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390|评论: 55

[群众呼声] 巴中的酒席风该管管了

[复制链接]

本人老家恩阳区,年前收到表姐的电话说2月8号办房酒,于是7号就带起老公和娃儿从成都回去走人户,7号中午到家只有侄儿子在家,问了才得知我妈和我爸还有侄儿子三个人一人赶一家办房子的酒席,侄儿子吃完就回来了,我爸我妈还没回来,8号就去我表姐家吃房酒,9号也吃酒,10号也是吃酒,12号又是两家,13号又有一家结婚的,而且这家人前几年在家里修了房子办了房酒,16年在外省买了房子又在家办了房酒,17年又接媳妇又办酒(这个是应该办),今天听我妈说她们又在柳林走人户。感觉过年在家呆了10来天只有春节那两天全家人在家吃饭,其他都在走人户,这就是我回家10来天的情况,还不说我没回家的时候走的那些人户,办的那些酒,这样搞哪个遭得住,兴得撇。在老家的时候大家赶场或者拉家常都是:这冬里硬是人户不得了啊,天天没断过,有时候一家人还得分开走。还有就是夏天的学酒也相当恶心,又不是考的清华北大,有必要办么?

本来巴中就比较落后,经济收入也基本靠打工,近邻团转的都是送200,还不说亲戚了,一年的人情钱都要一万多。这无疑是给老百姓增加了人情压力,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这个没错,但是只限于婚丧嫁娶。
建议搬新房的可以请亲戚吃饭热闹下不收礼金,考上大学的办个谢师宴只请老师表示答谢也不收任何礼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4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2-22 22: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帮顶

发表于 2018-2-23 08:4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天还去吃了个学酒,这两天办学酒真是奇芭中的奇芭了

发表于 2018-2-2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应该管管了,铺张浪费太大。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8-2-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8-2-23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伪装成疯 发表于 2018-2-23 08:48
我昨天还去吃了个学酒,这两天办学酒真是奇芭中的奇芭了

这个时候啥子学酒哦!
真奇葩的酒!

发表于 2018-2-2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中办酒风气的确太无奈哦!

一些办酒真是奇葩又奇葩!

礼尚往来人之常情!但是个别的,通知到了,真是去不去左右为难呀!

发表于 2018-2-2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伪装成疯 发表于 2018-2-23 08:48
我昨天还去吃了个学酒,这两天办学酒真是奇芭中的奇芭了

是不是哦

发表于 2018-2-23 12:0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2-23 13:0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说的对,该刹一刹乱办酒席的歪风了!

发表于 2018-2-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可以在这事上有所作为了,不要因为通江政府以前为民而为被非议就畏首畏尾,老百姓越吃酒越穷。

发表于 2018-2-2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2-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

发表于 2018-2-23 18:0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2-24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办这么多酒都是收钱钱嘛,下次去打个白条,以后保证没人再叫你了。

发表于 2018-2-24 10: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2-24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年不在家,回家就办酒,办完酒就走人,风气撇啊!

发表于 2018-2-24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真的,我认为政府介入并不一定有效果,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只能倡导,政府可以限制严禁公务人员乱办酒席(除开婚嫁、家人去世可办,其他一律禁止),理所当然,如果是平民百姓办酒席,不宜过多介入。如果自己觉得这种酒席令你受伤,你可以不去,免得自寻烦恼,自己路自己走,何必在乎别人他人说三道四,你自己不去别人不会用刀枪逼你去。我老家很多亲人办一些酒席,我没参加,他们并没因此对我有意见,有些亲戚朋友还鼓动我办一些他们认为必要的酒席,我觉得没必要,没办,每次回去了,我的亲朋好友一样跟我亲热。如果我觉得有亲人办的酒席必要,从心底表达感情,根据自己实际随一份薄礼,我从不抱着随了的礼,什么时候自己办个酒席收回来的想法,这样我自己的烦恼就少很多。亲朋好友平时如需帮助,特别是多在亲朋好友中做雪中送炭的的事,赶不赶酒席礼就不重要的,只要尽自己的力,做了自己分内之事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发表于 2018-2-24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楼主的提议

发表于 2018-2-24 19:5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4日,有微友晒出一张图片: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村民委员会和村红白理事会联合发出一则公告,对一起即将举办的“二婚酒”叫停,其理由是违反了《村规民约》,村民同时被告知,不得前往帮忙,不得赴宴送礼。
“公告内容属实。”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枇杷村支部书记杨斌证实了这幅图片的真实性,公告贴在村里显眼的位置,并送达全村210户村民家中。

杨斌介绍,为刹住酒席泛滥的不良风气,三年前,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随后又不断进行修正,于2017年10月形成了更具约束力的新版本。三年多来,执行过程总体顺利,效果较为理想,制止了近百分之九十的酒席,好习惯、好风气正在逐渐形成。

声音:“婚宴被叫停 ? 太不近人情了?”

