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歼-10女飞行员余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沈玲 摄)
一
也许,一切都从那个“梦”开始。
2005年,空军发布消息,要在应届20万名女生中,招收第八批女飞行员。看到通知,你来不及跟家人商量,就在报名单上填了自己的名字。
今天的我们已无法细问,一个来自川西农家的女孩,为什么会对蓝天有这样的渴望。只能从一份陈旧的影像资料上听到你的回答——“是一种莫名的欲望吧,”视频中,说话的你还是一脸稚气,“小的时候就有,听到招飞的消息,就一下爆发出来了。”
招飞检测就像一个通关游戏:坐在转椅上听着指令左右摆头90秒,旁人转几圈就天旋地转,你却能在2秒内找到上椅的位置;仿真驾驶舱,你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锁定并击中“敌机”; 十几条交缠在一起的曲线,你能迅速找出线头线尾……116个大项、1000余个小项,你一路过关。
那个朦胧的梦想,变得越来越明晰了。然而,最后半个月的综合检测却把你“挂”了起来,简单的身体检验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却迟迟拿不到通知。身边被“挂”的姐妹一个接一个地被淘汰,一次次击打着你的神经。
川妹子的倔劲儿被激发出来:“不管怎么样,我就拼死命想到这个学校(空军航空大学)来。”
终于,你咬牙挺了过来,拿到了最后一份录取通知书。开学典礼,当《中国空军进行曲》在会场响起时,你的眼泪已夺眶而出……
那时的你还不知道,穿上“空军蓝”,考验才刚刚开始。你们面前的飞天路,将要经过多少难关——你们的一切训练管理与男学员“同一个条令,同一个大纲”,你们的成长一路采用“全程淘汰制”。哪怕你们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仍然要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
因为,你们是空军培养的第一批战斗机女飞行员!
你的教员在课堂上说,我们国家已经有了女飞行指挥员、女直升机驾驶员、大型运输机女机长、女科研试飞员、女空中领航员、女空中通信员……然而,在战斗机序列中,女飞行员却一直是个空白。
因为这项工作之于女性,挑战实在太大了——多数女性的肌肉力量弱、骨骼强度小,空中剧烈机动中,更容易呼吸困难,颈椎、骨骼损伤的风险更大;上肢力量不足,会在战机高速运动时,无法有效操控装备。
正因于此,你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就是:体能锻炼。
变速跑、计时跑、折返跑、越野跑、耐力跑……俯转、侧转、仰转、对转、跳转、体绕转……你们跑得面色苍白,转得呕吐不止。征服了“跑”和“转”,还有俯卧撑、蛙跳、蹲杠铃、举哑铃……
“训练特别辛苦,好多女孩都偷偷哭了。”课余时间,你打电话给家乡的外婆,“不过我不会哭,我一定能够撑下去。”
是的,你的体育教员现在还记得,每次跑3000米你都冲在前列。零下20多摄氏度的冬季早训,女孩们帽子睫毛上全是白霜,而你有时还要求加练。许多人视为“拦路虎”的打旋梯、转滚轮,你第一次上去就转得跟男学员一样快。
“不管是每次训练多么辛苦,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退缩过。从来没有。”多年以后,你已经可以自豪地回忆那段时光——
身体的严重透支,让你们在大过载中产生了“黑视”(飞机向上急速运动时,正过载太大,全身的血液下流,头部缺血,视野一片黑暗,产生“黑视”;如果负过载太大,血液往头部涌,就会产生“红视”)。为了增强体质,你们逼着自己使劲吃饭,“只要不吐出来就硬塞进去”。为了练习跳伞的着陆动作,你们在3米高的吊环平台上一次次地爬上跳下,双腿墩得肿如馒头……
一切的辛苦,只为那个梦。终于,你们过了体能关、文化关、心理关,触摸到了真正的飞机。
初教-6在你们的操纵下轻盈地飞向蓝天,当七彩的虹光映照在座舱罩上,当洁白的云海从你们翼下平铺无际,当金色的朝霞在你们身边翩然起舞……这是最美的梦中才能出现的图景啊!那一刻,一切一切的付出都有了最值得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