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369|评论: 3

[群众呼声] 双流白河(五湖四海)的古往今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10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0410_154834.jpg
双流区白河(五湖四海)古往今来!
小是小转发双流网友垄夫的考察文章。
你可以深入了解双流白河的古往今来!
值得一读!
20180410_155155.jpg
寻找白河

1
如果没有白河。双流人津津乐道的五湖四海就无从谈起。
晨跑的人,放风筝的孩子,黄昏中悠闲的脚步……都会失去方向。
8400亩的公园就像一下子被抽去脊髓,而枯萎。
城市的血脉会被重新堵塞,像一个武林高手被堵住仼督二脉。
白河,是双流的魂和韵,不能没有。
在春日里,你带着远方的朋友,走在在凤翔湖畔。白云倒映在水中,画眉在柳叶间鸣叫,白鹭在湖上轻轻划过,风筝像鲜花开在蓝天里。你会想到什么?是的,你缓缓念出那句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朋友竖起了大拇指一一是的,凤翔湖值得。当他们知道共有五个这样美丽的湖泊时,更多的大拇指竖起来。羡慕嫉妒之后,他们是否问过你更多关于白河的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前世和今生。
望着他们真诚的目光,你是否有支支吾吾的时候?
是的,我有。

2
带着疑问,我去寻找白河。
下午,从凤翔湖出发,骑了辆共享单车,我去寻找白河的源头。
沿着河岸一路向北,过中心公园,体育公园,我出了蛟龙港。
白河躺在阳光下,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没有公园,没有湖泊。石砌的河岸,就七八米宽。
堤岸上,先是一段坑坑洼洼的泥巴路,再是一段压烂了的水泥路,直到过了成新蒲快速路后,路况才变好,是那种乡村的水泥机耕道。
走过路边三个大的池塘,
河道渐渐变小。
走完鱼塘,本来直直的白河,突然转了个拐,向西隐入了一片竹林。河和路在这里分了家。我只好下车研究地图,发现手机上蓝色的河流在这里向西拐后,在不远处,又拐了个弯,继续向北伸展,慢慢变细。
我拍了一下大腿,“你跑不了”。
我来到了一条叫梓龙路的乡间公路。
一座小桥从河上跨过。冬日的水,很浅,很窄。望着这一米多宽的小河沟,我惶惑了,这真的就是白河吗?可桥头耸立的那块蓝色河长制的公示牌,分明告诉我,它确实是。
白河实在太小。
夹岸是田埂,竹林,房屋,无路可走。桥的上方,有几个中年男子在河边砌花台。他们告诉我,河水从上面的温江下来。从东边一条小路,可以一直往上,你可以去看看。
我顺着几个师傅指的路,找到了白河起水的闸门。
还能听到哗哗的流水的声音。从旁边的河长牌知道,这里已经是温江的涌泉镇了。起水的河叫官河,从东边的杨柳河来,向西流去,和白河成一个丁字形。
闸门下,夹岸是翠竹和麻柳。
终于,我找到了白河的源头。
20180410_154928.jpg
3
不对。
县志上不是说,白河起源于双流境内龙池寺前的古井吗?怎么跑到温江地面来了?河边那座寺庙叫白衣寺,也不叫龙池寺。
问题出在哪儿?我拿出手机,查…地…图。地图显示我正站在白衣寺前,龙池寺在我南面,锁定目标,我向龙池寺进发。
我又回到了柑龙路上。
没有寺,也没有池。
路边,有个大爷在拔萝卜。那绿油油的菜叶,映着红滢滢的萝卜,逗人喜爱。一辆电动车停在田埂边。这景致,让我想起了儿时唱过的那首童谣:
红萝卜,咪咪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凭经验,大爷是我想找的人。我推着单车过去,向他打听龙池寺。
“龙池寺?就在前面几步远。小时候,我们还经常在庙门口玩喃。”
找对人了,我暗暗高兴。大爷说他姓王,七十多了,土生土长的龙池村人。
“王大爷,你带我去看看吧?”
萝卜拔得差不多了,王大爷笑了笑说,“来嘛。”顺着路往西去了,一捆萝卜堆在电瓶车的脚踏板上。不到一分钟,他在路边一个坝子旁停下。坝子不大,样子像原来生产队的晒坝,方方正正的,南面靠路,其它三方都是房屋和竹林。
“龙池寺的山门,就在那棵大树下。”他指着西北角的一株大树说,“都拆了。”他又补了一句。
那是一株高大的梧桐树,残存的几片黄叶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庙子早就拆了。”他望了望我一身骑行的打扮,“几十年前就拆了,先是公共食堂拆来当柴烧,后来又破四旧。不然的话,现在早就成旅游景点了。”
20180410_154855.jpg
“龙池寺这个名字好。是不是真的有个池子哦?”书上并没有关于池子的记载,我就试着问了一句。
“有啊。”王大爷肯定地说。他转过身来,指着路南边的一片油菜田,“对了,出庙门往下方走三百来步,有口古井,丈把深。你说怪不?不论天干地雨,那井里的水就没有枯过。一年四季向外面流着泉水,流出一个大水池,听老一辈的说法……”
“为啥叫龙池?”
