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依旧认为孩子白白胖胖就挺好,但不晓得这白白胖胖背后,藏着多大风险,甚至会要了命。”近日,浙大儿院副院长傅君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讲到一个案例:
一个父亲带着四岁多的孩子来求医。因为孩子平时是爷爷奶奶带,薯片什么的要吃多少有多少,放任在老家一年,就和吹气球似的胖起来了,简直连路都走不好了,于是来看医生。一检查,孩子竟然已有各种肥胖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三高”一个不少!
因为详细报告还没出来,父亲便带着孩子暂时回老家,但路上便发生悲剧了。在宾馆里,父亲半夜从梦中惊醒,觉得不大对劲,儿子平时睡觉鼾声如雷,而房间安静得可怕。他赶紧去看邻床的儿子,发现孩子已呼吸停止,一个年轻的小生命就在睡眠中离开了。
>>真相:小孩子不是没腰,他们的腰围很重要
该医院做过一项调查,2万多名7-16岁孩子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已经达到20%,也就是说5个孩子中有1个胖墩儿。
家长们别觉得孩子胖才是长得壮实、觉得自己养的好。孩子的心理伤害先不说,光是身体伤害的真相,就够人心疼了--儿童肥胖最根本的变化是脂代谢紊乱,会导致高血压、脂肪肝等并发症,甚至如上述病例中通气障碍、睡眠窒息等要人命的不良反应。
怎么判断孩子有没有这样的风险?不光看脸,更要看腰!因为腰腹的数值最能反映内脏脂肪堆积情况。公式很简单:腰围/身高。男孩不限年龄,应小于0.48;女孩6-10岁不超过0.48,10-16岁不超过0.46。家长们可以拿出皮尺量一量,看你家的娃有没有合格。
应该如何正确给孩子量腰围?量肚脐下方一公分的位置。
>>建议:科学喂养,管嘴迈腿
如果发现孩子处在风险临界值了,家长应该咋个干预?
首先,去医院就诊,排查疾病。
另外,从饮食和运动两点进行干预。大道理,我们就不赘述了,就讲一些易被忽略的点:
1、饮食配比相当重要,碳水化合物50%(如米饭、面条)+蛋白质15%(动物蛋白、植物蛋白)、脂肪25%,都不能少,保证长身体所需营养。
2、脂肪不仅仅指的是肉,日常炒菜的油、花生米、坚果,统统都是脂肪,家长要学会区分。
3、对于食欲特别旺的孩子,常规一日三餐就好,不要随意加餐,特别是晚上。
4、仅活动5分钟10分钟不够,最好半小时以上,达到微微出汗。另外,对抗阻力运动,拉伸和仰卧起坐,都是切实有效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