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广安本土笑话两则:廉政建设决不能像“和坤”那样贪得无厌富可敌国
谢歌说事
本帖特别提示:请勿对号入座,线下找谢歌“扯卵筋”者一概不认,也请千万别拿公权力压我封帖,或许别人会点头哈腰,可在我的眼里“你们些”根本就不算个卵,谢歌敢于写,就从来就不吃这一套。杂文呢,权当笑话,“你伤害了我、请一笑而过。”
欢迎关注“麻辣·谢歌说事”。
近几天有条新闻很热,说的是北大校长的“鸿鹄”之志,错把“鸿鹄”当“鸿浩”。平心而论,如果我们能深刻领会其讲话精神,多一点全民创新的精神又为什么不可以理解成像鸿鹄那样有浩大的志向呢?这一解释不就满满的正能量了吗?
仔细一想,中国人眼睛尖,认字认半边。文凭博士可以不上课,自家官位也要读错,心无旁骛仅仕途,但愿朝中仅一个。
又仔细一想,这中华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历史上闹出点笑话来也不是不可以。
话说,当年的军阀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不也知错而为自己庄严的写下了辩护词:
……你们是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可是炮筒里钻出来的呀!……。
孬也算个角色的,由此可见这韩大人能知耻承认错了。想想,人家没读过什么书,有自知之明,而且人家很男人很低调,直接承认了而且是丑话说在前面的是个大老粗,只不过人家的文化水平不怎么明显罢了嘛。
还仔细一想,北大校长上任时官方可并没有要求人家一定要“强语文”懂汉语言文学呀!只要人家有管理才华能管住教师然后管住学生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你能说这不是鸿浩之志?
不扯远了,下面来说一说我们广安的笑话,不,不是笑话,应该算是个佳话吧。现举两例:
(一)
我们的廉政建设决不能像清朝的“和坤”那样贪得无厌富可敌国
话说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春风吻上了我大广安的脸。在全市深入开展廉政建设期间,市上某领导在讲话中就直接把讲话稿中的大清朝的官员和珅念成了“和坤”。
当时,台下的气氛集体像红莓花儿一样羞涩的慢慢的有些开了。
不好,会场有些骚动。
“笑啥子笑?”这位意气风发的领导呷了一口茶,“嗯嗯”。
“今天是讲廉政建设”领导继续着,“有的单位、有的同志平时不加强自身建设,看看这会场秩序?”
“有的同志就是不像话、不认真听”。
“和坤,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罪状公布的当晚,正是元宵……。
这个时刻,可这位市级领导偏偏就意识不到念错进而误认为自己的讲话新常态的、深深的打动了听众,于是又兴高彩烈的继续说道:
“一定要先把规矩挺在前面,把权力关进笼子,我们的廉政建设决不能像清朝的“和坤”那样贪得无厌富可敌国”……。
台下倾刻炸锅。
该领导讲话完毕,掌声压倒性的此起彼伏。
满满的正能量啊!
平时,该领导给人的印象深刻笑容满满,不过,仔细观察,却能发现该领导还真像个“和坤”一般,其笑容对异性有绝对杀伤力,三尺开外足可灼伤对面看过来的女孩的肌肤。
要是依“谢歌说事”平时在论坛上像写评论文章咬卵筋一样的性格,当时就好想冲动一回地站起来问问这位不可一世的市上的大领导。
可不是么,你想要表达的可是和珅他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由感慨万分,写下的那一首《狱中对月》?其诗曰:
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其实,和大人这首诗相当真实地表现出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数十年苦心孤诣地耍弄权术、搜刮财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刚踏入五十岁的和珅幻梦成空。他的诗,字里行间满含无限的凄苦。真是人生如梦啊!
可是,谢歌好想说,你他妈长篇大论也就一个“装”字,装的比那广宁市场的豌豆尖还要嫩。
(二)
领导,这“杯”字可不能去啊!
