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36|评论: 36

古人夏天用的冰从哪儿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制冰技术出现以前,古人在夏天怎样搞到冰,又怎样用冰来防暑降温?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纬度都不算太高,夏天往往酷热难耐。在没有空调、电风扇、冰箱等现代设备以前,古代人是怎样熬过夏天的?

  可想而知,绝大部分人面对炎炎夏日都只能以勤洗澡、穿薄衣服、吹穿堂风的方式硬扛,只有少数人能凭借着强大的权力或财力,搞到些冰块之类的消暑用品来对抗大自然。

  他们的冰块是从哪儿来的?用冰块可以怎样消暑?跟当代城市居民的空调小屋相比,制冷效果如何?
来源: 大象公会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挖洞广积冰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即开始用冰消暑,《周礼》中即有在容器“冰鉴”中保存冰块的记载。冰鉴是用木制或青铜制造的箱子,大口小底,底部有直径很小的排水口,可在冰融化后直接排出冷水,以供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t0112f37fa49ef28ed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

  春秋时,还有一位叫子冯的楚国士大夫,为了装病以避免被楚王封官,竟在炎炎夏日盖着被子躺在垫有大冰块的床上睡觉,堪称“开空调盖棉被”的古代先驱。

  而在现代制冷技术发明前,要像子冯一样在夏天使用冰块,只能在寒冷季节采集自然冻结的水体,并予以保存,因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周朝开始,采冰、储冰工作长期由宫廷包办。如周朝有专门负责管理冰的官职“凌人”,每年12月、1月都要带领下属到江面、湖面上采冰,封存在阴凉处的冰窖里,配备树叶等隔热材料,以备夏季使用。

  由于保存环境、方法的限制,这些窖冰的三分之二都会在使用前自行融化,因此储冰者需打好提前量,采集远远多于需求量的冰块,才能满足宫廷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t01aa32a42479df496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时秦国的陵阴遗址规模(图片数据来源:韩伟、董明檀,《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78)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挖井藏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保存冰块用的“冰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曹操即于公元210年修建冰井台,高8丈、深15尺,里面建有许多小冰井,与铜雀台、金凤台并称为“邺城三台”。

  唐宋以后,储冰工作进一步完善。如宋朝就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冰井务”,用来管理采冰、藏冰、颁冰(赏赐冰给官员)、刷洗冰室等一系列工作。他们还放弃了在深山穷谷采冰的老办法,直接在距离京都较近的金明池采冰。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朝南迁以后,还将以前集中在北方的采冰活动带到了南方,并采用在冰面上撒盐的方法,结冰时就会一层盐、一层冰。像北宋一样,南宋也把距离较近的西湖用作了主要的采冰地。

  到明清时期,由于都城北京多湖且冬天寒冷,储冰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清代的储冰活动为例,北京皇城内部和皇城周边设有23处“官窖”,专门提供冰块给宫廷使用。在皇城外还建有许多“府窖”,专为贵族和各部官员服务。除北京城外,城外如热河、喀喇河屯等也都有藏冰的场所,主要供皇帝出巡或前往行宫、避暑山庄时使用。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t01e4d4b1dfdcbe0a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残存的冰窖

  在采冰、藏冰、用冰等方面,清代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流程。

  如采冰由工部的都水清吏司负责,每年北京水道结冰前,要先放水“涮河”,去掉水中的杂草。约到冬至时开始采第一批冰,待水面再次结冻之后再采第二批。如此反复,每年冬天大概能采到五批冰。

  采冰之前,匠人还要用冰镩在冰面上划出行列,以确保采出的冰块是方块形状,大小整齐,尺寸得当,无破损处。待冰块采集到岸边后,还需用黄布盖好,由工人用“御冰车”将其拉到冰窖中。

  为保证冰的质量,防止冰块从窖口掉落到窖底时摔得不成样子,窖内会设置专门搬运冰块的冰板,待冰到了窖口,便将冰板一头支在窖口,一头支在窖底,形成一个斜面,让冰块滑下去,再由窖里的工作人员码放整齐。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t01fc748322ddc7fd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来“滑冰”的木板

  在古代各时期,这些千辛万苦储存下来的冰块,又会以什么方式接触人体,帮助古人们扛过难熬的夏天?

发表于 2016-9-1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用冰降温

  早期的冰十分珍贵,像子冯那样制作冰床来防暑降温的做法极为奢侈,难以长期负担,有些时候只能一冰两用。如根据《吴越春秋》,越王勾践出游时就很喜欢随同出行的“冰厨”,甚至在其中留宿,与冰厨中保存的新鲜食物同享冰镇之乐。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t01ce70a053764b7e5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多时候只能选择吹风消暑

  在冰块特别难搞的时代,皇帝除了储存冰块自用,还会将其作为赏赐物分发给大臣,供其解暑。这种“颁冰”的做法始于周朝,一直延续到清代为止。

  汉朝末年坐拥“冰井台”的储冰大户曹操,即常将冰块作为珍贵物品赏赐给下属。北齐大臣高睿率领山东兵建造长城时,由于酷热难耐,也曾蒙领导赏赐过冰块,但高睿本人表示拒绝,理由是不忍心他一个人喝凉水,而让手下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将士喝温水。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t014943500a56327cb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长乐宫凌室遗址(图片来源:刘振东、张建锋,《汉长安城长乐宫发现藏冰建筑——凌宝遣址》,《中国文物报》,2005)

  可想而知,冰镇水果和饮料虽然勉强能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却远远不足以帮助特别怕热的人战胜酷暑。如北魏孝文帝的太子拓跋恂,身为顶级特权人物,就因身体肥胖、耐不住热,北魏迁都洛阳后无法适应,而发动叛乱企图返回北方老家,结果事败遇害于河阳,至死未能凉快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唐朝,不但有个别豪富权贵开始了私人用冰,而且使用方式极为奢侈。除了出现以冰为原料的冷饮,像杨国忠这样的特权人物还能打造私人冰室,内有匠人雕出的冰山,来访客人甚至需要穿上棉袄才能入内停留,制冷效果不亚于开到16°C的空调房。

  宋朝宫廷用冰量就非常巨大,每年朝廷平均要消耗38300段冰,而实际采冰的规模还远大于此,因为采来的冰有40%都会在储存期间自行融化。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想而知,宋朝皇帝夏天用起冰来颇不节制,北宋徽宗、南宋孝宗都有冰水喝多了身体不适的记录。得到皇帝赐冰的大臣也远较前朝为多,除三品以上大臣外,宫内轮流值班的士兵和全年无休的史官都会被赏赐冰块。

  除皇帝赏赐臣子外,高级官员也会赏赐冰块给低级官员,如欧阳修就曾赐给过梅尧臣冰块。此外,冰还作为礼物被馈赠给来访的外国使臣,供其消暑。

 楼主| 发表于 2016-9-1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朝的用冰范围也十分广泛,不但军队在其驻地储冰解暑,就连行军中的部队都能在驿站得到冰块。

  到了明清时期,冰制品就更普及了。以储冰量最大的顺治年间为例,官方冰窖的年储量可达208621块冰,乘以单块冰的重量(约100公斤),总重可达20000多吨。即使在藏冰量最少的雍正年间,官方储量也有一年9000吨左右。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