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贞乂
漫步在美国纽约的老城区,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被层层叠叠的防火梯所吸引。当地的防火梯大多由防火性较强的钢铁铸成,可以经受住高温的考验。它们密密麻麻地“攀爬”于纽约市的老城区。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灿灿的防火梯宛若这座城市美丽的镂空花边,曲曲折折的、由线条构筑起来的几何图案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感。美剧中有不少经典浪漫的邂逅场景便发生在这些防火梯上,让这些原本冰冷的钢铁多了一份来自人间的温暖。
美国人花费大力气修建这些防火梯并非心血来潮。1871年的一场大火让一度繁华的芝加哥城瞬间沦为瓦砾。劫后余生的人们吸取了血的教训,为了避免悲剧重演,重建后的芝加哥几乎在每栋建筑物的外墙都安装上了防火梯,后来,这种防火梯被逐步推广到全美。
而在中国,这种防火梯是不多见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年提升,摩天大楼在全国遍地开花,超过300米的建筑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我国消防设施的进步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城市长高的速度。
目前,全球最高的消防云梯也只有130米。一般情况下,消防云梯车只能升至限制值的80%左右。如果地面风力达到4级至5级,云梯车就无法升高作业。另外,举高车的高程越高,其自身的体积就越大,需要占用的地面空间也就越大。而当下大城市寸土寸金,楼间间距狭窄,加之地面设施和停车位的占用,对于数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即便是最先进的消防云梯,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大火无法被及时扑灭的情况下,逃生通道显得尤其重要。在我国,逃生通道和消防通道被占用堵塞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各种各样的防盗窗,更是加大了逃生和救援的难度。由于我国公民安全意识普遍淡漠,一旦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翻倍。
“人类历史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这句话听上去很残酷,但现实往往如此。
2009年以前,成都市有不少公交车是密封的“闷罐车”。那种标注着“空调”二字的公交车一度让人望而生畏。其整个车窗完全密封,无法打开。更糟糕的是,这些空调车几乎从来不开空调。由于缺乏新鲜空气的注入,车内空气污浊且不流通,乘客常常感到身体不适。晕车、呕吐甚至晕厥时有发生。虽然成都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交公司反映情况,要求整改,但都无果而终。
2009年6月5日上午8时2分,一个很平常的工作日上午。成都市公交集团北星公司的一辆牌号为川A49567的、满载乘客的9路公交车在川陕立交桥下突然发生剧烈燃烧。经事后调查这是一起极其恶劣的公交车故意纵火案,这起纵火案共导致27人遇难(包括一名孕妇和数名青少年学生),74人受伤。(其中17人属危重病人,8人属于极其危重病人)
当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这辆公交车即成都市民平日里所说的“闷罐车”——其窗户完全密封,完全没有逃生窗口。由于司机处理不及时,电路熔断导致车门无法打开,更糟糕的是,本应用来砸烂车窗逃生的安全锤早被偷得精光。几十人被困在公交车内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却无力逃生。最终被活活烤死、熏死、烧死……化作车窗上挂着的累累头骨。
从那以后,成都市的公交车进行了全面整改。原先设计的“闷罐车”全面停产,原有的“闷罐车”进行了全面改装,增加了推拉式车窗,再后来又增加了应急逃生车门。而且空调车上的空调也全面运作起来。我们不应忘记,这是几十条生命用鲜血换来的进步!
我时常在想,如果人们能及早有风险预警意识,虽然不能完全避免惨痛的流血事件,但至少能最大程度降低伤亡。然而,大多数人常常被表面的风平浪静所麻痹。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应该担负起安全教育的责任!让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们的大多数学校只是一味强调智力教育,一味注重分数积累,而忽略了正规的、系统的、科学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教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看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人的生命其实很脆弱,脆弱到几分钟不呼吸新鲜空气就能毙命。在我们中国,死亡历来就是个被忌讳的话题。我们的语言表达也常常用一些含蓄的词汇来掩盖死亡的残酷本质。比如皇帝死了叫“驾崩”,妃子死了叫“殁”,诸侯死了叫“薨”,士大夫死了叫“不禄”,武士死了叫“卒”,和尚死了叫“圆寂”,道士死了叫“羽化登仙”等等。民间还有“去世”、“走了”这类含蓄的说法。
我们的文化氛围力图淡化死亡,但死亡之神却无处不在,分分钟就能要了你的命!
中国人历来喜欢给自己和自己孩子的人生做加法,比如从孩提时代起就该上最好的幼儿园,六七岁起该上最好的小学,十五六岁起该上最好的高中,十八岁起该上最好的大学,二十几岁起该找最理想的伴侣,三十岁起该有最成功的事业……我们的规划看上去很完美,然而残酷的现实总会把美好的人生规划删改得面目全非。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一场没有征兆的交通事故,一场惊天动地的自然灾害,就能在瞬间毁掉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正如9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所发生的一切……
古人常讲“知足常乐”,意在告诫后人:我们的人生不能只会做加法,还要学会做减法。减去的是不必要的攀比和虚荣,最终得到的才是真正充实喜乐的人生!生命是个和死亡不断抗争的过程,而每个人的人生最终都奔向死亡。如果连生命都不能得到充分的保护,一切美好的理想也只是浮云。
今天是2017年5月12日。9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同胞的生命。2009年的这一天,被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5·12”地震中大量校舍倒塌和学生遇难的照片令我印象深刻。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至今令我感到揪心。校舍本应是最安全的建筑,却成了孩子们的坟场!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重建后的校舍比以前更加坚固。不过,学校的安全教育依然是个巨大的空白。
我们不应该好了伤疤忘了疼。安全教育虽然不能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灾害中幸免,但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中的损失程度,并增强当事人的自救能力。
当我们的青少年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我时常在想,学那么多理论知识真的有用吗?我们的安全教育在哪里?去年一名被四川大学录取的高考生在泰国旅游时不幸遇难的一则新闻,让我更加强化了这种想法。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么他(她)生前即使学再多的知识也白用功!
每一年,因为溺水,火灾、重大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层出不穷,媒体也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但很多人依然我行我素,例如开车不礼让,行人闯红灯、违规使用电器、无视安全告示私自下水游泳……此种散漫的风气,并没有从根本上好转。归根结底,安全教育的缺失,导致人们思想上放松警惕,行为上麻痹大意。而大人们的不良习惯又深刻影响了不谙世事的孩子们。
安全教育,在我看来不仅仅是要防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们造成侵害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越来越以新的形式出现。而诸如防范电信诈骗、防范被诱拐、防范非法拘禁和性犯罪,都应该被纳入新时期安全教育的内容。此外,我们的社会应该多一点宽容,不要总是挖苦埋怨——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青少年,并指责他们是“脑残的一代”。成年人应该好好反思:青少年最初只是一张白纸,他们的一言一行,其实最终都是受到来自父辈的影响。
就当前现状而言,我们不能指望学校的安全教育能一步到位。而来自家庭的安全教育,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家庭教育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具备抵御和降低风险的能力。
谨以此文纪念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
2017年5月12日
于郫县图书馆
(本文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