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67|评论: 9

吴伯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4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伯通生于明正统六年(1441)。少聪明,过目成诵。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官授大理寺右评事(正七品),掌管刑狱。授河南按察佥事(正五品),明成化十一年(1475)任河南学政,创办辉县百泉书院,洛阳伊洛书院,汝宁汝南书院,并参酌白鹿书院规章,令各院遵行。明成化十三年(1477)监试浙闱,任浙江学政,主讲杭州贡院,从学者数百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丁父忧,居家八年,其间亦起院讲学,从学者众,有司为建甘棠书院,以供学者住读,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渠县琅琊四桥,后转云南按察使(正三品)。弘治十一年(1498)转任贵州按察使。由于敢于列述和治理内外臣工的弊端,得罪了权贵。弘治十一年(1498)申请辞去了官职。明弘治十五年三月(1502)卒于家。
吴伯通为政三十八年(1464-1502),大兴书院,从学者两千人。可见其兴办书院之影响。后州人(广安州)为之建坊,称为“当代真儒”。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郡守王舆、同知秦升捐资建于城东建甘棠书院到现广安中学前身,期间,清嘉庆九年(1804)知州恒敏、十六年知州刘有宜均拟重修,皆因经费困难未成。二十三年(1818)刘有宜召集士绅集资,重建于城内文明街,规模如前,又称义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迁建于文昌宫右侧。光绪六年(1880),知州唐发忠捐资以增膏火。三十年(1850)改为蒙学堂,可见对后世影响。在《广安州志序》中,清代前广安有影响的人中将吴伯通与黎錞并列,称“黎錞、石谷之理学”与“纪信之诳楚存汉,纪通之铲吕安刘,谯周、陈寿之文章”并称“卓越一时”。吴伯通作为乡贤之一,学务躬行,以道自任,以治心养性为训。居家,建甘棠书院,教授百余人。都宪胡世宁及全川绅士多师事之。当时表其坊曰“当代真儒”,学者称为石谷夫子崇祀乡贤。
  石谷达意稿》三十四卷共三十四卷,共24万字。其内容主要是吴伯通生前所写诗文。反映在河南、浙江、云南、贵州等工作过的地方和故乡四川广安的所见所闻。以诗、序、记、碑记、墓志铭、字说、铭、文、题跋、书、公移、奏疏、策问等方式达意。第三十一卷专门是吴伯通向皇帝上的奏折。第三十三卷和第三十四卷涉及天台县、乐清县、泰顺县、处川府、龙游县、慈溪县、余姚县、桐卢县、绍兴府。
   吴伯通为浙省提学副使,士子专取功夫,时初学作文,多不根,为其罢出者众。群往御史台求试,御史复发吴公,吴出题《鼋(yuan)鼍蛟龙鱼鳖生焉论》,题乃一滚出来,文难措辞,而论又涉于性理,取者无几,甚为吴所辱。有嘲之者曰:“三年王制选英才,督学无名告柏台。谁知又落吴公网,鱼鳖蛟龙滚出来。”闻者绝倒。
吴伯通著有《闻见录》二十卷,《策问答》七卷,《甘棠文稿》四卷,《十斋铭》一卷。《四川通志》有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9-9-1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伯通生于1441年
阿珂(匿名发布)
阿珂(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19-9-11 13:40
吴伯通在广安十人九不识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伯通准确的说是十人十不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24万志字,其一生作品《石谷达意稿》在国家图书馆无人问津。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伯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吴伯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学术研究价值
吴伯通是明代广安地区最为著名的学者,在多方面做出了重要影响,在全国历史上都有重要地位。
1.吴伯通研究有利于推进教育史的研究。
吴伯通担任河南浙江学政,负责一省教育,所到之处,督导童试、院试,引导学风和地方民风,有利改善了各地不良的社会风气,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吴伯通任职各地,兴办书院,作育人才,成效显著。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成化十一年(1475),吴伯通升河南按察事,在河南任职的八年间,先后倡建了百泉书院、伊洛书院、汝南书院、大梁书院,“以祀前贤而励后进”,成化十二年(1476)重修上蔡书院。弘治二年(1489),吴伯通由河南按察佥事,升任按察司副使、浙江提调学校,直到弘治八年(1495)升调云南按察使。在浙江的七年里,吴伯通仍然以学校教育和地方文化建设为己任,拓大诩忠祠、扩建尊经阁及谨严施教、从严考试诸事影响最深远。成化十九年(1483),吴伯通因“丁外艰”从河南回里守制。守丧期间,“远近学徒来者颇众”,不能谢绝,遂在其家乡广安一带兴建书院,讲娱儒学。在广安,吴伯通建立了甘棠书院、井泉书馆、甘泉书院。正是伯通在广安兴学讲学,培养家乡子弟,加上“与乡里人无少长贵贱,皆以诚待娭”,“型于家,信于乡”,深受家乡百姓的爱戴。成化二十三年(1487),乡人在广安州城东街伯通建立了“当代真儒”牌坊。吴伯通为官三十余年,所至热心文化教育事业,聚徒讲学,“绅衿多师事之”“一时生徒造就居多”,“被其教者受官中外,由都台以致郡邑庠校,盖千余人”。
