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38|评论: 1

[群众呼声] 应规划建设康养之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求是网”------全国各地应规划建设康养之地
/罗真言
    每当闲休外出旅游时,到了那些风景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到绿色的山林,旖旎风光,常萌生出一些感慨:要是常住在在这里多好啊!也心生出一些想法:在风景区的附近建起健康养生的基地,那多好啊!其实,全国不少的风景名胜区周围,已经朝这方面做了。比如,四川的青城后山,重庆的黑山谷,重庆的黄水镇等。这里面,既有市场的自发行为,又有政府的主导打造。四川的青城后山以农家乐经营为主,重庆的这些地方是依托景区,打造出小镇。每当夏季来临,各地大量的居客前往避暑,康养锻炼,一呆就是一月或数月,好不惬意。
      但仅仅这些地方还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广大人群尤其是退休人群的需求的。现在很多人还是舍近求远,因为近处没有那样的康养之地。我国即将步入老年社会,退休人员队伍将是越来越来大。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已基本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怎么“乐”,怎么”养”,提升乐的质量,养的质量,还大有文章可做。诚然,社会中老年人的活动是多样化的,去处也是多样化的,但在各地自然风景区开辟康养之地,不失是一个”乐””“养”’的重要方面。这里面既是市场所需,也是各级政府从国民健康发展出发所抓的重要工作。
自然风景区,全国各地是不少的,虽说不上每个县都有省级以上的自然风景区,全国各县、市(地区)境内总有一些生态不错的自然景观。不管3A 、4A、5A,这些自然风景区森林绿化覆盖面比较大,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比较高,风光也十分秀丽,又离去了城市的喧嚣,很适合养生的。
但是,现在很多的景区定位是以旅游为主,很少在康养方面做文章。一些不具有独特优势的风景区,对于远游的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在康养方面是可以创新的,经过景区康养功能的设立和完善,可以满足境内近游养生的需要。当然,景区的其他方面,还需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升级来赢得市场的。
我到过一些地方景区,即使在景区附近建起小镇,但功能单调,也难满足康养的需要。那里是有一些建筑群,很多是与其他行政乡镇无异。要想留得住人,是要完善康养功能设施的,包括基础设施。比如,要有小型医院,有活动场所等,人突发疾病,有简单的诊断治疗;舞剑,练拳,唱歌跳舞,总要有去处。虽然有如画的风景,你总不会天天在那里感慨“江山如此多娇”“绿水青山美如画”的词句,这需要有一些文化活动来支撑, 比如,画画、唱歌、养花、种菜、垂钓等等。政府在这方面是能够主导的,也是很好的组织者。
康养之地,既要依托风景做文章,又要在创新做文章。环境好、空气好,水质好,气候适宜,这是优势条件,不然谁到那儿去呢?在创新上做文章,活动上要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吃住也要有质量。吃得环保,住得舒服。康养之地有巨大商机,可以发动附近农村,种植环保蔬菜,其他环保作物,也可让康养之人参与其劳动,共享劳动收获的快乐!既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实现了康养的目的,何乐不为呢?
全国各地依托风景区建康养之地,首先是要有好的规划;在实施建设上,各地也不能一哄而上,离省城较近的风景名胜区应优先实施,因为省城人口之多,交通也十分便宜;其次,在市(地区)境内风景区进行建设实施;再次,在县境内县属风景区进行建设实施。搞好康养基地建设,政府是主导,但也要引入市场机制,也需国家政策来支撑。
依托自然风景区建设康养之地,注意的是不是建设永久居家之地,每个人的住处不会建成商品房那样的宽大,康养之地必有康养之地特色。我们说农村不缺绿水青山,缺的是城市那样的丰富生活;城市缺乏的是农村那样的生态。去康养的人群,他们还是“候鸟群”,这就是特点。但各级政府还是要把打造得如家那样,“宾至如归”。这样的康养之地,才会生命力。来康养之人,就有了康养和生活的质量。
全国各地规划建设康养之地,既是市场的需要,站在政治高度,又是各级政府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应好好的抓一抓。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8-12 18:26
好文章!有水平!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