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案一案两凶首次见报后,时任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刘金国很快召开了公检法三家联席会议,确立了三条工作方针:第一,要成立一个聂树斌案专案组,一个王书金案专案组。第二,为了保障专案组的正常工作,当场批了15万经费给这两个专案组。第三,尽快完成调查,争取一个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媒体报告。没想到的是,承诺一个月拿出结果的刘金国,一星期后被调离这个岗位。刘金国的公开简历显示,2005年3月,他由河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转任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 刘金国关于聂案的处理是明智而斩钉截铁的。“是谁让他调走的?”这在在聂树斌案变化过程中,“到现在还没有解开的迷。 梳理一下两条相关新闻的时间线。4月中旬,中央纪委宣布河北省政法委书记张越落马。6月上旬,最高法院的法官把再审决定书送到了聂树斌母亲的手里。两件事之间有关系吗?不是那么明显,但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四中全会之后,最高法决定复查聂树斌案,但没有让河北省高院自己查,而是指定山东省高院复查。最高法在措辞中虽然给足了河北面子,但潜台词却是不言而喻的。后来的进展说明,阻力确实很大,大到了什么程度呢?很多原本乐观的人开始绝望,好像这件案子再也翻不过来一样。
山东省高院的复查延期了四次。明面上看,这是因为聂案时间久远、案情重大复杂,但实际情形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少数人知道。第四次延期眼看就要读秒了,中央纪委终于出手,拿下了“河北王”张越,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张越插手聂树斌案,在司法界好像早就不是秘密。疑似真凶王书金冒出来之后,据说张越亲自坐镇、指导突审,目的是要把王书金的口供改成他希望的样子。但饶是他气焰滔天,终究敌不过悠悠之口。那些看似弱势的人不停地唠叨着,最终让“铁案”露出了疑案的原形。四中全会开完之后,因为要依法治国嘛,一些影响太大的案子当然要再审。内蒙古那边比较干脆,三下五除二就给性质相似的呼格案平了反。
聂树斌并不是张越批示杀掉的,他为什么要那么玩命地阻挠呢?答案迟早会露出水面。真正值得思考的不是张越的动机,而是他得到的结果。尽管位高权重的“河北王”全力设置障碍,他也没能阻挡正义的脚步,因为时代真的在改变。他没有领会到中央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也没有意识到公众追求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他试图逆潮流而动,最终当然只能在秦城思考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