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00|评论: 0

[行走印记] 云 仙 字 库 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  仙  字  库  塔
                                                          陈朝伟
    嫘祖文化圣地盐亭境内有三十多座字库,它们是盐亭的文化图腾——题记
    金孔镇古来云仙村境内矗立着一座字库,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云仙字库塔”。其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处于古道西玉、大仁路相交处(西玉路:西充—玉龙;大仁路:大坪—富驿—射洪仁和)。石塔共五层,高约十米①。其耸立在三岔河的滩涂上,建塔艰难,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②。出于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出于对文化的推崇和传承,远近绅士商贾、庶民百姓不惜代价倾力完成建设的壮举。塔上功德榜记载满满,捐款赠物计白银四百余两(相当于今天人民币20多万元)。
    建塔者匠心独运,云仙字库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人物雕像众多,仓颉、孔孟圣人、文昌等位列其中。石雕线条细腻,人物形象丰腴逼真,该字库是川北清代晚期石刻中的艺术珍品。从空中鸟瞰:塔基为莲花花瓣,第一级浮屠是莲蓬,它成为第二级浮屠的花瓣,第二级又成为莲蓬……依次至塔顶,整座字库就是一朵层层盛开不止的莲花。
    这是一座彩绘的石制字库。当地长者胥万泽先生说笔塔上面的文字原是黄色的,岁月流逝,曾经熠熠生辉的彩绘现只余第二、三级浮屠石冠下部一抹淡红。西南面第二级浮屠石冠下部,红色剥落后泛出青绿,村委书记胥光伦先生言:“字库和桥的建材就取于东面百米开外的扛金山,石崖曾有碑刻记载。”崖刻覆满苔藓,字迹全无,古人逐层上色的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精湛的技艺不得不令今人啧啧称奇。
    云仙字库塔深蕴文史信息,反映出当地民俗文化活动源远流长。
    功德榜还列举有邻近道会捐赠事宜,高灯场大成会、重教山观音会、金池山蚕姑会等纷纷解囊,这表明盐亭并非民俗文化的穷乡僻壤,先民的文化生活内容其实很丰富,这些民俗以另一种形式巧妙地载入史册。值得一提的是:此地与今天高灯、金鸡两镇相邻,上古时期属于西陵国。蚕姑即高灯镇一座字库上记载的“雷祖”,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嫘祖,她被尊为“行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人文始祖。蚕桑丝绸文化在盐亭民间积淀深厚,古往今来,这里的百姓自发修庙建祠祭祀先蚕,并有专门道会负责相关的活动。由于嫘祖的杰出贡献,人们把她和神佛等同。
    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子嗣后俊们外出求学、务工皆努力打拼,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民俗熏陶使功成名就的他们不忘回报家乡。该村五组王小菲女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深感故乡文化厚重,毅然斥巨资在距字库塔南八百米的金枝山上重建“二教院”。工程未来竣工后,北塔流水相陪,南院青山作伴;微风拂来,田间莲荷翩翩起舞,这里将成为嫘祖故里又一靓丽的景观!
    云仙字库塔还承载着附近胥姓人们的宗族史,家风家规内涵深厚。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台胞胥端虎先生回大陆探亲,曾在四桂邀宗亲传族(修家谱)。胥姓人士若要追根溯源,脉络绝对清晰。字库“功德榜”序言中云:“……君桂祖白……所生三男奇聪、奇明、奇俊,后嗣繁昌……”据两位胥先生介绍,他们就是长房奇聪的后嗣。认祖归宗和探讨瓜瓞绵绵之因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它折射出来的就是探究先祖后辈的生存之道。盐亭几十座字库除了“敬字、重教”的主题外,还反映有古人祈愿家国持续发展的思想。字库上的生活、学习图案都表现出人与自然相处和谐,他们的用意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注重环保”。云仙字库塔曾有石梯,焚字烧纸之人须爬上石梯才能在库洞里焚烧。不乱扔字纸,一是惜字重教,二是不污染环境,两全其美。而今天,高考一结束,部分学子便疯狂地抛撒书本;知书明理,知识学到不少,修为却大打折扣,家风家规需时刻铭记。
        