“传说,传说哈,”王大爷压低了声音,“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姓费的仙人,从池边经过,一时兴起,将手中的拐杖扔入池中,木杖入水即化作一条蛟龙,腾空而起。后来,这池就被叫着龙池了。只是传说哈。”他望了望井口,“后来,听说龙又被镇在了古井下……”全国有许多叫龙池的地方,奇怪的是,传说里它们大多和一个叫费长房的仙人有关。传说费长房是东汉人,成天拄个龙头拐杖,不是炼丹,就是寻访名山大川。后来,不知怎么就成仙了。
“井还在吗?”
“在啊。”
“哪儿?”
“顺着左手那小条路往下走,不远,就在路边。”他给我带路。
小路,就是我从双流一路而来的那条路。我当时怎么就没有注意到这路边的井呢?它是那么的显眼。
一口古井静静地躺在路边的菜地里。周围擀了一圈水泥地。石头錾成的井口盖着圆形的铁板,铁板用一条铁链拴着,紧紧地焊在地里。我挪开铁板,幽幽的井口露了出来。井壁有用红砖砌过的痕迹,有少许青苔。
井,普普通通,像记忆中每一座川西林盘的老井。
我把头探下去,对着井口喊了声,“龙池……”
“龙……”它用嗡嗡的声音回答我。
井底光影晃动,却看不到汩汩的泉水。
“泉水在地下,”大爷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早些年,改造白河的时候,在井的半腰埋了水泥洞子,把水一直引到下方几百米的白河里。”他指着双流的方向,“就在前面河水拐弯的地方。也是在那年,挖通了从温江下来的沟。”
我终于明白,白河为什么会在那儿有个莫名其妙的尺子拐了。
此刻,白河就在我的脚下。
它竟是如此弱小。转念一想,浩大如长江黄河,在高原不也是源于一线融雪,一抔山泉吗?不是也被人一脚跨过吗?这并没有阻碍它们奔涌成浩浩大江大河。
汩汩清泉,就这样孕育了一潭龙池,孕育了一条河,孕育了今日双流人民的骄傲——美丽白河。
它又是那样强大。
我躺在凤翔湖边的草地上,呆呆地望着天空。落日悬在湖上,几只白鹭绕着湖心的小岛盘旋。从中午到现在,四个多小时过去了。共享单车上的行程轨迹弯弯曲曲地转了一个大圈,又绕回来了。
https://www.mala.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1NDMyMTJ8MGNjNjhmYTI0ZDEyN2U0ZDE4Y2I3MTQ4Y2Y5NDQ5YzB8MTcxMTY5NDg4NA%3D%3D&request=yes&_f=.jpg
4
把日历翻回去。
86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听说将分配到永福小学。暑假里我骑车来到白河边,想顺着河岸的小路往上,去看看我将要工作的地方。时逢雨季,连下了几天大雨,路泡软了。很快,自行车就塞满了烂泥,没法骑了。我推着车走,走了几个田远,看着被稀泥糊得没有鼻子眼窝的鞋子,看着转不动的车圈,再望着伸向远方的泥泞的小路。我退缩了。
那时的白河,太烂。
九十年代中,我住到水厂附近,离白河就两三里地。晴朗的日子,一家人常常到河边漫步。此时的河堤上,已是水泥路了。河岸上最多的就是麻柳树,大的合抱,小的如碗口。树叶婆娑间垂下一串串果实,在晚风中飞舞,像小小的风铃。乡下叫它们“鸭儿子”。也许是蒴果的嫩黄,像初出的雏鸭的颜色。也许是两片翅羽,像极了小鸭张开翅膀在水面扑动的模样。
最有趣的是周末,带着几岁的儿子,到白河边去钓螃蟹。那时河水已有些污染,鱼是没有了,螃蟹倒是还有。钓到的螃蟹不多,但钓到的乐趣却是多多的。
再后来,就是双流人民无法忘却的1997年的洪水。双流县城成了一片泽国。江安河决堤,白河漫堤。街道成了奔涌的河道,棠湖公园湖里的鱼儿经生水一冲,全跑了,老保健站一带,人们在自家的屋子里抓鱼,鲤鱼,鲫鱼,鲢鱼……
没人能想到,平原腹地,富庶如双流,竟会遭遇如此洪涝。
白河整治提上了日程。
其实白河的整治,迄今已有三次。五十年代,县水利部门曾经对白河做过一次较大的改造,改造冬水田,下湿田,目的是农业增产增收。
七十年代,又对白河进行了一次改造。截弯取直,目的是灌溉,排洪。改造后的白河经受住了81年特大洪水,却没有通过97年的那一关。
最近一次,就是2007年起,历经十年,至今仍在不断深入的白河综合整治工程。这次的整治,双流人站到了人居工程的高度。
终于,曾经娟娟细流的白河,成了双流人民美丽的后花园。
双流人民在白河,雕琢出凤鸣湖,凤翔湖,凤舞湖,凤转湖,凤栖湖五款碧绿的翡翠,挂在双流母亲的脖子上。
还有那些美丽的海,紫薇海,红枫海,芙蓉海,翠竹海。
每日在河边公园,看阳光中晨跑的人们,看放风筝的孩子们在草地奔跑,看散步的人享受黄昏的静谧,看灯光倒映白河璀璨成天河……
白河,成了双流人宜居的风水宝地。
有人说,今日的白河公园,从蛟龙港到大件路,如果从飞机上俯瞰,像个巨大的七字。而我更愿意相信,她是一位展开双手侧坐的母亲,将那么多儿女拥在怀里。
20180410_155239.jpg
5
白河来到牧马山下,恢复了自然河道,宽阔,蜿蜒,顺着山脚向南流淌。
应天寺在山麓上,守望着脚下的河水,一守就是一千多年。
