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淘气惹事犯错时,不少家长都会觉得心烦气躁,于是大声怒骂孩子,甚至扬起巴掌、拿起鸡毛掸子……这是最常见的中国式的管教法,但是很遗憾,多位教育专家表示,这种方法完全没效,而且越大声效果越差。
>>调查:仅1%妈妈从不吼孩子
今年4月底,国内知名在线教育平台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9%的家长都会吼孩子。
去年年底,山东一家媒体发起了“咆哮妈妈”的调查:仅1%妈妈表示从不吼孩子。
>>实验:连续30天不吼孩子,没家长做到
今年3月开始,一次家长对孩子全面“戒吼”的实验在成都发起。
每对家长需交30元激励金,按照规定,在微信打卡满30天(戒吼30天)的家长可取回30元激励金。
目前该实验已开展三期,已有150对家长参加。结果,没有一位家长能够成功完成每天的“戒吼”打卡。
●专家观点
该如何管教“熊”孩子?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著名教育专家纪大海:
如过一个孩子有非常不正常、不规范且严重的行为,家长此时仍然保持一种温和态度的话,未必对孩子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是一些小事,家长控制情绪是正确的。
总体来说,家长何时温柔,何时强硬,应该有一个准则、底线,这个准则和底线就是孩子所犯错误是否严重,是否触犯了底线。
>>男孩比女孩需要更多正面管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
正面管教有两个要素,一是在积极的价值观引领下理解和尊重孩子,二是选择有效的方法坚定不移地执行到底。
必要时,惩戒的方法是可以采用的,只是惩戒不是侮辱更不是打骂,而是一种教育方法。如果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包括奖惩的规定,执行起来效果会更好。
★心香一瓣★
吼孩子时,你有考虑孩子的感受吗?
--------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吼孩子时,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他他们什么都明白。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会犯错。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
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孩子永远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情绪的表达无一不影响着我们性格脾性的形成。火爆性子的父母养着火爆脾气的孩子,温和的父母养着温和的孩子。
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愿我们能用平和的情绪,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树繁花。不仅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也能为他人开出美丽。
父母的情绪平和,可以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后我想说: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