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15年初,日本趁欧战方殷,提出灭亡中国的苛刻条约。当时的我中华民国袁政府,与日本多次会谈交涉。1915年5月7日,日本向我中华民国提出最后通牒哀的美敦书,限于5月9日晚答复同意,否则武力进攻。不得已,我中方于5月9日下午被迫接受日方大部分条款。
故,5月7日被定为当时的“国耻日”。(学界和很多地方则以5月9日为“国耻日”)
当时,我全国民众一片哗然,皆将此视为我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纷纷要求定“五七”(“五九”)为国耻纪念日,并掀起了大规模抗日运动,以示勿忘国耻,警惕帝国主义瓜分我中国的野心。留日学生总会向国内发出电文,呼吁我全国同胞:“痛自振励,起未死之人心,挽狂澜于既倒,则今日欧洲莽怪之风云,宁非千载一时,睡狮决起之机,以报累代之深仇,以收已失之土地。”
5月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忧患中国“权利丧失,国几不国”,警告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祝国家。时日无书,奋发有期。此身不灭,此志不死。特此哀电全国商会,请即普告全体商民,永存此志,勿忘国耻。”
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发向全国各地,数日之间,中国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玻璃镜、国耻茶杯、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有人在给家人的信笺上写入:“勿忘国耻”“民国奇辱”“五月七日”“大梦速醒”“提倡国货”等语。还有江西商人黄寿彭特将自己店中售卖的玻璃镜磨刻上:“中华民国四年五月七日国耻纪念”十五字,放置炕头当作座右铭,又用茶杯饭碗之类,均写上“五月七日国耻纪念”八字,交给瓷器店定绘。北京的周筱侯则建议各报纸每日于报端刊印“五月七日国耻纪念”字样,至雪耻之日止。如每日做不到,至少每月7日或每周年书之,务期不忘国耻。
5月16日,上海企业家、留美学生穆湘?(藕初)致电正在天津开会的全国教育联合会,要求与会代表通告本省大中小各校成员,勿忘5月7日国耻。
全国性的反日爱国怒潮,强烈的透视出民心不可辱的意志,致使“二十一条”在实际上难以完全付诸实施。
如果说“五七”国耻集中表达了“民众对日本妄图灭亡中国的强烈义愤”,那么“五九”国耻则“既表达了民众对亡国的悲愤又体现了对当时政府的失望”。从此“五七”“五九”国耻被我民国民众谨记,并每年以各种方式加以纪念。学界通常取5月9日即当时政府接受“二十一条”之日为国耻日,商界通常取5月7日即日本提出最后通牒之日为国耻日;北方“五七”纪念较多,而南方“五九”纪念较多。
二、1999年当地时间5月7日(中国时间5月8日凌晨),美国B-2轰炸机,使用多枚精确制导炸弹(JDAM),从不同方向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派驻使馆记者邵云环、许杏虎、朱颖3人死亡,20多人受伤的惨剧,使馆馆舍也被严重毁坏。这一违背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政府8日上午即发表声明,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要求美国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当时,全国各地民众纷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各种形式的强烈抗议活动。兹不赘述!
************
请牢记:
5.7国耻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