近两天,批把村村民都收到了一份《公告》,三社村民张某计划在3月1日为儿子举办“二婚酒”,该行为违反了《村规民约》中关于宴席的规定,村民不得参与帮忙,不得“走人户送礼”,若有违背将严肃查处。

“婚嫁是人生大喜事,还有几天就举办婚礼了,现在突然叫停,未免有些扫兴和不近人情”,对于村委会和红白喜事会的联合“叫停”,有人如此议论。

“我们这样做是有依据的,而且严格按程序执行。”对于外界的声音,枇杷村支部书记杨斌如此回应。《村规民约》正是“叫停”的依据。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村规民约》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提倡新事新办 严禁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文明礼貌 ?弘扬孝道文化”,其中第一部分第二条明确规定“房子酒、寿酒、结婚酒只能办一次”。

“张某的儿子在外务工,十多年前结过一次婚,后来离婚,今年准备成婚,他的父亲忙着为他筹备婚宴,并通过微信群发出邀请,日子定在3月1号。”杨斌介绍。

按照程序,村民要办酒席,必须在举办日期的十天之前向村红白理事会申报,张家父子并未进行申报,“即使提前申报了,也不可能获得批准,因为‘二婚酒’在禁止之列”。获悉这一情况后,村干部和红白理事会成员赶到张家,向父子俩详细宣讲《村规民约》,送达了告知书,希望他们能遵守规定,但因张某的意愿强烈,工作未做通。于是,村委会和红白理事会23日下午联合发出公告,并在村党员干部和务工人员微信群广而告之。

处罚:强行办酒席将按规定处理

“发公告的目的是劝止,他们实在要办,我们也无法强行阻止”杨斌的语气有些无奈。红白理事会将公告复印了200多份,全村每户都收到一份,“公开曝光实属无奈之举,希望当事人心生愧疚而自觉终止”。

当然,对于无视《村规民约》的个别村民也并非毫无办法。《公告》最后一句明确提醒:“若有违背将严肃查处”,酒席主办者和参与者都将受到处罚,酒席举办当天,红白理事会对参与的村民进行详细登记。关于处理办法,以前规定违者罚款200元,后来取消了这一条款,违者享受不到村里困难救助等优惠政策,如果党员干部违背,还要受到相关的党纪处罚。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处罚力度显然更大,约束力也更强。

效果:三年时间 ?酒席减少百分之九十

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枇杷村过去是巴州区水宁寺镇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修公路、兴水利、建学校、兴产业、建聚居点,该村揭掉了贫困的帽子,村民住上了好房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昔日的贫困村变身巴中市的“明星村”。但和很多农村地区一样,酒席之风泛滥,广大村民深受其害。

2014年10月,经广泛征集民意,枇杷村把制止滥办酒宴纳入《村规民约》,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签字确认,并在村民大会上表决通过《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关于规范承办宴席的公告》。为得到有效执行,村里创新设立“红白理事会”,村两委成员、村卫生站站长、居委会主任等11人为成员。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明确。”红白理事会一成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2017年10月,通过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最新版本的《村规民约》出炉,过去只规定了哪些酒席可以办,哪些不能办,比如严禁不满60周岁办寿酒,且一生只能办一次‘严禁二、三胎办满月酒;谢师、退休、当兵入伍、为故去的亲人树碑等均在禁止之列。新版村规在此基础上,对于宴客范围和举办的桌数、礼金数额等进行了细化:正酒桌数不得超过30桌,百客(亲戚之外的一般客人)礼金不得超过100元。

“禁令摆在那儿,绝大部分村民都能自觉执行。”杨斌列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去年底,三社一位村民要为母亲办生日,但红白理事会查询得知,20多年他前就为母亲办过一次生日宴,这位村民主动取消了;去年10月,一村民办房子酒,请了22桌客,没超出30桌的上限,客人礼金未超过100元,红白理事会还对其进行了表扬。

禁令之下,枇杷村的酒席之风得以有效遏制,村里酒席数量比过去减少了近90%,有村民测算,每户每年可以少送礼金1万多元,“有了规矩,大家照章办事,感觉负担轻多了。”

执行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对于2016年的那一次遭遇,杨斌记忆特别深刻。一村民的孙女考上了卫校,执意要办学酒,然而根据规定,考上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才得申办学酒,红白理事会上门劝阻,最终赴宴者寥寥,酒席空了好几桌。其引发的风波是杨斌始料未及的,“有人在网络以此炒作说事”。

如今,又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杨斌表示,公告发出去了,他本人和红白理事会不会放弃,还未继续去做张家父子的工作。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