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看舞蹈,发现中国的舞蹈和西方的舞蹈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西方的舞蹈中,有很多动作是演员上身不动,且面朝着观众,让观众有机会看清楚他们的脸,甚至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而中国的舞蹈设计中很少有这样的动作,演员的上身不是晃动就是倾斜,很难看清楚脸。表现的都是人的肢体动作。
电视转播也有同样的特点。中国的电视转播喜欢拍远景、大场面,最多拍人全身的动作,很少拍到面部表情。特别是奥运会开幕式这种宏大的场面,演员们就如蝼蚁一般,连肢体动作都看不清了。而在西方的电视转播中,面部永远是镜头的主体,比如他们的奥运会开幕式传播,人物面部的镜头就很多。所以看完西方人的舞蹈后,你不但对她们的肢体动作有深刻的印象,对演员个人的精神气质、五官形象等等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说,西方人认为演员的精神状态就是舞蹈艺术的核心之一。精神上压抑猥琐的人,无论她跳出多么高难度的动作,都没有审美价值。人,就是艺术的终极目的,这是西方文化的艺术观。
在西方文化中,人是一种高贵的物种。人的高贵来自于人的灵魂,它独立于且高于一切社会身份。人的高贵,是西方艺术永恒的主题。将人视作社会符号是低级的,是反面人物所特有的观念。所以西方艺术着力于表达“人”,尤其人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包括绘画、雕塑、戏剧都是如此。因为人的面部表情呈现了人的尊严、情感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这种价值观。中国文化强调等级尊卑,人只是等级序列中的一个符号而已。人只能享有其身份(等级)所附着的价值,除此之外,别无价值。一个人一旦“身败名裂”,就丧失了一切尊严和权力。所以,汉文化的个人只是社会存在物,而不是精神化的人格主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脸谱艺术”,它将人彻底的符号化,完全掩盖了演员。脸谱只呈现一个社会身份以及附着其上的性格和情感。由此可见,艺术形式与文化价值观紧密关联。
进一步说,西方的福利制度也是这种价值观的表现。所谓福利制度,不就是养闲人吗?那为什么要养闲人呢?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不劳而获呢?就是因为西方文化认为,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社会的身份,他也是尊贵的,他必须享受到作为人的尊严。他必须参与分享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观念在汉文化传统中是不存在的。
在汉文化价值观看来,人要么具有社会身份的价值,要么就具有劳动力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既没有社会身份,又不能干活,那就没价值了。所以,汉文化的艺术形式强调的是社会化的符号,比如服饰衣冠等等。这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时需要注意到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