2.吴伯通研究有利于推进法制史研究。
吴伯通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官授大理寺右评事,掌管刑狱,又长期担任河南按察佥事、云南按察使、贵州按察使等职。他一生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他优于吏治,作育人才,得到各地人民的爱戴。他在法制建设,尤其是监察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他任职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深入具体而详细地揭示明代司法监察制度的成就与不足。
3.吴伯通研究有助于巴蜀理学思想研究。
吴伯通《自赞》道:“仁之居廓然,义之路坦然。此天之所以与我者,与圣贤而同然。”其一生“学务躬行,以圣道自任”,在宣扬和阐发理学上贡献良多,特别是他兴建书院,重视教育,在作育人才时,将理学更为广泛地推广开来,开各地理学之风,影响遍及河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王阳明推崇吴伯通在理学上的贡献,谓浙人云:“理学作人如吴石谷者,不立庙祀何也?”浙人为之建坊,称为“当代真儒”。吴伯通学术著迷真挚,在完整保存下来的三十四卷《石谷达意稿》,其中最多的就是阐发其理学思想。在四川理学史上,吴伯通占有一席之地,对明代四川学术的复兴做了重要贡献,并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4.吴伯通研究有利于深入推动四川文学史的研究。
吴伯通“为文浩愽宏深,涵纯阐粹,若不经意,而体制森然,必关世教,必泽以性命道德之腴,必可以推诸世而无獘。世俗浓华纤丽之作,无一语及之。诗歌永清警冲淡,词以理胜,讽诵有尽,恩致无穷。于汴于浙,六历乡试,若序义论策,岀其手者居多,天下至今传诵之”。广安知州汪存出版,吴伯通《石谷达意稿》870篇诗文,也称吴伯通文集。吴伯通在四川文学史也占有一席之地,对其诗文加以整理研究,无疑可以推进四川文学史的研究。
5.吴伯通研究有利于推进四川书法史的研究。
吴伯通“作书效欧阳率更(欧阳询),方整刚劲,世之专业者反岀其下”。目前尚有吴伯通传世的书手墓志铭等作品,成为四川书法史上的重要篇章,值得深入研究。
6.有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史、谱牒学、档案的研究。
吴伯通是广安地方的大家势族,其后裔还生活在广安各地。借助各系家谱、档案,不仅很好地保护了地方文献资料,也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史、谱牒及档案的研究。
(二)现实应用意义
1.有利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进廉政建设。
吴伯通长期担任按察佥事、按察使等职,负责监察事务,为政清廉,致力教化。他“优于吏治,测怛爱人,兴草利弊,如恐不及。凡徇私病众,逞豪挠法者,严以绳之,未尝轻货。宧辙所历,风裁廪然,多忤权贵,名谗名诋,往往之由然终莫能害也每疏乞休,恩诏勉留之。公卿故旧,不通一简,其不屑干谒,每为僚友所迂”。因此,对吴伯通加以研究,可以汲取其治吏的经验教训、学习其廉政方法,发扬其廉政精神,为当下的依法治国的法制建设服务。
2.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地方教育。
吴伯通作为广安历史名人,理应让广安家喻户晓,以激励人们的爱乡爱国之情,并通过他学习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优良传统文化。
国家大力推进哲学社学科学的研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口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四川省又推进历史名人传承工程,首期十人。
吴伯通作为广安历史文化名人,没有挖掘研究,就谈不上传承创新,还谈不上文化产业。广安理应对此宝贵的文化财富爱护有加,大力宣传,以紧跟时代步伐,响应中央和四川省的号召,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发展做贡献。
3.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围绕吴伯通遗迹,可以建设博物馆、文化景观,发展旅游文创,繁荣乡村经济,有利于广安地方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进地方治理的现代化,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促进地方文化资料的开发与保护。
吴氏家族是广安地区较有影响的家族,世系绵延,保存的家谱、档案不少。借助整理研究,可以促进吴氏家族的和谐,以便地方社会借此为榜样,推进地方治理的现代化。对吴氏家谱、档案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同样有利地方文化资料的传承与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9-9-11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成果:重庆民间专家点校注释《石谷达意稿》,2020年出版;西华师范大学纳入巴蜀全书出版;《吴伯通研究辑要》收集了能收到的所有研究成果,已在互联网上可查,前锋区正在全力打造吴伯通廉政教育基地;协兴道台院子乡贤祠有吴伯通介绍;浓溪吴家寨准备塑雕像让人祭拜。

