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平时习惯晚上写些东西,那个时候精力明显不够用了。而且总想着在十二点前睡,时间方面也显得很紧迫。这种状态下,很难投入到写作中去。对大多数写作者而言,要持续不断地写,首先要形成规律性写作。 很多人会把写作虚幻化,什么灵感都是不知何时来拜访的啦,写作要来感觉了才能下笔啦,非要去山清水秀的地方才能有创作欲望啦……就一般性写作而言,这些都是扯淡。 我以前在豆瓣小组开过一个打卡帖,周一到周五(周六不定)每天一篇随笔。从无间断。半年后因为工作关系而中断。要知道那时我中午和晚上还要抽空写会儿小说。这种精力旺盛的写作状态,就归功于当时规律化的生活节奏: 每天早上坐地铁,开始构思当天的随笔主题,到公司后写下几个标题,一边做事一边继续构思。到中午了就可以把完整的文章写出来,平均一篇大概2000字左右。(当然,由于时间仓促,无暇回头修改,文字比较粗糙,但我有时回头翻看,发现选的主题都挺不错) 要规律,也要技巧。 虽然写作有时需要正面强攻,上不了也要硬上,但时间有限而文字无限,有些类型的文章,只要安排好写作顺序,就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精力。比如主题的选择,比如先写结尾再加开头等等。写的过程其实是很快的,不快就说明没想好,那就不要耗时间。我自己本子上记的灵感是现在专栏文章数的几倍,但有些写了开头就发现不对,索性先存在脑子里,先写适合现在写的主题。文章也经常不是从开头写起,而是从结尾写起。先尽量写,乱七八糟也无所谓,完成度高一点就行,反正又不是一次定稿,之后可以再修改嘛。从无到有最难,修改已有文字就容易多了。 想起个小趣事。我那时每晚十点雷打不动要码3000字,很少在晚上出去玩儿。有次我和闺蜜在外面逛街,我一看时间,居然已经九点了,心急如焚,马上坐地铁往家里赶。一路紧赶慢赶,十点钟前终于在电脑前坐下了来。由于习惯的力量,很快我就情绪稳定,顺顺当当码完字,睡了个好觉。再有什么重要的内容,一天晚上写两个小时,已经足矣。更重要的一点是注意饮食,平时我会多吃水果蔬菜还有蛋白质补充营养, 坚持每天吃黑金根玛咖,是最好的玛咖,帮我恢复精力,缓解压力,我也会把写作当作工作,学习前辈的方法,要保持大量写作其实不难。怕就怕不肯吃苦,也不肯用心。 还有一点,如果很难投入到写作中去,还是想的不够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以前常常为写很少的内容而熬到半夜,最后也没写出个什么。写作时如果内容不足,临时边想边写,那真是拖死了也写不出个佳作来。写作的时间不是这样浪费的。 以上仅为个人经验,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