上个世纪的1998年前后左右吧,记不怎么清楚了但却是千真万确的。好像当时广安是县还不是现在的区。
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广安县把那些个写写画画的名人都召集起来组织了一次活动,叫着“邓小平故里“南巡杯”全国书画大赛”什么的吧,那场面真的是恢宏气势有面子得很哦。
谢歌有一个姓易的好朋友在当时的广安县政协做文史工作,写得一手很漂亮的字,其人出身卑微但一手小楷书法正二八经是川内无敌(可惜英年早逝又是布衣百姓其书法当然就只能失传了)。
由于老易的字写得好,而当时“南巡杯”筹备组缺人手极需一个字写的好的去写一个“邓小平故里“南巡杯”全国书画作品展”的横幅。
老易接到电话通知后马不停蹄地赶到协兴小平故居门前挥毫泼墨,把这幅字写得差不多了,这时候的喜剧也就开场了。
恰好这时候县上来了一位分管副职领导到现场督促检查进展情况,此领导看了很久后提出意见说:邓小平南巡就南巡嘛,带个杯子干什么呢?得把这个“杯”字去掉才对头嘛,赶快去掉这个杯,一个全国性的书画展决不可能带个杯的。
老易闻言大惊,心想天下竟有如此不学无术的县领导,于是辩解说:某领导,这个杯字,唉,啷个说呢,其实它就是个,唉,就像满江红或者是清平乐一样是个词牌名,这个杯字是一定不能去掉的。
这县领导一听可就不爱听了,所以说当领导还是很有优越感的哈,可以把脸不要到直接拉下来的训人。
领导说:小易呀,你工作也够马虎的啦,像你这样写的话,难道说到了展出的当天我们还要为现场的嘉宾每个人都发一个喝水的杯子吗?
此时的书法写手小易无论怎样辩解都是个卵的(其实,这时候县领心里只有四个字:张你捞卵)。于是没得办法,就只好按照领导的指示把这个对他来说极为杯催的“杯”字去掉了。
后来,笑话升级。
第二天,这位领导陪同地区行署某副专员(说明一下哈当时的广安不是市而是地区所以副职称专员)到现场检查落实情况。这位专员人家能身居高位毕竟还是有点水平的,一下子反正觉得是感觉到少了点什么东西。
专员说:“可能不对头哦,南巡杯的嘛,咋少了个杯字呢,是谁写的这条横幅”?
专员问身边的人,也就是前一天要求去掉“杯”字的县上副职领导,这位县领导正好陪同副专员一起视察现场。
这个县的领导呢,所以说呀,人家当官的就是和你我老百姓不一样,你说人家球筋不懂,人家照样可以当总统。这官员其他本事没得,但是,对上面的随机应变能力绝对是一流的。
于是,这个县领导扯开嗓门喊:
“小易(其实人家小易年龄不小的级别副科),赶快点,把那个杯字添上去,怎么搞的嘛,写一个横幅的嘛,也就几个字竟会出错呢?
这小易听见县领导如此一说只能拿笔补缺。
这还不算哦,两位一大一小的领导就站在小易的旁边看着他添写,不对,应该是亲自现场看着监督着直到写好为止。领导嘛,一般做事都亲自的,比如上厕所也是亲自,比如屙屎屙尿什么的都是身体力行亲历亲为不需要别人代劳,而且是很接地气的嘛都。
这个时候,两领导在观看小易写字的时候,还装内行不时指指点点。本来这已经就够小易难堪难受的了,更可恶和喜剧的是,这位县领导一边指导一边笑着对专员说:呵呵,我就说嘛,这南巡杯嘛肯定是得有个杯字才行的,怎么可能不要那个“杯”呢,还是专员您说的对,没得杯字哪还像个啥子书画展哦,况且是全国性的活动这个是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的,我刚才按您的指示叫他(指小易)认真点写字,您看看,就这点字都要出错……。
旁边的那个写字的小易的内心啊绝对是崩溃的,也更是被这个“杯”催的,(我估计这老易当时可能心里一直在摇动了所有的经筒,一直在念经:杯,杯,杯,杯你公那腮呀杯!)
唉,老易说,那一天,他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来生、不问来世,只为给我讲述这个故事。
唉,我对老易说,那一天,我也是,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这途中与你错误的相逢。
可是,我就在想,在那两位官员不大不小却刚好可以把老易这个政协的文史委主任盖倒的领导面前,你老易就算有操天的本事你还敢再辩解?除非你是真的不想混了。
后来,易主任和我到美丽的人工湖畔喝茶,老易对我说起这件事,尽管事隔多年了仍义愤填膺,我听了硬是想把杯子摔泥马人工湖切。
“这个绝对是真的,我儿哄嘛”。虽然说易兄也属官场科级干部但因其属文人自然也是性情中人,易兄如此说道。
只可惜,如今,易兄已逝去多年,其佳话真伪已不可再证,易兄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可怜,其职务卑微,真可惜了一腔热血和丹青妙笔。
―――――――
民生透视、热点分析、拥抱自由、独立思想。谢歌说事,以最卑微之追寻,换社会点滴之改变,以发瘪言的形式演绎麻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