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33|评论: 14

[转帖] @文鉴 抬石翁 儿孙少挖石头多读书 —— 2018 国家官派留学生选派三万二千三百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 国家公派留学选派简章公布,计划选派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在内的留学人员 32300名。


                如何申请国家公派留学?选派项目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吧。


1112520eafsenvvaecrmfm_看图王.png 1112521ebeeblzq8q8zz85_看图王.png 111252esly655k6ylk11jy.pn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8-1-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赖皮狗茧壳娃儿孝心好,还记得你文鉴爷爷哈!

发表于 2018-1-1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这个茧壳儿赖皮是赖皮!但是孝心好哟!看他连转发帖子都把他爷爷的名字提到前面的呢!乖娃娃,让你文鉴爷爷摸你下屁股哈!!

发表于 2018-1-1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茧壳娃儿嘴巴甜,你文鉴送你一个棒棒糖哈!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916.jpg


    《父母学历高,孩子更爱留学?》


      中国教育报记者    黄金鲁克
   
          近日,全球化智库与麦可思研究院在对本科毕业生留学状况开展长期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推出本科毕业生留学现状相关调查报告。


          留学比例和家庭收入正相关,七成留学生来自高学历家庭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能够支付留学费用的家庭不断增加。调查表明,2016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绝大多数(91.8%)以“父母亲友资助”作为首要经费来源,而主要依靠国外打工收入、国外大学或国外机构资助的两类留学生分别仅占到3.5%和3.2%。家庭资助作为大学毕业生留学的主要经济来源,反映出家庭背景对于其留学选择影响极为重要。对2008至2016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家庭职业阶层调查数据显示,2016届中“管理阶层”居于首位,占比接近26%;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人员”家庭,占比约为26%;而“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家庭约占17%。


          当然,家庭教育背景也是影响本科毕业生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学历相对较高的家庭对子女出国留学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高。对2008至2016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家长教育背景调查数据显示,高学历家庭出身的留学生比例约为六成。从2010届起,高学历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留学比例保持在70%左右。


          赴北美洲、亚洲留学生选择博士作为学历目标的比例高


          调查显示,赴北美洲、亚洲留学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博士作为学历目标的比例明显高于大洋洲、欧洲。另外,赴北美洲留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的比例为2.6%,高于亚洲的1.2%、大洋洲的1.2%、欧洲的0.6%。


           在本科毕业生赴北美洲留学的理由中,“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排在第一位,占比29.3%;“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是学生赴其他地区的首要理由,其中亚洲的比例最高,为34.7%,欧洲和大洋洲分别为30.4%和28.3%。通过对理由进行分类对比,可以发现“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以及“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增加见识,了解他国文化”等4项理由均是从学生自身发展出发,说明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计划性与目的性较明显,关注的内容多为提升自身竞争力。


            从整体上看,各地区留学生准备毕业之后回国或短期工作之后回国的比例均超过50%,说明本科毕业生在海外毕业之后回国的意愿仍较明显。其中,赴大洋洲留学的本科毕业生归国意愿最低,仅有21%。


           留学信息获取渠道日趋多元,中欧高等教育合作推动欧洲留学


         “国内留学中介机构”与“国外大学网站”成为留学生获取留学信息的主要渠道,两者在大洋洲、北美洲、欧洲及亚洲的占比均超过50%,依次为76.5%、67.9%、64.2%和55.5%。


           调查表示,从洲际分布看,大洋洲留学信息渠道构成最为单一,留学中介成为留学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占比高达57.6%,而包括亲友推荐、留学网站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在内的其他信息获取方式占比总和不足25%。相对而言,留学中介机构在北美地区的优势并不明显。尽管北美地区集聚了众多世界知名大学,但在留学信息获取上,学校网站与留学中介机构占比大致相当。


           欧洲在留学信息渠道分布上的特点则主要表现为“所读中国大学的国外合作院校”占比相较之其他3个洲更高。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中欧在教育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化,这既包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也包括中欧高等教育合作、“伊拉斯谟计划”等在内的各类学术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而亚洲相比其他大洲在留学信息渠道分布上则较为均衡,其中“国外大学网站”“国内留学中介机构”“亲友老师校友推荐”作为其最主要的三大获取渠道,分别占比27.7%、28.3%和20.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鉴 发表于 2018-1-19 11:29
虽然这个茧壳儿赖皮是赖皮!但是孝心好哟!看他连转发帖子都把他爷爷的名字提到前面的呢!乖娃娃,让你文鉴 ...

24131034_10156949187092222_1810925989101653774_n_hqe2D_1200x0.jpg

发表于 2018-1-19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发表于 2018-1-1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去了的有多少回来了?

发表于 2018-1-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不要谈什么自信了,有本事让西方人来中国留学来学习最新科技。让西方为我们培养大量的人才,搞出点成就,就自以为了不起。西方真要对我们封锁,我们早就完蛋了。小红粉傻蛋们,成天鼓躁要消灭这个消灭那个,厉害了我的国,有种自己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啊,有种不要去西方留学啊。

发表于 2018-1-1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学大清派留学生,只学技术是行不通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鉴 发表于 2018-1-19 11:29
虽然这个茧壳儿赖皮是赖皮!但是孝心好哟!看他连转发帖子都把他爷爷的名字提到前面的呢!乖娃娃,让你文鉴 ...



“ 乖娃娃,让你文鉴爷爷摸你下屁股哈!!”

