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称:“记者从17日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不经意间,你又拖了一次后腿。有趣的是,网友发现有关家庭医生的数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从卫计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至12月,有关家庭医生的数据一下子从3.2亿到4.3亿再涨到如今的5亿。 疯狂膨胀的数据背后,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的白大褂医生走进家门为我们诊治,我们继续跑着医院,继续排着长队。 没有家庭医生的影子却得到了一个庞大的家庭医生普及率,于是就有了充分理由来怀疑数据的真伪性。12月19日,卫计委相关部门回应:一是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是统计上来的。二是服务还要陆续跟上,请给时间。三是卫计委的相关司局近期将对这一新闻热点进行回应。 庞大数据的背后是一个空空如也的服务落实体系。医生们被下达了签约指标,病人们茫然的在表单上签上了字,为数据贡献了一份力量,然后呢?农村医疗环境较差,看病要去大城市和城里人挤在了一起。现在人头攒动的医院大厅,其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春熙路的商场。上午到了医院,可能下午才能看到医生,不论农村城市,看病都成了难题。 家庭医生制度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小病在社区,大病看三甲”,可5亿签约家庭医生的背景下,三甲医院依旧爆满,小到一个感冒都要去大医院的理念依旧不在,对于社区医院不专业的心理仍然根深蒂固,更别提看不见影子的家庭医生了。但是,随着我国医改与社区养老的不断推进,家庭医生将会显得越发重要。分级治疗是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重要解决方案,家庭医生成了基层治疗的关键环节。 家庭医生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一个所谓的签约数据无法说明该项制度已经落到实处,更不值得大肆宣扬。只有将后续服务实施贯彻,才能说家庭医生开始走入人们生活当中,才能有效解决如今人们面临的“看病难”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