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290|评论: 32

[原创]童年记忆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5 19:46 | |阅读模式
 

                                                 童  年  记 忆7

                             曹 家 碾

          在记忆的深处,曹家碾那乡村油画般的景致,磨坊、小溪、石桥、柳树,如同在冲洗中的照片,在我心底渐渐清晰,渐渐还原。

          曹家碾,是曹姓人家的碾坊,木板青瓦的两层,青瓦间厚厚的瓦兰郁郁葱葱,略显斑驳的木板房外层也常常生出一些菌类和苔藓,四周各种植物的藤蔓爬上了屋顶,显出碾坊的古朴和沧桑。

           在碾坊的旁边,是溪水分流的地方,三根粗壮的石条横卧在溪水上,每根石条上刻着大小不一的脚掌和手掌的印记,据说这是当地人们祛病消灾而请石匠镌刻的。据说在八十年代某天深夜一次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有人看见了披满鳞片的两条青龙沿着深夜的洪水一前一后游去,(当地的居民称为走龙)大水瞬间冲毁了数吨重的石条,天色大亮的时候,已经有虔诚的老人在残桥边燃上香烛顶礼膜拜,让人更感觉几分的诡异和神秘!

          碾坊的上层是车轮般大的石磙和石槽组成,石磙和石槽上凿有槽,以便于啮合。下层是木制的轮盘。一条沟渠对着下层的轮盘,在提开闸门后,水流冲转轮盘,轮盘在木质齿轮的带动下,把垂直的动力转换为水平的动力,让上层的石磙沿石槽转动,完成碾米和磨面的。

          在水渠闸门打开的同时,水花四溅,高处的水流冲击着轮盘缓缓匀速转动,但是在上层的石磙和石槽却是亲密的接触,顺时旋转,发出如同打雷般的轰鸣。在碾完一槽米后,只见碾坊的主人拿着小笤帚沿石槽收拢,用撮箕直接倒进风箱里,转动手柄,分离出大米和谷糠的。

          在闸门关闭的时候,轮盘静静的卧在水里,两旁爬满青苔的石缝里常有蝙蝠飞进飞出,更是水蛇和青竹彪(学名竹叶青)栖身的地方,常看见吐着信子的蛇在石缝里探头探脑,那是在儿时记忆里最恐怖的地方!

          在每年立秋后收割的季节,常常看见方圆数十里的农人挑着箩筐或用鸡公车推着黄澄澄的稻子前往曹家碾坊,依次排列等待。在黄昏的时候总有农人蓬头垢面挑着或推着白花花的大米和分离出来的谷糠,打着光胴胴,亮着肱二头肌,晃晃悠悠,迎着落日的余晖,蜿蜒着踏上归家的路!

         在小溪上游,两旁便是密密麻麻的水杨柳和挺拔的竹林,是白鹭和翠鸟栖息世界,更是我们欢快的天堂。我们常用用竹篾的撮箕在水草里撮鱼,当撮箕里的水滤干后,总剩下里面噼里啪啦跳动的鱼、泥鳅和虾,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聪明的水禽便会在下游等候,趁鱼兵虾将惊慌失措的时候进行啄食的。小虾米我们是不会要的,且不说太小,主要太多,我们是会放回溪水里的,只要两寸左右的鱼和泥鳅,不用盛具,顺手在沟边摘一只狗尾巴草茎就能轻易穿过泥鳅和鱼儿的腮部!泥鳅我们是不吃的,主要是拿回家喂猫咪,只有两寸左右的“串串鱼”才是我们的最爱(那是一种长不大的鱼儿,繁殖能力极强,俗称“串串儿”),常会被拿回家油炸了,变成绝佳的美味!

          曹家碾坊,如今已经成为德昌有名的一处的公园,是人们休闲纳凉的绝好去处,虽有小桥流水,葱郁的竹林,盛开的花草,但是已绝无记忆中的那份灵气,那份秀美,那份古朴!