    文贱老干驴,除了会嗯嗷干嚎几句口号,就性器官发达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

    早几天看到马未都的一档节目,谈论的关于读书意义的话题。

    马未都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大致的意思是:如果你读的是专业书和教科书,不能真正叫做读书,真正的读书是你读的杂书。

    比如你学的计算机,读计算机方面的书就不叫读书。如果你学的医学,读艺术哲学,历史学方面的书籍,这个才是我们指的读书。

    一提起读书,很多人不免又拿小学毕业最后发财致富的观点,大谈读书无用论。

    把读书功利化,本身就是一种肤浅的理解,读书跟发财不能划上等号,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净化灵魂,找回自己。

    我曾经看过一个 TED 演讲,题目是《不读书的人到底输了什么》。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他书橱里藏着哪些书。如果一个人书橱空空,八九不离十脑袋也空空。这个演讲者是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书架,放着全是英国和北美作者写的书籍,恍然醒悟自己进入了文学盲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很片面。

2
    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罗列出196个国家的清单,然后尝试阅读,来自于这196个国家作者写的书籍,但是语言文字成了一大难关。后来,她开了一个博客求助,吸引了很多人帮助她翻译,或者帮她找到翻译成英语版本的书籍,一年的时间,她接触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之后感慨到:一年的阅读暴露了我看待世界的盲区,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让我对自己不足之处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更打开了我的视野。

    在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中,我的思想变得更加清晰。

    不读书的人输掉了,你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识,输掉认知里的精彩世界。

    马未都曾经说过:人活着有三重追求,第一重是趋利,第二重是趋名,第三重是趋静。

    静指的是内心的平静。

    我们经常会看有些人,贫穷的时候焦虑,富裕的时候仍然焦虑,挣再多的钱也克服不了焦虑感。

    为什么?

    因为内心空虚,一直追求无止境的物质,精神得不到滋养,表面活得风光,实际深陷苦海。

    记得《欢乐颂》里,曲筱绡受赵医生的影响,慢慢爱上阅读,躺在赵医生的怀里,说这样的一句话:我以前以为快乐是很多人一起闹腾,没想到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平平静静原来这么快乐。

    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他们内心平和,从来不炫耀什么,外人觉得他们孤独,其实他们精神很强大。

    而不读书的人,你输掉的是一颗平静之心。

3

    提起阅读让人内心平静强大,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白岩松,一个是罗永浩。

    这两人都是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闭门啃了几年的书,积累了丰富的人生厚度。

    几年前我看过白岩松的一本书《痛并快乐着》,这本随笔娓娓道来地讲述了他从刚上大学,到踏入社会,10年起起伏伏岁月的经历和对人生的体悟。其中非常关键一个阶段,大学期间和毕业后面临工作调配的一波三折,这段非常艰难的岁月,他埋头博览全书,靠着精神食粮撑了过来。

    白岩松曾在一次主题为“阅读才有诗和远方”的演讲中提到:如果没有18岁,诗歌让我知道了自己,该说什么样的话语,如果没有18岁,三毛用她与爱情一系列的书籍,告诉了我们远方在哪里,我觉得抵抗不住饥饿。

    他曾经说过:“读书久了,你就会信一些东西,会有了一颗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可以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不可逾越。”

    在阅读之中,你会找到你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罗永浩高中肄业,闲在家埋头苦读几年杂书,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之前,就靠着那些人物励志书籍,撑过了那段拼命背单词,拼命攻下英语的孤独岁月。
书籍之于精神,就好比粮食至于躯体,都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营养。

    而不读书的人,在精神上缺少一种能量和力量,随着阅历的增加,有一天你会幡然醒悟,缺少这种力量,让你后半生后劲不足。

4

    曾经在看过一个段子:“怎么看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当你看到夕阳余晖 …… 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这么多鸟,真好看,真他妈太好看了。”

    这就是文化底蕴的差距。

    这两年《诗词大会》大火,主持人董卿深厚的文学底蕴,让人叹服。有人曾经采访董卿,最喜欢看什么书。董卿说:“中国唐诗宋词,太美了,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能让世人找到共鸣”。读书的女人经得起岁月的雕刻。

    民国时期的四大美女,从才貌双全的林微因,到画作名家的陆小曼;从金嗓子的周旋,到艺术造诣深厚的阮玲玉,哪一个不是提笔即文章,充满书香的味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你浑身散发着恬静的气质,与读书的相处,他们不粗俗,不暴躁,不偏激,他们用读过的书培养出冷静的态度处世,与之相处如沐春风。

    不读书的人你,输掉了从骨子里流露的气质。

5

    据说,站在金字塔顶尖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有阅读的习惯。

    法国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爱读书的人会在阅读中不断丰富他的大脑,培养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

    不读书的人,即便你走遍了这个世界,未必能看懂这个世界。

    他们会用自己狭隘的思想,低认知误解这个世界,他们会轻易盲从,输掉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输掉的是高认知。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句话:推动这个世界进步的是科学和文学,科学让我们物质文明,文学让我们精神文明。

    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可增加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读书便是最好的方式。

    因为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你只能活一次。

发表于 2018-1-20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且不说阅读能开阔视野之诸如此类的话,这样未免太肤浅了点。

其实阅读是自我修养的升华,是自身无法体验的某类人生历练的再认知。

看来楼主已经开启了阅读的体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0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18-1-20 14:21
且不说阅读能开阔视野之诸如此类的话,这样未免太肤浅了点。

其实阅读是自我修养的升华,是自身无法体验 ...


“  楼主已经开启了阅读的体验了 ” ?

    惭愧  惭愧  ,古话说 “ 少年读书,缝中窥月;中年读书,临窗望月;老年读书,高台揽月 ”,我也就借帖题 “ @文鉴 抬石翁 儿孙少挖石头多读书 ”发挥

    都是转帖 —— 述而不作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timg_看图王.png timg (1)_看图王.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