力。


性爱分离,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是最符合人性的选择。男孩无师自通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女孩却还被教育,如果有了性,就一定要去爱。说轻了,这是对女孩的束缚;往重里说,简直是毒害。


也许你会说,女孩在性爱方面容易受伤,所以给她们束缚没错。


用保护的名义去束缚一个人,是传统文化里最常见的套路。它低估了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也无视科学工作者的日夜努力。





其实每个女孩,都有能力做自己的守护神,而科技的发展,也不断帮助人类拓展自由的边界,获取更加安全的“床上用品”。


性的不洁感,本质上是我们对自己的嫌弃。当女孩经济独立,思想上也越来越自由和自信,就会明白,性,不会让我们变得低微和肮脏,性爱分离,也不意味着自我糟蹋。


性爱分离,让我们收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权。当你开始做身体的主人,尊重自己的欲望,就会明白,世上最贵的东西,既不是爱情也不是婚姻,而是老娘愿意。



艾小羊

复杂人生的解局人,品质生活的上瘾者,专治各种不高兴。

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公众号: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

微博:有个艾小羊



.End.

more 更多文章点击直达

·读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不养猫,不足以谈人生

·名人的非正常死亡



要不要赞 和分享到票圈 ?



发表于 2018-6-25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发表于 2018-6-2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样不太好,刚考完就离婚,娃娃难道不晓得?没必要这样
发表于 2018-6-2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2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6-26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婚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发表于 2018-6-26 12:1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8-6-26 15:4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