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前曾发生7.5级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陷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至600米。叠溪城及附近21个羌寨全部覆灭,四周山峰崩塌,堵塞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伤亡人数近万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叠溪大地震”。
那次地震最主要的遗迹是长达10公里、一大一小两个前后相连的迷人湖泊,它的名字现在叫叠溪海子。叠溪海子最深处达98米,平均深度82米,蓄水量达1.5亿立方米,湖面面积350多万平方米。
2008年5月12日,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叠溪镇人民群众在镇党委和政府班子的带领下,除积极自救外,还积极救援被困叠溪的游客,得到了广大中外游客的称赞。
现为旅游重镇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宽只有大约1公里,但是长却有10公里之多,海子由上下两处接连而成,形如肠状。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现在,叠溪镇为茂县旅游重镇。新叠溪镇,成都往九寨的213国道上。1995年,这里构建成省级风景名胜区,给羌人带来了无数的财富,高耸的石碉、秀美的羌寨、一尘不染的海子,被称为“小九寨”的叠溪松坪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