                                                                                                   2009.9.15于月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5 21:27:33编辑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09-9-15 19:52 |
那份灵气,那份秀美,那份古朴......貌似邻居[em63]

发表于 2009-9-15 20:50 |

晚秋写得真好!你恐怕有些年纪了.我们上中学时常偷跑到曹家碾玩

发表于 2009-9-15 20:52 |
那时曹家碾旁边有两条小水沟,水流还很湍急,中间形似孤岛的尖嘴地,有几户人家,还有郁郁葱葱的几笼竹子,我们常到那附近的麦田里逮"绿大头"(蜻蜓),现在早已物是人非了

发表于 2009-9-15 20:54 |
但你说的碾坊好像没留意过,印象中似乎没有,或许是我们小时已经不在了,抑或是没走到碾坊那里

发表于 2009-9-15 20:55 |
想必曹姓当时是主人家,或是大姓.我有一同学的母亲就姓曹,人非常好,可惜已经过世了,很想念她老人家.人过世都没埋回德昌,跟随子女留在异乡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5 21:16 |
谢谢你的评价,在记忆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份美好,让人留恋;让人难以忘却,只是让记忆的底片还原,让记忆中的那份美好不至那么快的褪色!

发表于 2009-9-16 22:06 |

刚才没看完,这时才看见你是发了1、2、4、5、6的,但好像没有3,那篇写安宁河的很有同感,小时也到安宁河去混过多次,但居然没学会游泳,记得中学时老师还组织全班同学到安宁河上游泳课,水很混浊,我穿了一条白内裤,套了一个游泳圈狗刨了几下,起来白内裤就变成黄的了。现在的老师经常强调安全,怕再也没有体育老师敢组织同学去安宁河上游泳课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22:24 |
谢谢你对家乡的热爱,在一片共同的热土,曾经共同呼吸的城市,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但愿你提供的素材能让我们再次回归快乐的童年!

发表于 2009-9-16 22:14 |
希望晚秋红叶多发些关于德昌的童年记忆上来,虽然你比我们年纪大点,但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片乡土,有很多共同的记忆片段,也有很多已经消逝的标志性事件或建筑物,勾起了我们各自不同的回忆。能否再整一篇关于电影院的,记得小时站在电影院门口,经常眼巴巴地想进去看看,多数时间没有钱只能“干向”,那个售票口前有个L型的半人高的水泥墙,上面有几根有些粗的铁棍嵌着,墙的四周被买票的人特别是小孩磨得油晃晃的,很是想念,可惜没有照片了。中学时,放《超人》和《八百罗汉》,还有发眼镜的立体电影,让我馋了好久,现在想起都很过瘾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22:17 |
楼上的兄弟,看样子你的年龄要小一些,我的记忆4是对先人的记录所以没有发上来,谢谢你的阅读。

发表于 2009-9-16 21:32 |
你的这是童年记忆7,不知还有其他的没有,倘还有1、2、3之类的,再发些上来,好吗?

发表于 2009-9-16 23:43 |

记得上初一时初冬的早晨,曹家碾坊旁边水沟里起凝冰了,常遇见三五个果园村的学生到五一中学上学,他们把布鞋放在书包里,赤着脚,每人手持一把点燃的稻草取暖,一路小跑......

发表于 2009-11-5 23:30 |
QUOTE:
以下是引用jinbo90miao在2009-9-15 19:52:00的发言:
那份灵气,那份秀美,那份古朴......貌似邻居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12-3 00:57 |
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乡愁.怀旧的思绪从你指间溢出.喜欢

发表于 2010-1-10 23:38 |
物是人非,现在的曹家碾公园已看不出当年的一点蛛丝马迹了,也不知道那三根搭桥的大石条和那碾槽、碾盘到哪里去了。其实当初在建设曹家碾公园和商业广场时,在原址复制一个缩微的碾坊,既与公园主题相辅相成,又是一道德昌独有的城市景观,比起现在那个千人一面的脏兮兮的人工瀑布要和谐亮丽许多。现在的县城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现代化了,也越来越没有特色了,人们都被包围进钢筋混凝土森林里了!

发表于 2010-1-15 09:54 |
有人说过,没有历史的国家是可悲的,同样,没有历史的县城也是可悲的,如今的德昌,历史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早已寻不到历史的踪迹了,再过几十年就只看见林立的钢筋水泥,要寻凤凰城的影子,要看儿时嬉戏过的地方就更看不到了,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特点,“只有推翻一个旧世界,才能建立一个新世界”,把一切历史的痕迹都抹去了。
发表于 2011-4-2 13:06 |
还原儿时的记忆
发表于 2011-4-6 08:54 |

发表于 2011-4-6 17:22 |
很古老的事,但有些人和事仿佛昨天才发生一样,留在脑中总有一些美好的东西,但愿德昌永远古朴。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