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对”小孩”的伤害让所有的父亲都受伤
谢歌说事
网络上关于” 严书记事件”的话题刷屏,但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稍加思考,就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是极其不正常的,至少是不理性的。因此,必须一针见血的指出,把一个家庭,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未成年人的信息进行而不是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公布,使其暴露在舆论的漩涡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网络暴力行为。
一般来说,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关心和参与往往体现在对一些话题的讨论上,这时就需要持有不同观点的网民坚持客观理性的表达。生活中,大众或许都有些”仇官”的心态,只要一提到某个官员就一窝蜂的从众心理,更何况是官员的子女,这种心理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典型现象。
如今的互联网,哪怕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到微信群的聊天都可能成为滋生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网络暴力的温床。
2008年,北京就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白领写下“死亡博客”后跳楼身亡,她生前留下的“死亡博客”引出了中国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的“人肉搜索”案,其受害者就是被这种方式造成的悲剧,这种习惯于非理性表达的方式就是网络暴力。
如今在互联网上,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着我们的道德底线。不仅违反法律更违背普遍道德伦理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让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参与事件的网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过于绝对化的观点,有的还会披着道德的外衣,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思维上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就是有时会过于坚信某一方面的观点,并通过其他信息的搜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认识。
纵观整个事件所披露出的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个体的切身利益,个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并被通过媒介和网络平台遭受到"公众审判",而在这个过程中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和情绪的发泄,往往会过于偏激。加之,人肉搜索的兴起,私人信息被曝,网民跟风炒作,扩大事情影响会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网络披上的“隐身衣”更是让行为举止不受约束,动不动就对他人进行所谓的“人肉搜索”等等。这些破坏网络生态环境的行为都是习惯于非理性的表达。
当我们的理性被情绪裹挟,炒作者只需要抓住某个点随意放大,大众便一哄而上,站在道德制高点肆声。或许,在生活中的一些孩子间总是会有一些小的摩擦,但随即却被进行非人道的展开非法的人肉搜索,这的确有失公允更不道德。
有不同意见的网友也评论称,冷眼看贴,原发贴人和炒作者已经涉嫌违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了。换个角度,如果你的年幼子女,突然一下被网民把姓名、住地、就读幼儿园、父母姓名及职务全部聚焦,被身边人指指点点,作为父母的你会是如何感受?所有的隐私信息被一览无余,这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应当为自己的盲从内疚,而在有人试图用不光彩的手段推波助澜的时候,想没想过保持自己理性的发声才是一种有效的姿态。面对孩子的你,是不是应当考虑和减少其受到伤害的程度并以客观理性的思维去评判是非曲直,才是构筑文明守法的进步表现。
平心而论,在暴力下的那个很小的小孩又犯了多大的错?足以让超亿计量的围观者指指点点?这全天下的父母心都到哪儿去了? 而且网络暴力目前对其家人特别是小孩造成的心灵伤害仍在一路狂奔。我想,这个都是全天下做父母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因为,我也是一位父亲。
本次事件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们或许会相信,事件引发的人生雾霾不会进到孩子的心里,条件必须是,这个孩子的内心必须要像成年人一样,内心保持足够的强大。而这一位小孩却是弱小的。其实,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个社会的理性和温暖。因为,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个像她一样的学龄儿童孩子,我们有责任让她们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而恰恰会因为社会的理性和包容而变得哪怕仅仅只是一点一滴的幸运,让她感受到我们的社会其实远不是她所看到的那么冷漠和血腥。难道,就不怕在她长大以后会因此而对社会抱有偏见,从而形成”暴力”仇视社会的恶性循环?我可是真的有些害怕了。
为此,我们的媒体应该有所担当,社会应该有所责任和作为才是,可是你们有吗?而在我的眼里,看到的只是你们竟会如此的残忍。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就真的已经病入膏肓? 我以为,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猎手,也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猎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被受到伤害的就一定不是你?
在新的时代里,一切政府极其政府官员的行为都应当接受网民和新闻舆论的有效监督,这本身应当受到支持,网络更是我们发声的平台却也并非法外之地,一切言论和行为都应当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进行理性的表达。但是,必须指出,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极其疯狂和近乎血腥的网络暴力,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生态环境,我相信,每一个网民都应当责无旁贷。
留点空间给他人,在网络世界保持最起码的哪怕一丁点儿德或许也是一次简短的修行。某一天,你才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关于此事件曾经有这样一位作者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他说,要善于倾听,谨于分辨,去伪存真,哪怕收获只是“微微的”,而其对于寻求改变,匡谬正误,都将善莫大焉。
这就对了,那么,我作为一个民间的草根其实更能够体会到民间疾苦,感受到最底层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平时,我也爱写一些评论文章骂这些官僚,可是这一次,我也要发出另外一种非主流的声音,不要让网络暴力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的无序与恐惧,我也希望我这个不同的看来是不够怎么合节拍的声音能够得到理性的尊重,因为,在网络暴力之下没有一个人不处于劣势。
在这个当下时刻,是不是能够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去关注一下这个社会的主流,这个目标的意义其实远不仅仅只是让大家感受到并看到这一点.或许,我们的亲人以及身边的人其实可能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坏,个别并不代表大多数,而大多数也都和生活中的我们市民一样有血有肉。
最后,让我们重拾当初的期待、给这个社会以信心。
――――
民生透视、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谢歌说事,以最卑微之追寻,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