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临生于四川广安贫穷家庭,当时家庭实在困难,
不得已进入川剧社当科生,
走上川剧这条路,
已是七十余年,
至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为了现场表演效果,蓝光临在演出前一个月就开始练功,七十五岁的他每天在家用后背撞墙数十分钟,感动家人,感动学生。
演出需要表演“倒硬人”的功夫,现场观众集体站起来高呼“不要倒!不要倒!”,但是他的执着和对艺术高标准的追求,他坚持做到了完美,演出后观众无不流下感动的泪水。
十岁登台,初露锋芒
川剧《怀玉惊梦》剧照
1945年,刚进剧社的蓝光临,面对的便是艰辛的训练。天不见亮就要到河边练嗓子,河水哗哗哗地流,他们要用嗓子把流水声盖住。半个小时后就要回戏班练功,先练文功,后练武戏,再练毯子功,两个小时后才能吃早饭。就这样,一天的生活要么是练功要么是演出。经常晚上演出达到四个小时,等到演出结束都已经是半夜了。
当时十岁的蓝光临每天演出三场,累计时间长达十小时,对于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儿来说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了。据蓝光临回忆:当时演出结束时,回去的路上都是东倒西歪的。蓝光临天赋凛然,当时班主王贵昌所教的戏,蓝光临立刻就能融会贯通,入社仅仅三个月,就上台演出,当时他表演《长生殿》中唐明皇,便能展现出皇家气派。后来蓝光临在川剧中刻画的杨广、铁木耳等帝王形象入木三分。
那年,蓝光临年仅十岁。
改工小生,声名鹊起
蓝光临饰演何先德(左)
蓝光临工须生,跟着剧团走南闯北,曾经得了疟疾,他也依然坚持上台演出。来到重庆,剧团连演三天大戏,蓝光临凭借精湛的表演功底成为剧团台柱。在重庆的最后一次演出时,观众点了《苏秦挂剑》,结果当时剧团的小生不会唱这出戏,但是如果说出去不会唱,那就打了自己的脸,砸了自己的招牌,就在这紧急时刻,蓝光临站出来,出演了《苏秦挂剑》,蓝光临技惊四座,观众无不拍手叫好,班主怎么能想到一个唱须生的居然能饰演小生,班主与同学们无不表示惊奇。
那年,蓝光临年仅十三岁。
川剧《石怀玉惊梦》剧照
解放后,蓝光临先拜名小生曾荣华为师,又拜名小生彭海清为师。小生特别讲究书卷气,蓝光临一有空闲,便研读古诗词,有时自己也写诗填词,如此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蓝光临扮演的小生自然风流儒雅。
拜师第二年,蓝光临跟随成都川剧院赴北京演出,他扮演川剧《夫妻桥》中惨遭冤杀的何秀才,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当时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看后都大加赞赏。中间休息时,朱德的秘书跑到后台问蓝光临:“后面的戏还苦不苦?不要再苦了,朱老总的眼睛都哭红了!”
那年,蓝光临二十八岁。
巴黎讲学,誉满世界
川剧《周仁耍路》剧照
十年动乱,传统戏曲基本销声匿迹,直到1978年,邓小平在成都金牛宾馆看几场川剧,蓝光临与杨淑英合作的《李甲归舟》,受到邓小平赞赏,一时间,全国戏剧都活过来了。
那年,蓝光临四十三岁。
蓝光临的川剧小生表演不仅在国内受到业内业外的赞誉,而且在国外同样受到极大的关注。1989年蓝光临跟随成都川剧团赴匈牙利、波兰交流演出,引起轰动。
那年,蓝光临五十四岁。
1990年,受法国巴黎演员传统研究联盟和哈黑达戏剧学院东方艺术培训中心的联合邀请讲学,为此,蓝光临带上川剧服饰刀枪和川剧录像带。他讲学时,一边放录影带,一边做演示,生动形象,学生们都称他是:“立体式教学”,特别是接下来为法国同行们的讲学更是影响巨大,法国文化部官员莫纳说道:“蓝光临教授这次来巴黎传艺,意义深远”。蓝光临被同行们称为中国赴法讲学第一人。
那年,蓝光临五十五岁。
桃李芬芳,老当益壮
川剧《问病逼宫》剧照
蓝光临一生未曾得过梅花奖,但是并不代表他水平不够,那是因为梅花奖的年龄限制是四十五岁,而首届梅花奖举办之时,蓝光临已经是四十九岁,此后举办的多项大赛,也因为年龄问题失去参赛的机会。
蓝光临虽然一生未得任何奖项,但是无人否认他川剧泰斗的地位。蓝光临有着众多的得意弟子:陈智林、肖德美、王超、郑洪、彭欣綦、张君祥、刘军、柯伟、刘军、何开心、罗正和、李云庆、文东等,他们为了川剧的传承依然活跃在舞台上。蓝光临为川剧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蓝光临与他的徒弟肖得美、郑洪和洋徒孙白爱伦
在“振兴川剧三十周年演出时”,时年七十八岁的蓝光临扮演《铁笼山》中的铁木耳,脚踩七厘米戏鞋站在一米高桌子上,“飞凳子”一跃而下。或许这一跃,让他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岁月,十岁那年的唐明皇,十三岁那年的苏秦,中年时的杨广,蓝光临的内心一定感慨万分。
今年,蓝光临八十一岁了!
结语
蓝光临回首往昔,
他把青春献给了川剧,
从一介科班学生,
到一代川剧泰斗。
过去经历的七十年风雨坎坷,
皆成为他所取得成就的勋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