一百五十多个春秋的风吹、日晒、雨淋、地震等自然灾害致使云仙字库塔遍体鳞伤,人为的破坏和盗取更让她备受摧残。她曾被诬为“四旧”,造反派当年凿开塔基塞进炸药,塔基被炸了一个窟窿,当地百姓闻讯赶来誓死保护,造反派只好悻悻离开。二〇〇五年,一伙文物窃贼从东面扛金山砍树搭架野蛮地盗走了珍贵的塔帽;十二年过了,被盗文物至今尚未被追缴回来。

        
很多专家学者慕名前来参观云仙字库塔,当地老百姓接待非常热情,淳朴善良的人们热切盼望相关部门及时修缮这座记录他们先祖无限荣光的丰碑。


作者注:
①正方形的笔塔基座底部边长2.9米,整块石头从四直角向上收缩成为六边形基台,基台35厘米厚,收缩的斜边长62厘米,六边形边长1.59厘米。再向上是六棱柱,底边1.25米,柱高33厘米。柱上又是向外突出的六棱柱,底边长1.40米,厚度为25厘米。莲座之上便是字库的第一层,六面,每面呈梯形,上底边长80厘米,下底90厘米,高90厘米。每面刻划出梯形内框,上底边长52厘米,下底61厘米,高87厘米,六幅人物浮雕便在内框中。六块字库碑板相接处以相同弧度凹进。第一层上面盖以整块石头打造的状如冠帽的石冠。石冠分为两个部分:下边呈倒置六棱柱;上边向外两次突出,顶部向下以漂亮的弧度延伸,六角自然翘起,别致非凡。石冠之上坐着第二层,六面也呈梯形,六块字库碑板相接处嵌入厚度达13厘米的状如人耳的“耳石”。“耳石”阴刻阳刻相结合,图案精美,边沿还镌刻着对称的“卍字纹”。第二层的石冠造型与第一层的相同,尺寸变小。石冠之上是第三层,组件包括“耳石”、碑板,碑板的内容全是雕像。第三层之上的第四层没有“耳石”,由整块石头打造而成,六面镌刻着人物像……
②塔旁有一石桥,名曰“云仙桥”,当年建此桥费尽周折。这里还有桥建的一个动人传说:相传,当地士绅十余人筹谋建桥,以解南来北往商贾、迁客的涉水之苦,并初拟桥名为“十人桥”。开工后,许多工匠忙得不亦乐乎,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日,一鹤发童颜的老者来到这里,他开口便向忙碌的石匠师傅讨热水喝,众人说没有,并云附近有一井清泉,可到那里饮用,老者见状说:“罢了,罢了。”过了一会儿,老者又向他们讨要凿石器具,众人不允,老者恳请道:“可否借用木楔?”师傅们无奈便将已破损的楔子交于老者,老者拿着它东捣鼓西捣鼓。没人理会他,大家不知老者什么时候走了的。晚上用餐时,众师傅议论这件事,越想越不明白。一年长的师傅突然惊呼喝道“遭了,我们有眼不识泰山,鲁班爷现身指点迷津”,在座的人惊出一身冷汗。后来挖桥基时,始终挖不到硬石底,众工匠很沮丧。还是那位长者,他将脑门一拍,高声言道:“祖师爷提示我们下梅花桩!”他们于是找来木材垫在深坑的泥淖上,然后将桥墩置放在层层铺垫木垫上,桥终于架成功了。最初拟名的“十人桥”便成了沿用至今的“云仙桥”
陈朝伟:教师,文同诗社、盐亭作协会员,政协盐亭县委员会第十届特约文史研究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