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09|评论: 1

[热点事件] 成都禁止学生参加奥数、华赛等竞赛后,成都家长又该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去年年底开始,成都市教育局陆续出台相关规定,重点整顿培训机构,其中有一条重点就是要求所有机构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举办、承办、协办以及组织“奥数”“华赛”之类的培训或竞赛,也不准提供相应教学设施及场所。力度之高可谓前不见古人,戏称为“史上最严禁奥令”。
讲真,当时看到后以为会是光打雷不下雨的节奏,无知的一笑而过。然而,当前几天听到“联合杯”活动突然取消,“华赛”、“奥赛”传出停办消息的时候,才幡然悔悟,这次的“禁奥令”看来是玩真的了。

timg (1).jpg

撇开家长的感受先不谈,直接说说学生。这些“华赛”、“奥赛”对于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块千斤重石,玩得好就能进好初中、接受好教育、享受好学风;玩不好那就只能烧高香求神拜佛,祈祷别去一所臭名远扬的学校。可这些难到奇葩程度的数学题能玩的也就那一少部分人,大多数人只能翻翻答案,骗骗自己学过了这些高级数学题,因此涨了几分见识,仅此而已。

timg (2)_副本.jpg

虽然老师们不断强调着什么认真就能学好,努力就会有收获。可一个教室里总有那么些翻翻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天才型选手存在,参加“华赛”“奥赛”不过是周末娱乐活动而已,这叫芸芸众生情何以堪?看看网上神童,什么8岁自创奥数解题公式13岁数学天才保送北大15岁高考数学149分......天生的脑子别人拍马也赶不上,能怪谁?只能怪上帝。

timg (3).jpg

有些学生擅长数学,但有些就是开不了窍,仅仅凭借一个数学能力而评价学生高低,这样的取舍方法确实有些偏颇。毕竟,就连那位13岁数学天才的老师都说:“这是个悲剧。”毕竟一个只会数学而从无社会交际,一个连文字的书面表达都成问题的孩子而言,这的确是个悲剧。

终于,成都最严“禁奥令”落到了实处,的的确确开始把学生从“变态数学”的深渊里解救出来。没有了“奥数”“华赛”的重压,他们总算是能有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对家长而言也是个精神解放。不用再担心数学竞赛成绩影响孩子升学,不必再到处寻找数学名师,也不需要再和孩子为数学补习班而吵闹,整个世界都清净了,终于有机会在周末深夜开始修仙。

timg (4).jpg

可能是看到了教育局执行“禁奥令”的坚决态度,成都各个中学也纷纷表态,龙头老大四七九异口同声,认为“禁奥”禁得好,自己也绝不以竞赛成绩作为招录和分班条件。说的好正义凌然,鼓掌!{:4_128:}

不过禁是禁了,可长久以来的各大学校选拔生源模式突然没了,这以后该怎么选生?怎么分班?不仅学生和家长一脸茫然,学校也挺蒙逼。就像教育专家纪大海所认为的,“禁奥”有利于建立更加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但除了行政手段外,我们的评价体系要跟上。”

同样,之前21世界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禁奥令”也曾发表言论,他认为,“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打破单一的按学科考试成绩选拔学生的升学考试制度,让兴趣班回归兴趣本质。”

而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则要实现硬件均衡,其次不应该再出现“重点院校”而要办“特色院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提出,“各个学校各有特色,培养学生特长,发挥学生优势,不应该学校之间有质量高低差距,这样才能保障有各种天赋的孩子,都能获得满足成长发展需要的教育服务。”

事实也的却如此,相比于干脆利落的“禁奥”,我们更迫切的需要对教育整体进行均衡化的发展,出台多元、公开、公平的评价体系,抛弃非教育施加的重担。毕竟,与其努力试图将所有学生打磨成一个模子,不如产出各色各样优秀的人才来得更为妥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7-11-18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长还是在努力为孩子找资源,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家长一脸的无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