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时,成都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科普宣传分委员会、四川省食品安全学会、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举办的“成都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315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日”活动。普及食品安全常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仪器设备和生活小窍门,教大家打假“歪”食物。
普及食品安全常识的同时,也带来了仪器设备和生活小窍门,教大家打假“歪”食物。
●打假一:利用白醋/小苏打 辨色素真伪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负责人文君告诉记者, “色素一般为水溶性”。所以买了黑米、黑豆、紫米等有颜色的食物,可先在清水中浸泡一会,清水变黑时,加入白醋。“ 如果是天然色素,黑水会变红。但若是人工合成色素,则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文君解释到:“这是因为人工色素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如果没有白醋,加入小苏打是一样的道理。
常见人工合成色素↓
●打假二:蔬菜上有蓝色颗粒 千万小心
蔬菜上出现的蓝色颗粒,叫“四聚乙醛”,是杀灭软体动物,诸如蜗牛、蛞蝓的特效农药。别看它体积小,毒性可大着呢。文君说,“只要吃进去一颗,就对人体有害。”
据了解,一个60kg的成人,每日允许摄入四聚乙醛为0.6mg,即1颗农药的量。超过这个量,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如呼吸困难、惊厥、癫痫。
“所以市民购买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最好不要生吃”文君提醒,“如果四聚乙醛在蔬菜上出现的比较多,最好不要购买”。
●打假三:便携式设备 一键筛查“瘦肉精”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四川公司的工作人员李富安,带来了一款手持式检测仪。将肉切块放进仪器后,即可检测是否含有瘦肉精。
“结果为阴性,这块肉是正常的。除此以外,孔雀石绿、罂粟壳、三聚氰胺,呕吐毒素等,都能一键检测”,李富安告诉四川手机报记者:“肉类是好是坏,检测前市民可‘望闻问切’。没有添加剂的肉类,肌肉纹理清晰、层次分明、肉质紧实”。
●不洗手、生熟食物“混搭” 极易滋生细菌
不洗手,到底有多脏?市疾控工作人员用实验数据说明:脏得出乎你想象。
菌落总数<30RLU,合格。
一位男性参与者在没洗手的情况下, 双手菌落总数为1550RLU。 洗手后,仍未达标,为604RLU。第二次洗手后,还是未达标,为153RLU。市疾控工作人员提醒,“多次洗手都可能不达标,如果不洗手就吃东西,可想而知会有多少细菌”。
而生肉的细菌更可怕,达到8642RLU,市疾控工作人员说:“食物特别是肉类最好彻底加热再吃,生熟最好分开烹饪,避免交叉污染”。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宣处处长张红樱强调,保障食品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生产经营企业、消费者、专业团体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共同保障、共建共享的现代食品安全治理格局。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