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探讨交流的没几个,发泄情绪乱喷的倒是四处招摇。
从08年注册到现在8年过去了,遇到一些有见识的版友,来过,然后离开……就是这样。
就像以前发表的帖子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演讲:如何不负此生?》中所说:“
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每日在网上流传的资讯,媒体发放的消息,为我们带来不少冲击。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同学毕业后更需终身学习,有慎思明辨的能力。”
可惜,这是理想。之所以这是理想,是因为现实中根本人们缺乏真正的独立思考。
不仅仅是没收教育的,就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未必真能做到。
悲哀么?适应就好。
拿一篇文章《 四川巴中贫困县官员“阵容豪华“》举例:这篇文章中引用说:“
原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坦承:我们国家行政开支占了G D P
的28%
,西方一般是4%-5%
,我们是他们的五六倍,说明机构实在庞大!”
采访中原话如下:"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要做政协新闻发言人的?
吕新华:我是大年二十八接到通知的,当时我不愿意,我已经退休了,也不愿意担任什么职务,退下来做自己的事情挺好,打打球,锻炼身体,都很好。我知道让我做政协新闻发言人很吃惊,但我还是当过领导干部的。组织上需要,就得承担起来。
记者:为政协发布会具体准备了多久?
吕新华:18天,闭关。新闻发言人是有培训的,有个(训练)班子对我进行封闭式培训,有很多问题要准备,还要准备很多材料。最难的是把各种数据背下来,把很多事情记下来。奶粉这个问题是我预料到会有人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记者:准备了哪些题目?
吕新华:根据线上线下得出来的国内媒体最关心的12个问题。
记者:哪十二个问题?
吕新华: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有双轨制,我们是国家干部,退下来后养老金没问题。但老百姓和公务员待遇完全不一样,他们希望把养老保险额度提高;第二是收入分配方案;第三是房价,比如房地产税什么时候推出;第四是关于机构改革,有媒体报道,我们国家行政开支占了G D P的28%,西方一般是4%-5%,我们是他们的五六倍,说明机构实在庞大;第五是反腐,大家都关心;第六是物价;第七是医改;第八是城镇化;第九是雾霾,说2030年后经过治理大气质量可符合标准,我在发布会上说,“18年太长了”。我今年62(岁)了,18年后可能没有我了,大家说时间长不长?但18年还不一定解决问题,可能要30年;第十是教育公平,包括异地高考;十一是就业;最后一个是交通。"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看得出来,这是吕新华对媒体报道的转述,即使认为机构庞大,但并未对引用的数字完全认同。那么媒体报道的“我们国家行政开支占了GD P的28%”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既然引述媒体的话是在2013年,那么我们参照2012年的数据:
算下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0%,这个数字还离28%差一大截。
而大家都知道,国家行政开支只占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不可能行政开支比财政支出的总额还大!那么到底占比多少呢?具体可参看以下一篇文章:
《中国行政成本规模大增速快,占财政支出近2成》
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行政成本最高年份几乎到达了财政总支出的20%,确实很高了,他说:“对比经合组织国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其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普遍要低于中国。2010年的数据显示,各国基本都能控制在15%以下,而超过16%的则均属深陷严重财政危机,处境艰难的国家。各国的政府效能也可由行政成本反映出来,而过高的行政成本往往导致政府效能低下。世界银行对全球215个政府的治理能力的评估就显示,中国政府的效能仅列全球第93位。”
但,这篇文章并未说明各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如何?而各国的差异很大。
大概是我国(20%-25%)的两倍多。
我们来计算一下: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25%;
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取上限值20%;
计算可知,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5%。
那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是不是比西方高5到6倍?是不是令某些人大跌眼镜?有独立思考的人想想吧!(当然总有些人是不会想的,完全理解!)
无意为谁辩护,只想做个独立思想不盲从的人!行政效率不高是事实,但是反驳论据,必须要经得起数据事实上的考验,也许是学者的思想洁癖作祟吧
这个社会上,网络上就是这样,谬误流传总是铺天盖地。很简单,因为多数人的偏好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迎合了自己心理上的需求,而不管事实上的真假,或懒得去想是否正确。以阶级敌我的立场先入为主,而不是以理性真假的判断来深度讨论。而这种人在任何时候都最容易被煽动、被诱导、被使用。
没有个人独立思考,只有人云亦云,就不要期望形成一个高效的民主社会。而对好的改变,个人不抱什么希望。
如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那么“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而我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