应天寺是双流境内现存最古的寺庙。正如中国大多古寺建于南北朝一样,一句“南朝二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出了南朝寺庙的兴旺。应天寺也不例外,初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年-519年),最初的名称已不可考。一直到了唐朝,僖宗皇帝为了躲避黄巢之乱来到四川,曾寄住这里,后来回銮后,赐名古寺为“应天寺”, 取其“应天顺人”之意,一直沿用至今。历经一千五百多年而不衰,香火益旺,至今仍为蜀中名寺。
应天寺有著名的“应天三绝”。所谓“应天三绝”指的是寺中旧时所存五代十国时期三位名家的东西,景焕的画《西方天王及部从》,欧阳炯的诗《题应天寺壁天王歌》,僧人梦龟刚将欧阳炯的诗狂草书于山寺壁上。诗书画合为三绝。
应天寺对面就是圣灯山,正是双流古八景之一的 “山寺圣灯”所在地。关于圣灯,《双流县志》 (光绪版) 记载,“居者常见有灯出,光熊熊,每向西南麓殁”,记得清代双流人刘濖有诗赞其美景:
灵境须从静夜观,
鸟呼佛现几人看。
翠微瞑色僧归寺,
万点星光射木难。   
应天寺往南就是涌泉寺。
涌泉寺现已不存。《双流县志》记载,涌泉寺在双流县城南边二十里的牧马山上。寺庙在明朝宏治年间修建。(弘治为公元1488年至1505年)寺前有一块大石头,象炉子一样。泉水从炉口冒出,非常清爽甘甜,泉水充足,大旱不干,人们习惯地叫它为涌泉,寺以此而得名“涌泉寺”。
泉水从井坎流下来,沿着山坡,到了前面的山坎,直接冲下来,白花花的水,一大滩,一大片,就像瀑布一样,一直汇入山下的白河。
飞瀑早也不存,只有泉水还一直在流淌。而“涌泉飞瀑”的美景一直留在人们的心里。。
今天,双流许多茶馆泡茶所用的水,还来自涌泉寺的那眼清泉。
https://www.mala.cn/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E1NDMyMTV8NGUwMjFkY2VmMGM2MTM2MzY3MWY0ZjczYWI3YWUyOTJ8MTcxMTY5NDg4NA%3D%3D&request=yes&_f=.jpg
再过去就是九倒拐(参考作者文章《神秘的九倒拐》),从九倒拐下山就是陶家渡。
“陶家渡是个了不起的地方。”几天前我拜访双流文史专家陈老师,
“首先,瞿上城就在这里。”他说,“蚕丛当年带着簇人顺着岷江,一路来到陶家渡,从这里爬上牧马山九倒拐。”他看了看我,“你知道顾颉刚不?”我说知道,他点了点头,翻开一本旧杂志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于民国29年考察这里后得出结论说:‘这是平原西部的一座开头的山,虽甚低小,而冈阜萦回,仿佛城垣一般,防守极便,立国在这里可以控制平原,山上又好耕种,足以自给。假使我是当时的王者,走到这个形胜所在,也是不肯把它放弃的。’”
“瞿上城,就在陶家渡一带。瞿上城就是古蜀国的第一座都城。”陈老师说。
他合上杂志,“其次,说宜城。汉朝任安筑的宜城,也在陶家渡。宜城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城市,它是一个关隘。汉朝设立蜀郡,为了防范成都西南,来自雅安西昌方向的侵扰,在这里筑城住军,守护成都的南大门。”
“其实,陶家渡这里,以前一直是四川西南一线进入成都的要道。从这里往上翻牧马山,沿牧马山麓北上,过文星,金花,簇桥,是到成都的一条古路。往下,过新津,邛崃,到雅安,或者向西进入康巴藏区,或者向南下西昌,是大小凉山。过渡口,去云南大理,一直到印度。”
他说到这里,用手指在桌子上敲了一下。“陶家渡有可能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西线的起点。你吃惊了吧!”他盯着我说,“陶家渡山边,有个地方叫马鞍场。马鞍场是什么?就是当年马帮聚集的地方。簇桥只是丝绸交易的地方,马鞍场才是起点。他们在马鞍场收集好丝绸茶叶,准备好水粮食,钉好马掌,修好马鞍。一切准备好后,才启程,走上遥远南方丝绸之路。”他顿了顿,“其实,南方丝绸之路历史久远,远远在秦汉之前就存在了。”
我点头说是。
“你发现没有,”他最后说,“从瞿上,到宜城,再到马鞍场。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陶家渡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通要道。”
穿过陶家渡窄窄的街道,宽阔的河水展现在我眼前。
白河在陶家渡前汇入杨柳河。杨柳河在左,白河在右。看起来,白河比杨柳河更宽一些,水也更清澈一些。
而到了雨季,牧马山的山溪挟带了山上的黄土滚滚而下,把白河水染黄,因此,人们又叫它黄水河。
冬日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柔波。浅水处的鹅卵石裹满了青苔,那些拉长了身子的青苔,摆动着灵巧的腰身,如舞,如歌。
顺着河堤的斜坡,下到水边,站到一个大石头上,我把手伸进水里,一丝清凉从指尖瞬间传遍了我全身。
这清凉的河水,一半来自龙池,一半来自雪山。一半来自地下,一半来自天上。
是他们滋养了双流的土地,滋养了双流人。
我坐到河岸的草地上,背靠一株高大的麻柳树休息。咦,我猛然发现,白河从头到尾,有好多麻柳树。
这是第二天上午的事。短短二十十小时,我完成了四千年的穿越。

