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等佳句,不知传扬了几朝几代。提起大中华的酒文化,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目前现在而今眼目下,“酒未到,先成泪”。孩子考上大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亲朋好友庆贺庆贺,也是应该的。从此,孩子告别家乡,远离父母,正式加入成人队伍,面对生活的奔波。如此角度看学酒,算是长辈们对晚辈的呵护,算是亲朋好友对孩子的关心与关怀,本来无可厚非!
但,时下的学酒的确是变相敛财,你即使不办,别人也要请!这是一种低俗的社会风气,是恶性循环,只是酒店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一张油脸笑得个稀烂。
说句难听的,那些考得又不怎么样,还四处打电话邀人来送礼的,真就是赤裸裸的“招财进宝”。结婚请,生儿请,自己做生请,妈老汉生请、死请,外搭老亲爷丈母娘、公婆生请死请。有些人N年没联系,有些人只是一面之缘,形同路人甲,就不晓得在哪里找到的电话号码,不得不佩服他们找人的能力,单从这方面能力说,他们可以办个人肉网站了。
更可笑的是,美其名曰喝喜酒,一上桌就送来空空的红包,提示来客先交钱后离席。酒宴结束,回到家,关上门,迫不及待的查看礼单。众人皆郁闷,他在数钞票。数字大的笑眯眯,数字小的嘴巴撮起多长(羞先人,送恁个点还好意思来坐席),要是心里觉要来的人没来,还大不安逸(光吃别人不还席,各人也不脸红)……
不好意思,扯远了,回到主题。所谓学酒,应该是把恩师尊长们请到上席,规规矩矩,恭恭敬敬的敬一杯,感谢老师的栽培,感谢尊长的关怀。而不是广开四马路,借机敛财。
至于亲朋好友送礼,心态一定要平常。
首先,送多送少不要计较,“礼轻情意重,千里送毫毛。”人到人情到,不送礼,送句吉祥祝贺语,主人也不必责怪!
其次,千万不要勉强。亲朋好友做事频繁,你大可不必每次必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环境、经济实力而为。送礼要送得高兴,勉强而为太没意思。
三是有时间就去,没有时间不要强迫自己去。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也没有多大意思。只要有亲情在,平时往来更真切。
真正的好朋友,是不看重彼此的利益的,倒怕给朋友添麻烦。今日的礼簿,明天的账簿。下辈子结草衔环,你也是必须还的。
一管之言,不喜勿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