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36|评论: 11

[民生杂谈] 离论坛 保智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性探讨交流的没几个,发泄情绪乱喷的倒是四处招摇。

08年注册到现在8年过去了,遇到一些有见识的版友,来过,然后离开……就是这样。

就像以前发表的帖子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演讲:如何不负此生?中所说: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每日在网上流传的资讯,媒体发放的消息,为我们带来不少冲击。但事情往往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是非黑白往往需要仔细分析,深入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同学毕业后更需终身学习,有慎思明辨的能力。

可惜,这是理想。之所以这是理想,是因为现实中根本人们缺乏真正的独立思考。

不仅仅是没收教育的,就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未必真能做到。

悲哀么?适应就好。

拿一篇文章《 四川巴中贫困县官员“阵容豪华“》举例:这篇文章中引用说:原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坦承:我们国家行政开支占了G D P28%,西方一般是4%-5%,我们是他们的五六倍,说明机构实在庞大!

大家第一眼怎么想?相差这么大,你相信么?那么这几句原话从何而来,到底是如何说的,我们寻找出处:http://news.sina.com.cn/c/2013-03-07/114026457403.shtml   来自于对吕新华的采访。

采访中原话如下:"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要做政协新闻发言人的?

  吕新华:我是大年二十八接到通知的,当时我不愿意,我已经退休了,也不愿意担任什么职务,退下来做自己的事情挺好,打打球,锻炼身体,都很好。我知道让我做政协新闻发言人很吃惊,但我还是当过领导干部的。组织上需要,就得承担起来。

  记者:为政协发布会具体准备了多久?

  吕新华:18天,闭关。新闻发言人是有培训的,有个(训练)班子对我进行封闭式培训,有很多问题要准备,还要准备很多材料。最难的是把各种数据背下来,把很多事情记下来。奶粉这个问题是我预料到会有人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

  记者:准备了哪些题目?

  吕新华:根据线上线下得出来的国内媒体最关心的12个问题。

  记者:哪十二个问题?

  吕新华: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有双轨制,我们是国家干部,退下来后养老金没问题。但老百姓和公务员待遇完全不一样,他们希望把养老保险额度提高;第二是收入分配方案;第三是房价,比如房地产税什么时候推出;第四是关于机构改革,有媒体报道,我们国家行政开支占了G D P的28%,西方一般是4%-5%,我们是他们的五六倍,说明机构实在庞大;第五是反腐,大家都关心;第六是物价;第七是医改;第八是城镇化;第九是雾霾,说2030年后经过治理大气质量可符合标准,我在发布会上说,“18年太长了”。我今年62(岁)了,18年后可能没有我了,大家说时间长不长?但18年还不一定解决问题,可能要30年;第十是教育公平,包括异地高考;十一是就业;最后一个是交通。"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看得出来,这是吕新华对媒体报道的转述,即使认为机构庞大,但并未对引用的数字完全认同。那么媒体报道的“我们国家行政开支占了GD P的28%”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既然引述媒体的话是在2013年,那么我们参照2012年的数据:

  2012年我国财政支出是100614亿元,(见财政部网站http://yss.mof.gov.cn/2012qhczjs/201307/t20130715_966210.html),

2012年我国GDP519470亿元(具体见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1/t20140108_496941.html),

算下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0%,这个数字还离28%差一大截。

而大家都知道,国家行政开支只占财政支出的一部分,不可能行政开支比财政支出的总额还大!那么到底占比多少呢?具体可参看以下一篇文章:

《中国行政成本规模大增速快,占财政支出近2成》


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行政成本最高年份几乎到达了财政总支出的20%,确实很高了,他说:“对比经合组织国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其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普遍要低于中国。2010年的数据显示,各国基本都能控制在15%以下,而超过16%的则均属深陷严重财政危机,处境艰难的国家。各国的政府效能也可由行政成本反映出来,而过高的行政成本往往导致政府效能低下。世界银行对全球215个政府的治理能力的评估就显示,中国政府的效能仅列全球第93位。”

但,这篇文章并未说明各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如何?而各国的差异很大。

2014年,欧盟各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为48.1%,(参看商务部的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m/201507/20150701040074.shtml

大概是我国(20%-25%)的两倍多。

我们来计算一下: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25%;

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取上限值20%;

计算可知,行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4%—5%。

那么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是不是比西方高5到6倍?是不是令某些人大跌眼镜?有独立思考的人想想吧!(当然总有些人是不会想的,完全理解!)

