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引关注 多个商家正在接洽
12月9 日,本报报道了巴州区白庙乡院坝梁村村民陈茂林喂养的5000 只土鸡以及鸡蛋愁销路的难题。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市民极大的关注,陈茂林称,目前接到了成都、绵阳等地商家的电话,双方正在接洽中,有可能为土鸡销售找到门路。
陈茂林还有5000 只鸡和6000 个蛋待售
报道引关注
近10 万粉丝关注,众多网友留言转发
报道见报后,分别在本报微信公众号巴中全搜索、巴中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以及今日头条转发了此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 日下午,已受到微信、微博近10 万粉丝的关注。
一些市民看了报道后,也立即转发此文,希望能够帮助贫困户陈茂林。“ 我以前也做过生意,找不到销路的话,确实很恼火。”市民王君说,他在看到报道立即进行了转发,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不仅网友纷纷留言,一些市民还打进晚报新闻热线5011111,咨询陈茂林的电话。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天有数十人咨询了陈茂林的联系方式。12 月11 日上午,晚报记者联系上了陈茂林,他表示,目前已经接到了成都、绵阳等地商家的电话。一些商家表示,愿意前往白庙乡查看养殖情况,再决定是否购买。
爱心满满
市民纷纷支招如何打开销路
一些市民和读者也积极为陈茂林的土鸡销售建言献策。
网友“缔造未来”说:我是平昌人,在省体院上班,你可以与我们学院联系,学院有八个食堂,如果能达成协议,相信不愁销路。
网友“忘忧草张海燕”则建议:上超市突击专柜。网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说:下载一个一亩田的软件,进行网上销售。还有网友称,通江瓦室镇至铁溪各场镇都有市场需求,陈茂林可以前往实地了解。
市民钟伟认为,要解决陈茂林的燃眉之急,可以考虑向外运送,“将鸡宰杀好了后,再运送到外地,这样肯定能卖出一部分。”
市民王强说,5000 只鸡的销售绝不是一个小问题,最好有部门牵头,院坝梁村作为贫困村,陈茂林作为贫困户,不应该让他们单打独斗。
商家:如果质量可以,愿意购买
市民沈胡平也是养殖户,在通江养鸡已有4 年多了,他说,看到本报报道后,也和陈茂林进行了交流,近期会抽空去看看。沈胡平说,他本人喂养的鸡平时都是运往川南的泸州等地,每运一次至少一千只,他们有定点取货单位,因此不存在销路问题。
市民何女士是南江县城居民,本报报道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说,马上要过年了,她准备买一些土鸡。她的很多朋友也有此想法,准备一同前往陈茂林的养殖场看看情况,如果质量可以,就现场买。何女士说,目前正在统计,预计能够买近百只。
看到本报报道后,巴中本地的养殖户杨先生联系了陈茂林。杨先生说,他一直是做土鸡生意的,销售还可以。“原计划11 日去现场看看,但下雨,天晴就立即去看看。”杨先生说,如果陈茂林喂养的鸡质量好,将达成协议,可以长期销售。
对话陈茂林:
很感谢大家的关注
记者:有网友说,你们喂养了上万只鸡,不能算贫困户,你怎么看?
陈茂林:这个肯定是贫困户,咋可以作假。我们与父亲一直生活在一起,没有分户,户主是他,通过巴中“ 精准扶贫”软件,都可以查到。虽然喂了上万只鸡,但都是贷款,包括扶贫贷款,村里的干部也可以证实。
记者:这两天给你打电话的人多不多,鸡卖出了一些没有?
陈茂林:从星期五到现在,打电话的确实比较多,他们说会到现场看后再决定购买,很感谢大家的关心。
记者:有市民建议你们网上销售,你会吗?
陈茂林:我们家的养殖场和办公地点都在农村,没得wifi,平时上网都是靠流量。至于网上销售,我和老婆都不懂这方面的知识。有人也在问可不可以宰杀后塑封邮寄,如果需求量大的话,我们会考虑,本地的消费者想买,我们也愿意集中送货。
记者:你期望中的价格是多少?
陈茂林:我们一家人都希望尽快将这些鸡卖出去,也有不少人打电话询问价格。我们这个是土鸡,暂定的价格是18 元—22 元一斤(公鸡),年龄大的公鸡价格要贵点。但这个只是我们设想的价格,如果有人真心买,价格可以商量,只要能够卖出去。
(来源 巴中晚报 记者 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