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853|评论: 1

[散文随笔]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
1涓浗闆呰尪.jpg
千年的古道,千年的足迹,千年的风雨……茶马古道同丝绸之路一样,是我国西部自古以来对外交往商贸通道,它肇始于唐代茶马互市,但千百年来,其功能延伸已远远超出单纯贸易范围,历史上茶马古道前端起始有两条路线,一条在云南一条在四川,这两条路线犹如万里长江两个源头,在西藏昌都汇合后一并蜿蜒流向境外印度和中亚,四川茶马古道则由于50年代初川藏公路修建取代以至支离废弃,半个多世纪湮没毁损,而今已是旧迹难寻,青衣江两岸坡路段茶马古道,如同掘开了一脉丢失已久宝藏,为千年古道盛衰沧桑提供了一个生动见证,茶马古道不仅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商业要道,它更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传播的通道,从世博会到茶博会的举办,无处不是茶叶的身影。

2鑼堕┈璺繙鑹拌緵锛屽彜閬撴偁鎮犲欢婧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千百年来,在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和金沙江的幽深峡谷之间,在川、滇、藏三省交汇的“大三角”的原野丛林之中,盘曲延伸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条古道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飞仙关,过始阳,走天全,出禁门关,翻二郎山,过泸定,至康定,到西藏,然后进入尼泊尔。古道险窄幽深,斗折蛇形,曲曲折折,这就是与“丝绸之路”齐名天下的“茶马古道”。这条无数文人笔下书写的小道,经过历史的洗礼早显得古老,今日今时古道上已没有来往的马帮商人,变得冷清落寞孤单,只有路旁残留的驿站,稀落的人家门庭上斑驳的痕迹,诉说着旧日的繁华,路依然静静的躺在那里,看每一个日出月落,等待着每一天的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岁月陪你一起,看四季的变化,看沧海变桑田。

3闆呰尪浼犲.jpg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在遥远的记忆里,春天大地披上绿妆你承载着无数希望,夏天林荫路上有路人挥洒的汗水,秋天运载回丰硕的成果,冬天里清冷的风阻挡不了理想的步伐,赶马的人每日听松涛的乐曲,听鸟儿的欢叫,脚下踩着的石板路,显得不在是那么漫长,多年后的我们为了追忆这条古迹,去寻找昔日的繁华,寻找留下的故事,或成群结队或独自一人,来领略你记忆的风采,徜徉在你的小小怀抱,观云看雾,樱花开过浪漫的季节,飘落的枯叶遮掩不住脚下的印记,踏上石板已找不到往日的喧闹,留下的只有石头路上刻着的一个个古老故事,轻听仿佛悠悠马蹄声由远而近,那是遥远而不会被遗忘的声音,马蹄踏平了石板,踏出了文明踏遍了山谷小溪,踏出了富裕踏出了梦想,踏出了通向世界的绿色茶马与丝绸之路,那绿色的茶马与丝绸之路不仅仅让世界知道有你的存在,还让世界知道你的价值,马背上的小小绿色叶片,记载了多少艰辛历程,崎岖山路中带你游走千山万水,带你翻山越岭风雨兼程,而风雨带走了贫穷洗礼了落后,风雨带走了愚昧洗礼了无知,阳光冲破乌云照亮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破落,阳光照亮了新天地,是路改变了叶片的命运还是叶片带给了路的苏新,那小小的叶片啊要感谢有你的一路相伴,你的无限绿能量能够拥有如此的神力,像地心有万般吸引力,牵引着世界,牵引着未来,脚下的坎坷没有阻挡前进的步伐,谁有你的神秘,谁有你的古老,你有那一层薄薄的面纱,面纱后面有着倾国倾城的魅力,这足下的痕迹,只因为你,每一块石头都有一个记忆,每一个记忆都记载着一段故事,许多的故事汇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传奇,使得今日的古道更加神秘,在那悠悠岁月,你的故事传千里。

4鑼堕┈璺繙鑹拌緵锛屽彜閬撴偁鎮犲欢婧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西南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边茶享誉蜀中,与盛产茶叶的川蜀地区唇齿相依的藏族同胞世世代代对茶叶却是十分的渴求,在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艰于粒食,以茶为命,如不得茶、非病即死之类的记载。藏族民族中也有汉家饭裹腹、藏家茶饱肚,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虽然对茶情有独钟,但由于酷寒的高寒气候,茶叶根本无法种植,只能依靠于川、滇茶叶入藏供饮,中原地区少有马匹,纵有些许,也皆体弱质差,而地处高原地段的西藏康巴正好盛产良马,这种出产与需求的互补,促使两个伟大的民族走到了一起。于是“茶马互市”诞生了。洪雅是茶叶的盛产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更与藏区康巴相邻,因而“茶马互市”交易更盛,至明代经商户达60余家。边茶产量达2.9万担,过天全县城,出禁门便是二郎山系,是茶马古道的必经地,相对于年代更为古老、被历代衙府称为“官道”的经荥经、泥头、磨西至泸定、康定的“大路”,此路俗称“小路”,所背之茶亦称“小路茶”,无论大路、小路一样要路经此处,一样要翻越三千二百多米的马鞍山和五千多米的二郎山,因而二郎山南麓山脚有地名曰两路。