6
如果把白河划为三段,蛟龙港以上是上游,基本保留了几十年前河道改造留下的旧貌。蛟龙港到大件路为中段,是双流现在倾力打造的核心,也是最为人们称颂的五湖四海区域,美丽不用多说。而大件路以下则算是白河的下游,基本上是自然的河道。
在双流规划展览馆前,我找到了白河的中点。高德地图显示,步行往上走,到龙池寺9.4公里。往下走,到陶家渡9.3公里。
是巧合,还是天意?
补记:据《双流县志》记载:“白河,古称色水,源出县属龙池乡龙池寺前的古井。井深三米左右,大旱不涸,常有泉水溢出……汇集成河……沿牧马山脚于陶家渡汇入杨柳河。全长18.3公里。”











385055867.jpeg
20180410_154855.jpg
20180410_154928.jpg
20180410_155128.jpg
20180410_155155.jpg
20180410_155059.jpg
385055867.jpeg
20180410_154834.jpg
20180410_155128.jpg
20180410_155239.jpg
20180410_15505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骄傲

发表于 2019-5-4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我是成都电视台的导演,我姓何。最近我们在摄制一个《寻找最美家乡河》的纪录片,拍摄的恰好是我们双流的白河,碰巧又拜读了您的文章《寻找白河》,能感觉到老师您对双流、对白河的浓浓“乡愁”和深刻理解。因此,不揣冒昧与您联系,希望老师能给我们的拍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如若方便,请电话联系我,15202850750.万分感谢

发表于 2019-5-4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好,我是成都电视台的导演,我叫何宁。最近我们在摄制一个《寻找最美家乡河》的纪录片,拍摄的恰好是我们双流的白河,碰巧又拜读了您的文章《寻找白河》,能感觉到老师您对双流、对白河的浓浓“乡愁”和深刻理解。因此,不揣冒昧与您联系,希望老师能给我们的拍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如若方便,请电话联系我,15202850750.
万分感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