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年 记 忆7
曹 家 碾
在记忆的深处,曹家碾那乡村油画般的景致,磨坊、小溪、石桥、柳树,如同在冲洗中的照片,在我心底渐渐清晰,渐渐还原。
曹家碾,是曹姓人家的碾坊,木板青瓦的两层,青瓦间厚厚的瓦兰郁郁葱葱,略显斑驳的木板房外层也常常生出一些菌类和苔藓,四周各种植物的藤蔓爬上了屋顶,显出碾坊的古朴和沧桑。
在碾坊的旁边,是溪水分流的地方,三根粗壮的石条横卧在溪水上,每根石条上刻着大小不一的脚掌和手掌的印记,据说这是当地人们祛病消灾而请石匠镌刻的。据说在八十年代某天深夜一次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有人看见了披满鳞片的两条青龙沿着深夜的洪水一前一后游去,(当地的居民称为走龙)大水瞬间冲毁了数吨重的石条,天色大亮的时候,已经有虔诚的老人在残桥边燃上香烛顶礼膜拜,让人更感觉几分的诡异和神秘!
碾坊的上层是车轮般大的石磙和石槽组成,石磙和石槽上凿有槽,以便于啮合。下层是木制的轮盘。一条沟渠对着下层的轮盘,在提开闸门后,水流冲转轮盘,轮盘在木质齿轮的带动下,把垂直的动力转换为水平的动力,让上层的石磙沿石槽转动,完成碾米和磨面的。
在水渠闸门打开的同时,水花四溅,高处的水流冲击着轮盘缓缓匀速转动,但是在上层的石磙和石槽却是亲密的接触,顺时旋转,发出如同打雷般的轰鸣。在碾完一槽米后,只见碾坊的主人拿着小笤帚沿石槽收拢,用撮箕直接倒进风箱里,转动手柄,分离出大米和谷糠的。
在闸门关闭的时候,轮盘静静的卧在水里,两旁爬满青苔的石缝里常有蝙蝠飞进飞出,更是水蛇和青竹彪(学名竹叶青)栖身的地方,常看见吐着信子的蛇在石缝里探头探脑,那是在儿时记忆里最恐怖的地方!
在每年立秋后收割的季节,常常看见方圆数十里的农人挑着箩筐或用鸡公车推着黄澄澄的稻子前往曹家碾坊,依次排列等待。在黄昏的时候总有农人蓬头垢面挑着或推着白花花的大米和分离出来的谷糠,打着光胴胴,亮着肱二头肌,晃晃悠悠,迎着落日的余晖,蜿蜒着踏上归家的路!
在小溪上游,两旁便是密密麻麻的水杨柳和挺拔的竹林,是白鹭和翠鸟栖息世界,更是我们欢快的天堂。我们常用用竹篾的撮箕在水草里撮鱼,当撮箕里的水滤干后,总剩下里面噼里啪啦跳动的鱼、泥鳅和虾,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聪明的水禽便会在下游等候,趁鱼兵虾将惊慌失措的时候进行啄食的。小虾米我们是不会要的,且不说太小,主要太多,我们是会放回溪水里的,只要两寸左右的鱼和泥鳅,不用盛具,顺手在沟边摘一只狗尾巴草茎就能轻易穿过泥鳅和鱼儿的腮部!泥鳅我们是不吃的,主要是拿回家喂猫咪,只有两寸左右的“串串鱼”才是我们的最爱(那是一种长不大的鱼儿,繁殖能力极强,俗称“串串儿”),常会被拿回家油炸了,变成绝佳的美味!
曹家碾坊,如今已经成为德昌有名的一处的公园,是人们休闲纳凉的绝好去处,虽有小桥流水,葱郁的竹林,盛开的花草,但是已绝无记忆中的那份灵气,那份秀美,那份古朴!
2009.9.15于月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5 21:27: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