5鑼堕┈璺繙鑹拌緵锛屽彜閬撴偁鎮犲欢婧

翻山越岭,地势陡险,骡马难以通行,只有人手脚并用,方能攀援通行。所以各地古道中惟一造就了茶马古道上仅此从天全禁门关至康巴路段独有的风景奇观,人力背茶,背夫们相约十人、八人,每趟从茶商的库房里领取茶包,背往指定的地方。体力好的取20—25包,足有300—400斤,背夫们领到手的茶包层叠摞好,用竹签串连固定,再以篾条编成背篼,套上双肩。背夫无论是谁皆自备食物,即玉米面和一小袋盐巴,仅此而已。胸前系着一个椭圆形的小篾圈,俗称“汗剐子”专用于刮汗,手里拄着一根丁字形的拐杖,拐尖镶有铁杵,俗称“拐筢子”“墩拐子”。茶包一旦上背,沿途一般不得卸下歇息,待有平缓处,领头背夫(有地方称拐子师,也有地方称大背师)便审势路段和背夫负力情形,需歇一歇了,便扎下拐子,一声吆喝,示意大家找地方歇息。拐杖就是支架,茶包垫在拐子上,拐子扎在石头上,背夫们便都挺直腰背歇脚片刻,日久天长古道上便留下了铁杵扎下的痕迹,甘溪坡上、紫石关旁那些茶路上密布的“拐子窝”至今仍在荒弃而覆满青苔的石板道上隐隐现现。

6鑼堕┈璺繙鑹拌緵锛屽彜閬撴偁鎮犲欢婧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古道是走出来的,这一走就是几千年,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它历经风雨,铸就了历史和文明,虽然说现代文明替代了它,但它不是消失,更不是灭亡,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美好的过去,它是人类向前发展史上一座闪耀着光彩的里程碑,它光彩背后的神奇,源自于人类的坚韧不屈和自强不息。那碎石凌乱的山谷下延伸至天宇的崎岖的驿道,静静的躺在林与河之间,那尘世遗忘的角落曾留下沧桑岁月的符号,我的祖辈们往返于这狭窄险峻的峡谷,用光脚踏平雅安的山路,用驼队穿梭于深山丛林,那条青衣江河流一遇,我看见了赶路的茶马人,光着粗壮嗮黑的膀子,眯着眼睛望着赤红的强光,把清凉的水洒在铜褐色的脸颊,那依稀可见的木桩、垒砌的残缺断壁,仿佛一队队驮帮落脚又启程,依稀能嗅出一捆捆茶砖味迎面扑来,叮当叮当茶马吆喝的清脆,悠扬的驼铃声在山谷回响,翻过一座又一座深山,淌过一条又一条河流,走进刀锋劈裂的峡谷,每一条茶马路上垒砌的玛尼堆飘动的龙达,在诉说着那过去惊心动魄的传说。

7钘忚尪浼犲.jpg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藏族用马换取茶叶的交易在古代叫做茶马互市,这条穿越横断山脉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道路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到了明朝,随着茶马交易的发达,茶马互市的市场从嘉州、洪雅、雅安、天全、芦山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康定,茶马互市让这片荒滩变成了城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准“行打箭炉市,蕃人市茶贸易”。正是这位大清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一纸王命,改变了这片荒滩的命运,使后来康定成了西陲重镇。不包括其他物资,仅茶叶一项在康熙年间每年交易量就达八十余万包。嘉庆年间最高可达一百多万包,一百万包是什么概念就是一千多万斤,茶马古道上的运输主要是靠人背,至今茶马古道的青石上还遗留着当年马踩下的蹄印和脚夫们用拐把歇息时拄下的一个个深坑,内地的盐、茶、丝绸运往康定,少数民族地区的特产皮毛、名贵药材运往康定,康定变成了藏汉物资文化交流中心,藏区所需物资从这里一条沿川西南线经巴塘进藏,一条沿北线经德格进藏,由此形成了川藏茶马古道,随着历史的推移,川藏茶马古道不再是一条物流通道,而是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是藏汉民族经济往来的桥梁,又是藏汉民族文化交流的文明通道。〈王仕彬〉

8鑼堕┈璺繙鑹拌緵锛屽彜閬撴偁鎮犲欢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马路远艰辛,古道悠悠延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