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历史悠久,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即设置越嶲郡,是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古代川滇结合部重要的行政治所。此次考古发现,为研究西昌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深入研究“笮人”的社会及生活提供了实物依据,大大丰富了西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夯实了西昌市在攀西城市群中的历史文化核心地位。 西昌市的文物考古工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礼州遗址的发掘,文管所按照“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为配合基本建设进行了包括黄联东坪冶铜铸币遗址、川兴小花山晋墓、经久大洋堆商周遗址等在内的文物发掘和考古调查200多次。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西昌市对全市境内的移动及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与梳理,共普查文物调查点1099多处,文物数量居全州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四川文物大县。 出土 学术价值 其一,发现了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其二,发现了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以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泰时期聚落群,这在西南地区甚至全国来说都是十分罕见,可谓目前川西南最成体系、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其三,初步建立起安宁河流域的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及谱系关系。 其四,为研究西南夷中的邛、笮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重要的线索. 其五,为半月形地带文化传播提供了系统标本。 其六,为中国西南地区古代文化交流、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展: 待发掘、修复工作完成后,发掘的器物将在西昌文管所展厅向市民开放、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