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中区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在此基础上,市中区更是乘胜追击,凝练概括地提出“1357”工作思路,积极围绕“五区同建”服务中心大局工作,坚持都市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加快形成工贸双强、城乡共进格局,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坚定“1357”工作思路
建设幸福美丽中区
未来五年,是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市中区提出了“1357”工作思路,这成为了今后五年市中区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围绕“建设幸福美丽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这一终极奋斗目标,市中区正视自身发展短板,积极开展“三大攻坚”行动,计划三年内投入127亿元,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项目;投入186亿元,建设交通、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精准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十大扶贫”专项任务,通过“三大攻坚”行动,市中区建设幸福美丽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市中区还提出“五区同建”定位,通过五年时间把市中区打造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渝乡村旅游样板区,这与区委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内江‘工贸双强、城乡攻坚’先行区”一脉相承。
同时,齐心协力抓好七项重点工作,找准“建设幸福美丽中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发力方向,重点建平台、强产业;建新区、拓空间;抓项目、促发展,抓改革、促开放,抓法治、促和谐,重民生,促共享;重党建,固基础。
要发展,抓产业。“五区同建”提出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此,市中区坚持都市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
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打造都市型工业产业链
走进坐落在乐贤工业园区的内江新内变压器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工作。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电力变压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变压法真空干燥设备、高精真空滤油设备等系列专用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0万千伏安,产值800万元以上。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在秉承专业生产电力变压器40年底蕴基础上,企业不断加深与院校合作关系,积极与西北工业大学等名校建立产学研机制,各项产品获得国家节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威机构的“试验合格证书”,荣获八项“实用新型专利”、“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在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市中区着力打造节能环保、微生物科技、生物医药、食品深加工等四大特色产业,推动大企业大集团与小微企业共同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成长齐头并进,力争到2018年四大特色产业新增产值10亿元。
同时,加快高新区白马园区、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力度;将老工业基地改造与夏布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建立“创客空间”,打造以“创意+创业”为主题的“双创”产业园。
抓住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机遇,市中区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和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提升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和品质,力争把马鞍山老工业区打造成集城市居住、商贸、金融、科技、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绿色工业样板区。
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市中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农村经济总量小,作为老城区,发展商贸服务业有基础、有优势,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市中区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引领,逐步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产业体系。
城南新区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四川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的主战场,是市中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建设计划,结合其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人文景观,城南新区将打造成为集现代服务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山水生态新城。
随着朗诗汉安府、塔山公园、川南城际铁路三元站、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重点项目及其配套设施的落地建设,城南新区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滨江高铁新城、文旅康养胜地、宜居宜业新区”。
如今,大千欢乐世界乐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这个占地约26.7公顷、投资10.8亿元的游乐园,涵盖了大型游乐园、水上乐园、海洋世界等多种元素,建成后将成为川南最大、成渝最具特色的游乐园。届时,商业空间将大大扩展,商业中心效应辐射巨大,人气、商气聚集将更加强大。
此外,市中区“四方块”商业步行街也被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改造后的“四方块”将成为特色街区,打造成为内江的“新天地”和“宽窄巷子”;服务贸易产业园区、白马现代商贸物流园也在积极建设中,2015年市中区成为全市唯一荣获2015年四川电商区域竞争力榜单的县(区),这一切都将市中区现代服务业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