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曾经在此作战,胡耀邦曾经多次品尝并盛赞此地的一种特产,此地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寺:
《寻找“失踪”的蓬安石梁沱江团》
南充晚报 雷秦/文 蓬-安-全-搜-索----邓四平/摄影
小时候曾听老人们说过,蓬安有四大特产:河舒豆腐、金溪白酒、石孔贡米以及石梁沱江团,其中尤以石梁沱江团最为有名。对于前三样,我都有幸见识过,唯独石梁沱江团只听其名,未见其物,甚为遗憾。7月22日,我来到素有“一碗泥巴一碗饭,山清水秀出好汉”之美称的蓬安县石梁乡(原名石门乡),带着些许期待一探石梁沱的神秘江团。
石梁沱,位于该乡庙儿坝村三组,距县城30公里。关于石梁沱的来历,村里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很多年以前,庙儿坝村有两座寺庙,一个名叫地藏寺,另一个唤着石门寺,两座寺庙在村子的南北两头远远相望。每天,两个寺庙的开饭钟声一响,就会引得村子里的一只天狗前来讨食吃。最为有趣的是,哪个寺庙的钟声一响,这只天狗就会来到那个寺庙,这个寺庙吃完以后一听见另一个寺庙的钟声响了,就会跑去另一个寺庙接着讨食吃。久而久之,就有了“石梁沱的狗,这边吃了那边走”的说法。有一天,两寺庙负责打钟的两个僧侣对天狗“装怪”,相约同时敲钟。钟声一响,只见天狗往南边走不是,往北边走也不是,着急得用前爪直刨地,端端地就刨出了一条深沟,嘉陵江水顺势沿沟灌入,从而把村子一分为二,石梁沱就这样形成了。
石梁沱最出名的特产就是江团。在嘉陵江上打鱼40余载的王安志老人说:“江团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最重的可达10公斤,是名贵的淡水鱼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我一个月最多打了29条江团,最大的重19斤2两,还得到过县上的表彰。那时候周边地区能打捞到江团的就三个人,南部徐全魁,金溪罗明仁,另外一个就是我。”说起以前打捞江团的日子,王安志老人很是自豪。
石梁沱江团为什么这么有特色?据《蓬安县志》记载:江河鱼类中,石梁沱所产江团,肉质细嫩、鲜美可口,颌下一点红,为嘉陵江所特有。关于这一点丹砂一般的红印迹,还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江团原为天上管鱼之神,后因违反天条而被贬下凡间,玉皇大帝用铁链穿透下颌将其锁在石梁沱江底大石之下。有一天,一只仙鹤戏掠江面,听江中呼救遂潜入江底,见江团被锁十分同情,便向玉帝准奏,免去了对江团的惩罚,但其下颌却永远留下了被铁链锁过的红色印迹。
石梁沱江团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住在白岩沙,爱钻深泥巴”。说的是江团住的地方两边是岩石,下面则是沙石,十分爱干净,而且它喜欢钻到深水中的石缝里去觅食。
“因下游修建水电站的影响,再加上前些年的过度捕捞,石梁沱江团现在基本上绝迹了,要想品尝到地道的“清蒸江团”这一嘉陵江美味,恐怕很难找寻了。”对于基本绝迹的石梁沱江团,老人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有些伤感,也有些许无奈。
远处,嘉陵江水一浪推着一浪,像一条飘逸的丝带蜿蜒在石梁沱边上,打鱼人荡着桨划向远方,一直在寻找着“失踪”了的石梁沱江团。
=============================
另据蓬安县志记载:
胡耀邦盛赞蓬安特产
蓬安县境内的嘉陵江中游的石梁沱里,有一名贵稀有的特产:鼻梁上有一点红标记的江团。江团,水中少有,而鼻梁上有一朱砂红标记的江团,在嘉陵江中还没有第二处发现。
江团,又名“肥坨”,其体表裸露无鳞,吻锥形,向前显著突出,口下位,眼小,须4对,粉红色,常见个体1—3公斤,最大可达10公斤以上,终年栖身于嶙峋险峻、苍翠幽深的峡江深水处,是我国稀有的珍贵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支流。江团肉质细嫩肥厚,味道鲜美无比,营养极为丰富,历来被公认为鱼中珍品。嘉陵江蓬安县石梁砣江段的江团因其下颌长着一个独有的红痣和其独特的品味盛名全川,用其烹制的“清蒸江团”、“毛架鱼肚”等更是享誉中外的四川名贵佳肴。上个世纪50年代,胡耀邦同志在原川北行署工作期间,多次品尝过蓬安江团,赞不绝口:“江团真是个好东西!”。
========================
石梁乡历史沿革:
石梁乡位于蓬安县西北方向,距蓬安县城约22公里,东邻金溪镇、鲜店乡,南靠金溪镇,西接嘉陵江彼岸睦坝乡,北交平头乡。幅员面积约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10.23亩,森林覆盖率45%。全乡总人口1.3万人,辖12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位于石梁场,场镇面积2.5平方公里。
石梁乡因石梁坨之石梁而得名,原名石门公社,1992年10月拆乡并镇划归金溪镇、平头乡各6个村,划归平头乡有祝家嘴、猴家山、元子山、卢家沟、沿江、大垭口等6个村,其余划归金溪镇。1997年恢复石门乡(现石梁乡),还石门乡(现石梁乡)6个村,1997年4月调整建制时恢复石梁乡至今。石梁乡航拍(9张)石梁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坝区6个村,地势平坦,山区6个村属浅丘地貌。嘉陵江古河道由上而下形成冲击平坝,其中前坝、后坝总面积达4000余亩。全乡水资源丰富,两个小二型水库呈犄角之势,位于前后坝区的制高点,并依托鲜店乡胜利水库之水补给,灌溉山区5个村,坝区6个村。同时嘉陵江边有中、小型电力提灌站6处,有效补充了农业生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