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核桃”收老百姓的智商税,“六个钱包”直接要收老百姓的棺材本了?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如果年轻人要结婚了,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六个钱包”能一起凑出首付,建议还是买房好。
房价高企,刚需苦逼,啃老已经不被视为羞耻,但是上啃三代,啃得这般彻底的还是令人耳目一惊。
不知樊委员是否研究过我国的人口结构,“六个钱包”的集资假设,需要建立在两代单传的“四二一”架构之上,否则给谁不给谁,还是传子不传女呢,这都是问题。
目前这种“四二一”家庭的比例还不多,但这一天总会到来的,机构预测其比例峰值将出现在2030年前后,樊委员这是未雨绸缪啊,这条预测可以管十年。但是现在意义还不大,反而徒引纷争。
另不知樊委员是否研究过我国的收入结构,譬如顶端的四个钱包,也就是做了祖父母的一代人,还是属于体制内低工资时代为主,大都靠普通退休金过活的,在如今的高房价面前,他们完全是局外人。
虽然如今城市的退休金待遇还凑合,可以基本实现老两口菜市场自由,水果店自由还谈不上,而如果把这份钱包劈出一部分来,那可连菜市场自由都没法凑合了……老都老了,你就让人吃几天好的吧。
这一辈人还相对节俭,积蓄是有一些的,但是这些积蓄仅够应付意外急需,譬如一场大病,这对老年人来讲不是大概率,而是早晚必定发生的事情。就算有医保,保外费用干掉大几十万也是很轻松的。对这个钱包动心思,就等于没收老年人最后的物理保障,和心理保障,最后靠谁来支付医院的天价账单?手里没这几个钱,老年人睡不踏实的。
当然官三代、富二代请无视,咱们说的是老百姓的事情。
可能倒退10年,啃老还是令人鄙视的贬义词,如今已经没谁去批判了。年轻人不啃老,根本买不了房,买不了房就结不了婚,父母没办法坐视不管,子女不伸手也没别的办法……既然普遍存在,谁还笑话谁呢?
时代在继续演进,现代价值观在继续普及,青年人日益倡导独立,女权主义也日益崛起,妈宝男处处遭人鄙视,奋斗成为励志主题……但是,无论什么主义,都对明显倒行逆施的啃老现象,不发表任何非议,甚至默默举牌支持。一堆水泥钢筋,成为管控青年真正进入现代价值的幽灵。
啃老成为天经地义,终有一天登峰造极。“六个钱包”终于横空出世,也差不多到顶了,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你总不能撬开骨灰盒去要钱吧。
比羞耻存在更可怕的,就是为羞耻洗地正名。一部分金融圈专业人士,譬如樊委员这样的,已经开始为啃老寻求合理化依据。
典型的理论譬如养老回报等等,说现在父母凑钱买房,将来老了还要子女照顾,所以不算啃老,算互惠互助。
现在人算账都不顾数学了。算一算父母全款养你20多年,出首付省去你10年奋斗,再帮你带娃10年省去10年保姆工资……到头来你准备伺候老人几年?世上可有如此公平的互惠互助?
把啃老合理化意味着价值观的腐烂,把啃老登峰造极更是丧心病狂。
真正的问题是房价畸形,房地产比重畸形,土地财政依赖畸形,这些都是大病,可能会要了整个经济体的命。但是我们不解决畸形的问题,反倒把价值观扭曲了来适应畸形,这是最可怕的。
随着我们的畸形结构的经济崛起,世界开始惧怕我们,因为这畸形发展背后裹挟着畸形价值,可能会随着钞票输出。
美国青年18岁出门远行,再也不能白拿父母一毛钱,上大学靠自己贷款,毕业后几十年慢慢还,家长连大学学费都不付,更别说首付款,找不找的到媳妇跟家长无关。当然媳妇也不挑你有房没房,租房结婚是普遍现象……这司空见惯的成长模式,一旦出现在中国,立即被喷为失败青年和不负责任的家长,到底是哪边不正常?
别让这可怕的空气污染了世界。
作者:纸上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