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老兵的祝贺 《川剧与观众》报发行满三百期,可喜可贺!首先向前几届仙逝的老师和同志们致敬!再向健在的和本届老师和同志们问好!你们辛苦了!在此良时,我这个川剧老兵,编了几句顺口溜聊表心意,请指正。 我爱《川剧与观众》报,一期不落都读到。(注1) 报纸虽小道理大,小中见大是真宝! (注2) 传达政策来得快,轻重缓急很明了。 各个栏目选得好,每位编辑都勤劳。 编者读者互受教,演员观众共提高。 艰难挫折挡不住,高歌奋进劲更高。 (注3) 两个“内外”抓得好,不愁文稿有妙招。(注4) “美学本性”走正道,独特规律掌得牢!(注5) 川剧根深很古老,已成体系立高标。 (注6)(注7) 传承注意不忘本,不忘出新要抓牢! (注8) 他山之石能攻玉,百家之长要顾到。(注9) 要有自信办好报,越办越好创新高!(注10) 注1:《川剧与观众》报创办以来,即成为联系川剧工作者和广大川剧爱好者的重要纽带。大家在这一平台上,共享知识,交流心得,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特别是很多原本不擅写作的川剧工作者、爱好者,受该报的吸引、鼓舞,拿起笔来,为它撰稿,在这一过程中,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深化了对川剧的认识。 注2:我以为《川剧与观众》报,是小报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与川剧折子戏比美,它们小中见大,篇幅短小,而内涵颇大,意义深远;二者都是川剧的金字招牌。 注3: 《川剧与观众》报创办以来,经历了很多艰难、挫折,它都未放弃坚守,二十余年如一日,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川剧艺术、为广大川剧工作者摇旗呐喊,擂鼓助威,非常令人感动、敬佩! 注4: 既指报纸内部同志与各地的川剧工作者,也指川剧人与广大观众。组织稿件妙招很多:对内培养接班人;引领培养对象上门求教。同时对外信电约稿,口头相邀,专题研讨,发挥余热,协商借调;等等,不仅稿件多,有的作者还出了专著,为川剧、为戏曲、为世界百花园中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多能戏剧”(国际上无戏曲这个词)作了贡献!概括起来就是:热爱川剧,尊重知识,发挥余热,培养人才。 注5:美学家李泽厚在《略论艺术种类》一文中说“各剧种受着该主导因素本身的或表现或再现的特性的制约支配,使各自形成自己的美学本性和独特规律,应该按照它们的这些规律来发展变化。” 注6:著名戏剧家老舍认为:川剧根很深,已经成了一个体系,这是不容易的。绝不能听这个说改点,那个说改点。这就要我们必须抓住川剧的“美学本性”,深入研究和掌握川剧的艺术体系。何为“美学本性”?何为“体系”呢?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真与美”、“、理与情”、“虚与实”、“神与形”、“教与乐”、“雅与俗”、“悲与喜”、“生活与程式”等等,矛盾对立统一等等。 注7:以上文字引自:四川大学教授邓运佳所著《川剧艺术概论》。 注8:川剧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老前辈留给我们的丰厚艺术遗产,是最宝贵的家底,一定要倍加珍惜、呵护。《川剧与观众》报在挖掘川剧历史,介绍优秀传统,总结经验,改正戏文错讹,宣传业余作者和业余演出活动等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注9:继承自身优秀传统的同时,我们也要广泛了解学习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艺术,吸取营养,为我所用。开眼看世界,了解别人的特点、长处,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理解传统。 注10:相信我们的事业是光荣的,不仅传承宏扬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人民服务,而且还为世界百花园贡献了独一无二世界的优秀多能戏剧——中国戏曲。川剧是多能戏剧的缩影呀! 相信我们当今戏曲的有关政策是正确的,川剧的困难能逐渐改变的;相信我们川剧人是热爱川剧和热爱广大观众的,是喜欢《川剧与观众》报的;相信我们办报人会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川剧与观众》报会越办越好!我想:我与还健在的几位90多岁的川剧老兵和所有川剧工作者一样:是有这样自信的!!! 川剧老兵李笑非2017年2月13日于北京。 川剧老兵李笑非2017年2月13日完初稿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