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美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作品是孩子无声的语言,当孩子还无法以明确的语言表达他心中想说的或是某种委屈时,会借由不同的线条与色彩,以绘画代替语“说”出来。
一、鼓励孩子想象和创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孩子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可以不断发挥想象,运用不同的线条与小图形,就能够画不重复的作品来。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同,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制造一个个悬念,引发幼儿想看,想知道的好奇心,让他们去发现,思考。在绘画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作品欣赏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创作欲望,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绘画表现出来,体验能绘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的满足感,极大的鼓舞幼儿活动的热情,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
二、提供操作材料,创设环境.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年龄小,只有运用形象的比喻、适当的夸张,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孩子的思维常伴随着不同的活动进行而产生,我们应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及充足的工具材料,使孩子能在不受限制地情况下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绘画。
三、提升孩子欣赏作品的能力.
孩子日常接触的是多姿多彩的世界。记号笔和白纸的画可以让孩子体会到,没有其他颜色,从而了解不同的色彩感受,然后在画上用蜡笔涂上美丽的色彩。培养幼儿的涂色能力及对色彩的欣赏能力,在孩子欣赏的同时引导他们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并通过丰富的想象,能大胆的说出看到了什么等。
四、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游戏是孩子发展规律的基本活动形式。对孩子来说,他们的绘画技能是在边做边玩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所以,老师应激发勉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多种方式的组合进行表现。
因此教师在选择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孩子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所以,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才能让孩子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
2017.3.22
紫升教育文化培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