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50后”、“60后”成为微信朋友圈的主力军。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微信用户占比近3%,如果按照微信7.6亿用户计算,这部分群体数量高达2000多万。
不少年轻人感叹,自打父母加入朋友圈以来,每天都会被他们转发的各种文章刷屏:励志帖、养生之道、健康常识等,其中也不乏一些“毒鸡汤”和假新闻。这部分微信用户,他们到底爱看什么内容?又能反映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和时代背景呢?
A “鸡汤文”、人生哲学每天一则励志帖“望认真阅读”
作为一位职场新人,田义每天结束紧张的工作后,只想安安静静刷个朋友圈放松一下,但打开手机一看,扑面而来的尽是“为人处世36计,终身受益”、“教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人”、“学会这些你就会变身职场达人”……“基本都是我爹妈发的,躲也躲不过。”如果能穿越回过去,我肯定会阻止自己教他们玩微信。”田义颇为无奈地说,3年前父母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为了方便跟在外地上学的自己联系,他给二老下载了微信。“爸妈都比较‘潮’。随着周围亲戚朋友用朋友圈的越来越多,他俩也‘不甘落后’,每天花在这上面的时间比我都多。”田义边刷手机边说:“这是今天发的6条,基本每天都是这样的频率。”
田义父母对“鸡汤文”的钟爱,也是这一代人使用朋友圈的真实写照。根据腾讯去年公布的一组大数据,微信用户分类方面,“90后”爱看娱乐八卦,“80后”喜欢国家大事,而“60后”最热衷的便是“鸡汤文化”。“80后”小谢也有类似的经历。“感觉爸妈的朋友圈应该都是一水的‘不转不是中国人’、‘这个东西不能吃’、‘那个东西会中毒’、‘正品现货有需要的吗’,还有晒孙子、孙女的,或者他们自己发一张照片,然后在底下自言自语地回复。”
“最受不了的还是这些励志的文章。”小谢有些哭笑不得,“其实很多鸡汤文是广告软文,但爸妈还是乐此不疲地转发,为了让我看,还不忘加一句‘希望认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