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科学家正在研究用人体干细胞产生精子、卵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女性用自己的干细胞造出精细胞,并使自己受孕,那么她的孩子和她是啥关系?如果男子也可自产卵子,人类是否将突破男女合作孕育下一代的生理条件?
●自体繁殖:理论上可以有
干细胞科学家山中伸弥
2006年,日裔科学家山中伸弥发现了一种能够将人体内任何细胞,甚至是易于收集的皮肤/血细胞,转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方法,而后者可分化为人体内任何一种细胞,包括精细胞和卵细胞(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使得体外配子发生(缩写:IVG)技术,日益成熟,它可使父母完全通过自己的遗传物质繁育婴儿。
201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宣称,已成功将小鼠尾部细胞转化为iPS细胞,进而获得了卵细胞,并培育出幼鼠。当然,将“iPS细胞→生殖细胞”的过程应用于人体,还有待时日。
图片右侧是一个iPS细胞的群落,每一个这样的群落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演变成为一个精细胞或卵细胞。科学家们正在探寻这种演化的机制。
如果这项研究成功,首要的应用就是解决不育症:男性可由体内其他细胞获得精子,而女性可获得卵子。另一个更灵活的应用是,人们还可以从男性体内获得卵子,从女性体内获得精子,这将以我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家庭观念。
●前途是光明的,路途是曲折的
自体繁殖除了技术难题需攻克之外,还存在一个致命缺陷有待解决。
在人类中,由近亲繁殖带来的最普遍遗传缺陷可能是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脊髓中的细胞不断死亡,最终结果是致命或严重残疾。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是由5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异常造成的。平均每50人中就有1人出现这种基因异常,那么每100个人就会有一个人把它遗传给自己的孩子。如果一个人打算自体繁殖,那么得病的几率为1/400,而又有1/4的几率他孩子只会继承到这个基因。
一个自体繁殖的家长产下的孩子就像是家长的克隆体,但带有严重的基因缺陷。家长会具有孩子所拥有的所有基因,但孩子却不会拥有家长所有的基因。孩子体内有一半本应由另一位家长提供的染色体,会被这些染色体自己的副本所替代。
●那么,选择异性还是自体繁殖?
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自体繁殖是很危险的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在稍大、稍复杂的种群中,性行为是如此普遍的原因(好吧,原因之一)。
而另一派认为,自体繁殖技术或能使人类以违背生物学的方式,为曾经不能结合彼此遗传物质的恋人们做到这件事。这将增加我们塑造自己家庭的自由,并推动人类进化向全新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