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12|评论: 1

[群众呼声] 公务员扫街?“创卫”不能这么干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8-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京报 2016.08.05



http://y3.ifengimg.com/1531f565106d194d/2014/0730/rdn_53d8ce698fcb3.gif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headborder01.png[url=]作者:新京报社论[/url]
5人参与 0评论



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leftYin.png

一个真正“卫生”的城市,首先是一个正常、有序的城市,所以创卫也要以人为本,多听取民众评价,而非单向的行政考核。

http://y0.ifengimg.com/314bd925cdd17196/2014/0528/ArightYin.png

据报道,从7月下旬开始,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提着笤帚、抓着抹布、戴着红袖章的群体很是“扎眼”。他们是机关的公务员,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任城区发动全区各级部门立即进入临战备考状态。公务员扫街,正是“备考”的重要一环。

尽管当地回应,“创卫”事先做了统筹安排,不会影响日常工作,但舆论质疑声还是汹涌而至。也难怪,把公务员都赶到街上去“接地气”,劳师动众到这地步,已不仅仅是形式主义了,而是行政运行思路出了问题。

得看到,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尽管起于1990年,但它其实是更早的群众卫生运动的延续,也带有时代烙印。但迄今为止,那些铆足了劲儿创卫衍生的怪象已然频出,济宁任城区的公务员全动员,不过是又一次呈现。

“创卫”本意本不只是打扫卫生、清洁街道,而是要“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大卫生问题”。当地政府将其理解为“扫街”,显然是把宏大主题窄化了。其中不排除有形象工程的考量,也与政绩诉求的急功近利有关。实际上,这也是有些地方行政运行的路径依赖,大家都这么干,一直以来也都这么干,那就接着这么干。

而从具体路径看,把力量都用在表面,功夫做足、姿势到位,可操作性强,效果也更直观。毕竟,公共卫生问题改善非一日之功,勤修内功,或许远不如扫街换牌匾拆报亭驱赶小贩等有“观赏性”。正因如此,近来一些地方为创卫而关闭报刊亭饭店、取消公务员休假等闹剧才屡遭曝光。

也许有些地方主政者也认同运动式创卫的弊端,想先过了这一关,嗣后徐图改善。但运动式治理模式往往具有连续性。况且,形象政绩导向下的权力扩张冲动,经常会扭曲某些具体的行政目标,比如把创卫变成“创伪”,把以人为本搞成滋扰民众,把接受暗访搞成应付暗访,把长效工作搞成临时突击……

事实上,多年来各地屡屡曝出的丑闻,让不少人都对“创卫”方式产生怀疑。组织者也曾做出过求变的努力,如要求各地不搞花架子,避免扰民或增加群众负担,以及加大暗访力度等。但这次任城当地出具通知称,专家组将于8月1日至10日“来本小区暗访”,那些公务员扫街备考“暗访”,也表明:“创卫”在很多地方、时候已变成某种你应我和的闹剧,成了“轰轰烈烈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条文规定的修修补补,而是我们需要怎样的卫生城市。无论是“创卫”的城市,还是卫生城市的评价方,均应该在此基础上反思。最终,让“创卫”远离表面功夫,最终变成市民的现实福利。

眼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清理各类达标、检查评比和示范创建活动项目。借此契机,也有必要检视“创卫”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对其改进了。一个真正“卫生”的城市,首先是一个正常、有序的城市,一个着眼于斯土斯民的长远福祉的城市。所以让创卫更注重以人为本,多听取民众诉求和评价,少些形式主义表演,已是迫在眉睫。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8-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个宁左不宁右的问题,这么做,上头问下来,可以解释是,这是对上面文件精神的重视和贯彻,只是方法上有点不对,于是上面觉得,不错,态度是很端正的,只是方法出了问题,如果不搞得这么轰轰烈烈,什么动静都没有,上面就会觉得,怎么我下的文件,下面一点动静都没有呢?难道是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就算是事情做成了,下面领头的也不会在上面领导心里有什么好印象。其实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某个法规出台,要做宣传,一般宣传方式就是,弄一台车,车身上挂上宣传标语,上面架着高音喇叭,一边走,一走放着法规里的内容,这样的宣传方法有用吗?行人能听清楚的,估计就只有一,二,三,四这样的话,至于第一点说的什么,听不清,听清了,也听不全,为什么,车开走了啊。可为什么这样既扰民,又没用的办法,现在还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简单这么敲锣打鼓的搞,不是为了让群众听清楚,是做给领导看的,动静这么大,领导肯定能看见。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8-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flagdir 发表于 2016-8-5 11:55
还是个宁左不宁右的问题,这么做,上头问下来,可以解释是,这是对上面文件精神的重视和贯彻,只是方法上有 ...

........
164658xr0sipsnj7i7jcps.jpg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8-15 09:11
“形式”大于“内容”,特色······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