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88|评论: 2

[相如·茶馆] ——整改环保问题无关企业大小——

[复制链接]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7-9-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改环保问题无关企业大小(生态论苑)
04:01:02
人民日报
小字

■之所以产生中央环保督察“抓小不抓大”的不实舆论,一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公众对环保执法监管与督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环境违法的中小企业受到处罚后,利益相关者别有用心地传播不实信息,故意混淆视听,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中央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

持续开展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目前已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各地情况表明,中央环保督察有力推动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但当前也有一种舆论认为,环保督察只针对中小企业,而放过大企业。这一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环保督察总体事实,需要加以澄清。

之所以产生这种“抓小放大”的不实舆论,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公众对环保执法监管与督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大企业往往位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各类工业集中区,即使不在工业集中区内,与普通群众也有一定距离,环保部门对大企业的监管执法行为群众往往看不见、不知道。而大量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企业,往往都在居民小区旁、在群众身边,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公众更容易看得到。群众往往更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相信“有图有真相”,由此可能产生误解,以为中央环保督察及环保部门“欺软怕硬”“专拣软柿子捏”。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环境违法的中小企业受到处罚后,利益相关者别有用心地传播不实信息,故意把水搅浑,混淆视听,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中央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

实际上,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中,始终坚持把所有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而且对排污大户还实行重点监管。如将污染源企业分为“国控”和“省控”重点监控企业与一般企业,对重点监控企业在线监测、数据上传、监督性监测频次、信息公开、排放标准、信用评价及联动惩戒等方面的要求,都大大严于一般企业。在如此监管之下,大企业的环境行为普遍比中小企业规范。

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相当一部分位于工业集中区之外,离老百姓近,虽然单个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但排放扰民较多,群众反映较突出。由于环保部门力量有限,长期处于“小马拉大车”的超负荷状态,对查处或根治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惯于与环保部门“打游击战”的小企业的环境违法现象,常常是有心无力。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各地督察中,受理的信访投诉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引起的。由于针对问题抓整改,给人的感觉便可能是环保督察只抓中小企业不抓大企业。

也有一些地方平时比较重视抓大企业,对存在诸多环境问题的中小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疏于管理。中央环保督察来了,只好运动式地狠抓一阵,猛药去疴。这同样给人一种环保督察只抓中小企业不抓大企业的错觉。

整改环保问题,是偿还以前粗放式管理的欠账,弥补过去没有依法监管的缺课,不能由此得出中央环保督察“抓小不抓大”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地方确实存在着方法简单、粗暴执法、“一刀切”的问题。但不应将这笔账记在中央环保督察头上。

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就是应当零容忍,无论对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要一视同仁严格依法查处,决不搞“看客下菜”。每一个企业都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合法排污、守法经营,谁都不要罔顾事实鸣冤叫屈,企图让政府“放一马”。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9日 09 版)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9-9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