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神医专家”刘洪滨(“滨”有时写作“斌”)彻底出名了。随着刘洪滨使用多个身份在电视上推销各种“药品”的事情被曝光,她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但“表演道路”也走到了尽头。针对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的“虚假医疗广告”事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今天表示,虚假广告“表演者”刘洪斌不具有中医医师资格,冒用“中医药专家”名义,下一步将严格规范各地中医医疗广告的审批和监督。
随着刘洪滨被曝光代言违规医药广告,众多网友也陆续揪出来“虚假医药广告”的“四大神医”。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四大神医”之一的李炽明仍在一家机构定期“坐诊”。这家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因为身体原因,李炽明将暂停“出诊”,何时恢复无法确定。
李炽明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真是医生,对广告片中的内容问心无愧,“拍摄广告时每一个文稿我都认真审阅过。”但是李炽明也承认,从来都没看过拍出来的片子,“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李炽明系医务人员
通过“专家”夸大其词、发布虚假治疗效果、观众患者都是演员……《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了“四大神医”背后的违规药品广告产业链条。
一位广告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最早的一些药品广告所推销的药是有一定治疗功效的,所以销量很好,挣了不少的钱。后来一些商家眼红,就完全照扒形式模仿出来,到后期一些药商就会找一些形象符合的群众演员来冒充“观众、患者甚至专家”,这些药商为了让自己的药能够更好卖,就会让这些“专家”夸大其词,发布虚假的治疗效果。
刘洪滨、李炽明、王志今、高振宗等“四大神医”中,最知名的刘洪滨已经处于失联状态,她的“经纪人”曾向圈内人表示:“刘洪滨关机了,找不到人。”
排名紧随刘洪斌之后的李炽明,与他合作过的导演曾表示,李炽明确实是医务人员,还有全科医学(中医类)副高级职称证明。
自称曾是医院领导
近日,北青报记者与“神医”之一的李炽明取得了联系,李炽明表示,他已经从亲朋好友处得知自己在网上“出名”的事。
李炽明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现在就在北京,自己是退休医生,但拒绝透露退休前就职的医院名称、职务,只称自己“曾经是一家医院的领导”。
李炽明称,自己之所以接拍了那么多广告片,并不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是想完成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工作”。他称自己是问心无愧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预防疾病,在宣传普及这些疾病的知识的同时,顺便宣传一下药品”。
李炽明说,他现在在为一家保健品公司工作,主要是“出门诊”,并称自己近日还曾出过门诊。在这家公司的历史网页中,李炽明名列公司的专家团队之中,其简历介绍为“著名中医药专家”。
出诊单位并无资质
李炽明自称是为这家保健品公司出门诊,但是北青报记者查询了这家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有特殊食品销售(保健品)的资格,但并无行医资质。
6月24日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两名值班的工作人员称,一般找李炽明看病都需要提前预约,“李老什么时间来,得看公司的安排,李老不光是在公司里坐诊,有时也会到外面出诊”。
值班的工作人员说,李炽明平时并不总是在这里出诊,但是每次来出诊都会非常早到,“平时来看病的人非常多”。
不过昨天上午,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石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李炽明因为身体原因暂停接待患者,什么时候恢复接诊暂时无法确定。
6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关于检查药品管理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就指出,近年来我国局部地区特别是基层地区,药品相关企业和机构的主体责任淡化问题以及违法的药品广告散布等依然存在。报告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药品广告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打击网上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
“有些无良商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邀请人员冒充专家、患者,大肆进行虚假广告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艾斯海提·克里木拜说,以保健品冒充药品和夸大药品疗效,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但根据广告法、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药品广告的审查机关与监督管理机关分别属于药监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
“这种责权不统一、审查与监管分离的管理体制造成监管工作的脱节,不利于药品广告监督管理,给违法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以可乘之机。”艾斯海提·克里木拜建议,应规定药品广告只能在医药专业刊物上发表,同时对保健食品等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定性为假药予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