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9月8日电(周亮 黄毅)“老李, 猪场哪里水管坏了嘛?”
“6号猪栏进水管出不了水,猪儿们可渴坏了!”9月6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新园乡渔房村村民唐建平提着工具箱来到该村养猪场帮着维修水管。
“老唐,过来,先消下毒才能进猪场哈!”该养猪场唯一的管理员李成杰一本正经地说。
“这些猪儿长得快哦,至少得有180斤吧,老李你管理得不错嘛!……”
看着猪场里日益健壮的猪崽们,唐建平和李成杰都在心里暗自窃喜,再等一个多月就能拿到第一次分红了。
原来,唐建平和李成杰他们都是该猪场的股东。唐建平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身份入股,李成杰以普通群众身份入股。两人对该村这种产业扶贫模式表示十分认同,表示如有多余资金将追加股份,从而提高收入。
蓬安县新园乡党委政府针对渔房村实情,为该村制定了完善的产业扶贫规划,针对该村先天地理优势,以及村民勤劳朴实、传统农业根子较深、水土等农业资源不缺等条件,在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决定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大做文章,尤其是要在规模养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取得突破。
“方向确定以后,乡村两级相关人员先后到嘉陵区、蓬安巨龙镇等地考察学习。通过总结先行地区的经验和因地制宜地反复论证,大家一致认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养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最佳途径。”新园乡党委书记陈辉介绍说。
在帮扶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协调下,该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先后成立了顺泰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裕康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加入农机专合社的农户达102户,加入种植养殖专合社的农户达105户。 其中该村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了这两个专业合作社。
养殖合作社如何为入社群众带来稳定的收益?该村与四川天兆猪业签订了托养合同,由公司提供20公斤左右的仔猪、饲料、防疫药品和防疫技术,并负责出栏肥猪的回收;专合社提供场地、饲养人力和日常管理。每出栏一头肥猪,公司根据出栏重量和料肉比给专合社付给140元—200元的托养费用。按每年可出栏肥猪2.5批次计算,专合社可获得托管费用20余万元。专合社所得利润每年留2万元管理费用,提取总收益的10%建立扶贫专项基金,其余全部分配入股村民。
如何让贫困群众在专合社中获得更多收益,达到真正脱贫致富?经过广泛学习借鉴和反复研究论证,并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村把国家投入的项目资金作为股本平均分配给全体村民,并为村民颁发股权证书,入股农户按入股金额确认股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入股金额的两倍配送股份。
今年大春备耕期间,该村裕康农机专合社及时购回了旋耕机、微耕机、插秧机等设备20多台,并在全乡5个村推广机耕、机插、机收水稻面积1100多亩。受益群众按统一标准给专合社支付费用,政府还给予该合作社一定补贴。“农机专合社取得的所有收益全部按股分配给所有社员。”该村“第一书记”盛甫告诉记者,该农机合作社还通过将有条件的扶贫对象培训为农机手、开垦种植撂荒土地、对精准扶贫户免费耕作等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