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28|评论: 21

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南充的司马相如、陈寿为何落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3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4日,领导小组对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复选名单进行了审定,最终确定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为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其中南充人落下闳上榜,此外入选的杜甫、苏轼、杨慎等人也曾经寓居或宦游南充。
三国志陈寿.jpg
司马相如.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生于南充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汉书 司马相如传》皆载明司马相如出生于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清代《四川通志》也记载:“汉司马相如成都人,侨居蓬州。”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时用钱换了个官职,做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这些并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叹。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学大家。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 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同时,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闻名中外。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把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二人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东晋(汉晋春秋)则以刘备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三国志》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意义

《三国志》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动,可读性极高。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史之才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西晋史学家。他少好学,就有志于史学事业,对于《尚书》《春秋》《史记》《汉书》等史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师事同郡学者谯周(蜀国天文学家),在蜀汉时任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西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发表于 2017-7-1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司马相如、陈寿第二批四川名人应上榜吧。

发表于 2017-7-1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网络投票搞的,南充没有引起重视,所以败下阵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13 16:19
关我们这些老百姓啥子事也,入选了工资会多涨一分钱吗?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7-7-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地位
发表于 2017-7-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文化底蕴很浓…这次失利、应该引起市政文教的高度重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7-7-13 18:14
关我们这些老百姓啥子事也,入选了工资会多涨一分钱吗?

发表于 2017-7-13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二是吴道子哈

发表于 2017-7-1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TIMG_521646515.79989.JPG

发表于 2017-7-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花了几十万元的《三国源赋》已经在西河岸边刻成。去年底晚报曾宣传过,现在竣工了却不见宣传报道,是否钱花多了?还是文章质量和水平有问题了?谁有全文发上来看看,让内行评论一番也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