无意为谁辩护,只想做个独立思想不盲从的人!行政效率不高是事实,但是反驳论据,必须要经得起数据事实上的考验,也许是学者的思想洁癖作祟吧

这个社会上,网络上就是这样,谬误流传总是铺天盖地。很简单,因为多数人的偏好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迎合了自己心理上的需求,而不管事实上的真假,或懒得去想是否正确。以阶级敌我的立场先入为主,而不是以理性真假的判断来深度讨论。而这种人在任何时候都最容易被煽动、被诱导、被使用。

没有个人独立思考,只有人云亦云,就不要期望形成一个高效的民主社会。而对好的改变,个人不抱什么希望。

如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那么“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而我乐见其成。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10 收起 理由
骟狗的淑女 -10

查看全部评分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观点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论坛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大众网络聊天室。这里的大众是一切在论坛发言的人,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发言权,也就是说,没有阶级、阶层,性别,年龄,学识,三观等等的限制;聊天室对聊天内容是否限制?当然有的,就是不违法不违反版规而已,其他都可以是话题,这样下来,话题就宽泛无边了,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鸡毛蒜皮都是聊的内容。

然而,楼主的观点是:因为论坛有未经考证的帖文存在,以致使人愚蠢,所以应当远离论坛。不得不说,论坛确实存在那样的帖文,但所谓大千世界,道法自然。一切东西存在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是否也可以说一切帖文存在自有其受众?一些帖文,也许于你是愚智的,但也许于人是开智的。人与人不同,为什么就一定要每个人持有一个观点,一种认识,一种爱好呢?

如果你崇尚自由,那就让所有人都有表达的权利,哪怕他的表达是如此low;如果你崇尚民主,那就让哪怕存在缺陷的帖文出现,即使这样的帖文让你恶心至极。

一言堂,一个观点,一种思想绝对不是聊天室的本质,那是文件精神罢了。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6-26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艳楠同学也认为:

世界是个性的,也是共性的,个性和共性的动态协调重组便有了世界的完整。
正确与错误,完美与缺陷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错误与缺陷,便无所谓正确与完美。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27 02:40
老百姓,基层小吏职员,受知识,地域环境的局限,他们不可能天文地理中外古今通晓天下,不可能样样都有发言权,发言都在点子上只要不太出格,胖其宣泄一下,也不必过分指责批评,他们毕竟不是内行,专家。观点不着点儿正常。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6-27 08:00
你们真牛逼,发言自由,不是发错误的言论。支持楼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6-27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手机用户 发表于 2016-6-27 08:00
你们真牛逼,发言自由,不是发错误的言论。支持楼主

发言自由,不是发错误的言论。

该观点看似正确,恰恰是自相矛盾的观点。言论自由就必有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言论出现;不准发错误言论也就是说言论不自由,对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再者,如何界定你所谓"正确"与"错误"?

一个观点是否正确,必有其特定条件,同样的观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范围可能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我们来举例说明。土地改革,在五十年代,实质就是土地公有化,这是符合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对于巩固新生政权,统一人心背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初级建设,释放生产力都起到积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也证明,当时土地公有化的正确性,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得到空前加强,集中一切力量抹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新生中国的包围和围剿。

到了70年代末,集体化生产的弊端逐渐地、集中地显露出来,生产力被束缚,物质生产严重止步不前,物质空前匮乏,完全不能满足老百姓生活需要,于是,土地的变相私有化就提到了日程,经土地承包到户,土地的活力,人的活力顷刻释放出来,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它的最大意义是中国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不说这是适合中国当时国情的土地政策。这个时候我们便说土地集体化,也即公有化是错误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快步融入国际社会,加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毫无疑问,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缺乏活力,第三次土地改革又提到议事日程。试看,面对国内国际的竞争环境,单打独斗、瞎子摸象的生产模式哪里有太多生存机会,农村大量土地抛荒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可以预见,只有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土地经营模式才有生存的可能,那么久必然倒逼新的土地改革,这一次,又是土地变相公有化了,农民大规模失去土地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我们再谈土地私有化还正确吗?

所以我们说,如土地政策一样,一个观点,一句话是否正确,其实是有条件的,有其必然的适用范围,不宜一概而论。

即使,你认为某个帖子里面的论证逻辑形式上的错误,我们认为也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不可能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会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发表于 2016-6-28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独立思考能力最重要,不然抢盐类事件永远不会杜绝

发表于 2016-6-2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名是 -论坛之殃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