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稻葵
来源:新华网
中美真正的竞争不在南海、不在人民币国际化、不在TPP,而在于谁能通过制度变革、根本解决国内问题。
当今世界,各主要文明体都面临着乱象与危机。
本质上讲,世界上各主要文明体在进行一场竞赛,看谁能首先通过变革走出当前的困境。这一场竞赛的胜者将会是未来几十年乃至本世纪世界文明的领导者。
中美尤其如此。中美真正的竞争不在南海、不在人民币国际化、不在TPP,而在于谁能通过制度变革,从根本上解决国内问题。
美国当前乱象纷繁:总统大选异常噪杂,街头和校园的群体性抗争不断发生。其基本原因是过去三十多年来全球化发展对美国社会的冲击。美国必须建立一系列基本的、高效的社会福利制度,以此来稳定在全球化进程中失意的社会群体。这就必然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的一群人,尤其是华尔街,贡献更多的税收。
美国联邦政府75%的税源来自个人所得税,但是个人所得税恰恰是美国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不是缓解社会收入差距的稳定器。华尔街大佬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资本增值,其税率仅为15%。与之相对,劳动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动辄25%~30%,甚至更高,这显然是引发社会民众广泛不满的直接原因。
在崇尚高度自由和独立精神的美国社会,一方面有天才型的企业家,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另一方面,却是流落街头、失去亲情呵护和社会安抚的低收入人群。这部分低收入人群往往得不到正式的工作,因为他们长期酗酒、吸毒,难以逾越大部分用工企业所设置的验血要求。政府必须承担起安抚医治这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美国的根本优势在于,法治深入人心。竞选的选情再闹、民众的抗议再广,一旦司法机构介入,社会各界基本是认同法院的判断的,这是美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基石。
欧洲的情况与美国几乎相反,那就是超额福利,政府财政支出一般占到GDP的40%左右,而政府开支的一半是用于社会福利。欧洲的主体,除德国之外,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福利体制改革。德国之所以今日经济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仍然坚如磐石,根本原因是上个世纪90年总理施罗德所推行的一揽子式的社会福利改革。
美国今天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方式,扶持弱势群体,完善基本社会保障,缓解社会矛盾。反观中国自己,也有矛盾,必须直面问题、创新思路,必须提出新思路。这套新思路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精准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这一点德国是老师。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广为接受,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思维的主流思想,但是必须要建立一套体制来精准调控。在这方面,德国、新加坡的经验尤其值得借鉴。
举例说来,在医疗制度方面,既要让药厂、医生、医院等主体的积极性被市场机制所调动,又不能完全让市场信马由缰,必须由政府精准地提出一套政策提供普惠性的基本医疗。
再比如说房地产市场,其行为基础应该是市场经济,从开发商到物业管理、住户、二手房交易等等,但政府的调控必须到位——既要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又要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
第二,法制理念和体制必须生根发芽。这一点美国是老师。在美国任何重大的社会抗争,从白人阻止黑人上学,到黑人在地方法院遭遇不合理判决后的骚乱;从占领华尔街运动到戈尔与小布什的总统竞选之争,只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并有司法系统介入,绝大多数民众都能接受。当今中国社会的法律基础还比较薄弱,舆论、道德、政治、人情都在阻碍着法律制度的运行。这就使得社会丧失了一个基本的“锚”。
第三,必须建立一群有理想的、受约束、被激励的执政精英。在此,新加坡是老师。执政精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这才能在社会上建立起公信,也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其不腐败。同时有理想的执政精英必须受到约束和激励,必须让其业绩与其得到个人利益相匹配。光靠“讲理想”不可能长期可持续地集聚起一群执政精英;反过来,光靠制度约束和激励也不可能维持一群有理想执政群体。有理想、受约束、被激励并不矛盾。
如果中国的改革能在以上三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将没有任何悬念地实现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中国综合国力也将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中华文明的号召力也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上台阶,中国的国际地位将会随之上升,中美当今竞争的格局将会彻底地改变。
文章原题:中美真正的竞争在于什么?
美国对欧亚大陆影响力大减的根源是什么
奥地利“新媒体”网站11月22日刊登题为《美国对欧亚大陆影响力大减的根源是什么?》。作者为美国与拉美问题专家康斯坦丁·布洛欣。文章称,超级大国美国如今怎么了?它为何失去了霸权地位并且还在进一步失去其全球领导地位?