发表于 2019-9-2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伯通生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少聪明,过目成诵。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官授大理寺右评事(正七品),掌管刑狱。授河南按察佥事(正五品),明成化十一年(1475)任河南学政,创办辉县百泉书院,洛阳伊洛书院,汝宁汝南书院,并参酌白鹿书院规章,令各院遵行。明成化十三年(1477)监试浙闱,任浙江学政,主讲杭州贡院,从学者数百人。明成化十九年(1483)丁父忧,居家八年,其间亦起院讲学,从学者众,有司为建甘棠书院,以供学者住读,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渠县琅琊四桥,后转云南按察使(正三品)。弘治十一年(1498)转任贵州按察使。由于敢于列述和治理内外臣工的弊端,得罪了权贵。弘治十一年(1498)申请辞去了官职。明弘治十五年三月(1502)卒于家。吴伯通为政三十八年(1464-1502),大兴书院,从学者两千人。可见其兴办书院之影响。后州人(广安州)为之建坊,称为“当代真儒”。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郡守王舆、同知秦升捐资建于城东建甘棠书院到现广安中学前身,期间,清嘉庆九年(1804)知州恒敏、十六年知州刘有宜均拟重修,皆因经费困难未成。二十三年(1818)刘有宜召集士绅集资,重建于城内文明街,规模如前,又称义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迁建于文昌宫右侧。光绪六年(1880),知州唐发忠捐资以增膏火。三十年(1850)改为蒙学堂,可见对后世影响。在《广安州志序》中,清代前广安有影响的人中将吴伯通与黎錞并列,称“黎錞、石谷之理学”与“纪信之诳楚存汉,纪通之铲吕安刘,谯周、陈寿之文章”并称“卓越一时”。吴伯通作为乡贤之一,学务躬行,以道自任,以治心养性为训。居家,建甘棠书院,教授百余人。都宪胡世宁及全川绅士多师事之。当时表其坊曰“当代真儒”,学者称为石谷夫子崇祀乡贤。  石谷达意稿》三十四卷共三十四卷,共24万字。其内容主要是吴伯通生前所写诗文。反映在河南、浙江、云南、贵州等工作过的地方和故乡四川广安的所见所闻。以诗、序、记、碑记、墓志铭、字说、铭、文、题跋、书、公移、奏疏、策问等方式达意。第三十一卷专门是吴伯通向皇帝上的奏折。第三十三卷和第三十四卷涉及天台县、乐清县、泰顺县、处川府、龙游县、慈溪县、余姚县、桐卢县、绍兴府。   吴伯通为浙省提学副使,士子专取功夫,时初学作文,多不根,为其罢出者众。群往御史台求试,御史复发吴公,吴出题《鼋(y

发表于 2019-9-30 00:2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没永兴安丙出名,近代没永兴华占云出名

发表于 2019-9-3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刊误列举

  多年来,一些学者在不同层面介绍吴伯通,但有些介绍是错误的,这里一一列举。
   吴伯通的出生年应为1441年,不应是1439年。目前已在百度百科、搜狗搜索、博雅人物等网页上纠正为1441年。出生地是四川广安州或四川顺庆府,不应是湖广行省通山县。出生的具体地方有人误为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实际上是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  
  吴伯通祖籍,包括吴氏族谱均记载来自湖北通城县,吴伯通自己在写父亲吴辅的墓记中明确表示其先祖来自湖广兴国州通山县。
   关于吴伯通传承作品有学者认为很少,或只有十二卷的《石谷达意稿》,实际上国家图书馆一直存有明刻本的三十四卷《石谷达意稿》,该版为明代甘棠书院刻的母本。
   明成化十一年(1475)吴原明(吴伯通字原明)《楚辞集注》有人误为何乔新刻本,实际上何乔新只是写序,具体刻印补正工作由吴伯通完成,这在何乔新序中进行了特别交代。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