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24|评论: 0

[川剧知识]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川剧戏曲演出-黄龙溪川剧变脸表演【天府锦绣梨园】解析变脸绝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川剧变脸表演“变脸”是那个剧种的绝活?  是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中国戏曲的情绪化妆。变脸最先用于神怪角色,明代已有。明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中就有“变化青脸”的记载。当时的变脸是演员进入后台改扮 。 后世则衍变为当场变脸,成为一项表演特技,不少地方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变脸有大变脸、小变脸之分。大变脸系全脸都变,有3变、5变乃至 9 变 ;小变脸则为局部变脸 。 变脸的主要手法有三:抹暴眼、吹粉、扯脸。前两种属涂面化妆,如抹暴眼是演员手指抹上预存于眉头或鬓的墨青,一抹即变;吹粉更是粗糙,即演员吹起色粉,以改变脸色;后一种则加用面具,一层一层套在脸上,松紧死活有度,变时一个个扯下来。此外,还有撕脸与贴脸,现已不多用。变脸要求动作敏捷,不露痕迹。主要用于剧中人物惊恐、绝望、愤怒等情绪的突然变化。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x/i/a/xiaohongmao123/64391524542667.jpg

成都川剧演出-川剧变脸总让人感觉神秘莫测,那一张张色彩斑谰的脸谱究竟是如何变化的?那一层一层揭下的脸谱又是如何被变走的?变脸究竟是魔术还是戏剧绝技? 为了揭秘变脸,记者特意来到变脸的故乡四川成都,访问现在川剧界最年轻的一位变脸大师何洪庆,在他的家里,首先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 何洪庆和他学生正在做面膜,这个面膜做得还真奇怪,把整个脸都蒙起来了,难道这跟变脸有关系吗? 在等待的过程中,何洪庆告诉我们,他是在给学生做模具,为了制作变脸的脸谱而制作的脸膜。那么画脸谱为什么一定要在模上画呢?原来脸谱是变脸的第一件道具,一张好的脸谱不仅要美观,而且还要毫无破绽。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x/i/a/xiaohongmao123/62641524542667.jpg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x/i/a/xiaohongmao123/72831524542668.jpg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http://images.bokee.com/artpic_upload/x/i/a/xiaohongmao123/93561524542668.jpg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黄龙溪川剧变脸表演-锦绣梨园是名角荟萃的川剧戏曲会馆,以经典川剧、民间绝艺表演为主营项目。西蜀文明薪火相传,弹唱间昔日梨园风采重现,传统余音绕梁不息。听琴声拨动,不觉梦回古蜀。销声匿迹的手影戏重返民间,变脸、滚灯驰名国内,杂技手影精妙传神,古筝清音妙不可言。

天府锦绣梨园志存高远,戏曲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创新,成为景区传统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之一。通过传承创新古老的巴蜀曲艺,使渐渐消音的曲艺文化在戏馆重现声色,让身怀绝技的名家回归民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