有一点是清楚的,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正处在一种制度危机下。年复一年,华盛顿在不同领域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小:不管是在军事政治领域,还是经济、文化领域。单极世界优势的丧失和新影响力中心的形成,中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大和来自金砖国家方面的竞争都被华盛顿视为对美国地位最重大的威胁。
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对“软实力”的运用在美国眼中是其“自由帝国”兴起和衰落的决定性指标。苏联在解体之前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现,但尽管如此它仍像纸牌屋那样坍塌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苏联会解体,但是十年之后这种最愚蠢的想象却成了痛苦的现实。
当然,美国毕竟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比过去的苏联强得多,但是美国这个帝国却正在和它过去的敌人一样形成坠落的轨迹。
大“熔炉”已经“冷却”
文章称,美国是一个意识形态非常复杂的国家。和过去的苏联一样,大量种族、文化、宗教和语言在美国相遇。最后一点,美国也到达了帝国主义发展的边界,至少美国保守派政治家帕特·布坎南是这么认为的。美国国家安全的一大威胁是其内在威胁。
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警告美国人要当心未来的内在问题,它们可能会在将来给美国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今天人们不得不认识到,美国这个大“熔炉”已经“冷却”,新来者不会被转变成曾经怀抱着美国梦的那些美国人。除此之外,美国生活方式的价值观不再与来到美国的墨西哥人或者中国人相同。
传统的美式英语可能仍会是仅占少数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的语言,他们再也无法构成曾将其他所有美国人统一起来的美国宗教核心。根据预测,大约40年后美国新的官方语言将是“西班牙英语”。不想学英语又忘了些母语的墨西哥人可能会形成一种自己的语言。亨廷顿认为,到2080年美国所有南方州都将居住着大量敌视美国、不愿融入的墨西哥人,它们可能会希望与墨西哥形成一个新的国家。
不久前,布坎南发表文章表示,他属于几乎被遗忘的旧保守主义流派。他对美国以及西方普遍的衰落趋势进行的分析采用了非常有意思的事实数据,并且和亨廷顿一样作出了合乎逻辑的大胆预测。
根据2010年的人口统计,美国白人最迟到2041年将成为少数族裔,到2050年他们在美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将仅剩46%,从人口组成来看,美国将变成一个“第三世界”国家:4.35亿美国人口中有54%是来自亚非拉的移民。
文章称,美国学校枪击事件增多,民众拥有过多武器,执法人员击毙非洲裔美国人的比例超出正常水平。此外,新监狱的建造或者预示着美国社会法西斯化趋势增强,这个推断令人不安。显然,在美国,以救世主自居的思想和纳粹德国意识形态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在特定条件下很容易被打破。
“美国梦是个传说”
文章称,令美国生产力减少近三成的经济衰退,对美国的经济地位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经济实力的显著衰退是在非常短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从拿破仑战争结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从未有过与此相类似的经历。
从2000年12月至2010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自大衰退以来首次减少,美国私有经济领域失去了300多万个就业机会。曾经的美国“工业心脏”底特律成为生活标准降低的可耻象征。它的停滞对美国梦构成了伤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悲伤地宣布:“美国梦是个传说。”梦醒之后,今天的美国要想重新开始,不管是与欧洲相比还是与其他任何工业国相比,可能性都更小。
关于经济危机,布坎南写道,经济产出情况比1928年至1938年期间还糟糕:“如今美国的公务人员数量(2250万)是从事实际生产人数(1150万)的近两倍。这几乎与1960年的情况完全相反,当时美国有1500万人从事商品物资生产,而为政府打工的只有870万人。”
传统美国正在死亡
文章称,目前美国有一个以新教伦理为基础的宗教社会。但是即便在美国人的道德自我实现方面情况也非常糟。美国社会失去了传统的根基,传统美国正在死亡。美国的文化影响力很长时间以来就属于那些反基督教的精英,他们统治着学术界、好莱坞和艺术界。世俗主义成了美国的国教。
现在新教徒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了宗教上的少数派。布坎南说,“如果西方变成一个享乐主义的、正在灭绝的文明,向全世界输出它的消费‘价值观’,那么它就将会像之前的诸多文明一样萎缩衰败,并陷入黑暗。信仰不会失败,但人会失败”。加微信kkx2017看猛料!
事实证明,美国的精神危机已经是如此之严重,以至于它将此前统一的美国道德意识分散到了眼下不可融合的各个方面。国家曾经的共同道德根基消失了。
文章称,出生率的下降、欧洲和美国彻底去基督教化、消费和享乐主义的统治地位、缺乏“宽容”和慷慨的思想、同性婚姻、自杀、安乐死、堕胎和短视的外交政策导致西方在新来的亚洲人和墨西哥人面前缴械投降,逐渐地,他们根本不再需要战胜西方,而只需要将其吸收。这不再是预言,而是对疾病的诊断。很长时间以来,整个西方都病了。美国国旗早已不再是美国重要性的象征,而是消费文化的一种时髦的标志。
到目前为止,美国精英一直娴熟地应对这样的挑战,他们及时从自己的阵营中找到国家的救星。今天美国的精英们能再次提供一种替代选择并令美国重新提升吸引力,打破其咄咄逼人的人类导师的形象吗?这个问题可能只有时间才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