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达城空气清新
达州南城泰宁路上的口罩交警 图据网络
除了“巴人故里”、“中国气都”、“通达之州”等官方的城市名片外,因空气质量不高,达州还被市民赐予外号:光灰之城,俗称“灰城”。2014年以来,在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中,达州曾多次排名垫底,经常位列全省倒数前三名。
随着“治尘”工程的不断深入,“灰城”达州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据达州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统计,今年 1—4 月,达州城区空气质量持续不断改善,首次实现了主要考核指标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双降”,达标天数提高了4.8%,无严重污染天数。
“光灰之城”空气不好成了达州人的“痛”
在达川区泰宁路上,达州市交警直属二大队城区中队协警万家、张能源二人,戴着口罩站在车流中指挥着过往车辆,被媒体报道后,点赞交警的同时,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污染达城空气的建筑工地。
原来,这两位交警执勤的路段,不仅有因交通管制借道经过此处的车流,附近还有正在建设中的达川区一号南北干道的南延线道路。不少来自施工现场的大货车、罐车等重型车辆,慢腾腾地颠簸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只要没下雨,就会带起漫天灰尘。
“早上穿白衬衫出去,晚上回家就变成灰衬衫了。”不少老达州人的这一句玩笑话,虽然比较夸张,但表达出了他们心中的“痛”:空气不好。长期以来,只要提及达州城区的空气质量,不少人都会摇摇脑袋,并对达州的“光灰之城”外号调侃一番。
谁在污染?环保部门找出多个罪魁祸首“空气质量不好,的确是达州中心城区的一个老大难。2015年初,针对不少网友提出的‘谁在污染达州空气’问题,我们通过调研找出了七大主要因素。”达州市环保局大气环境应急管理科负责人介绍,污染源主要有: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道路运输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日益加重、工业企业及堆场影响、路边烧烤油炸摊点未得到有效整治、不利地形气象条件影响以及腌腊制品熏制污染等。
今年4月,达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了达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通报称,达州市环境空气质量不高,主要由两大原因。第一,达州市的特殊地形和不利气象条件,每年秋冬季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第二,达州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城市建设迅速扩张的特殊时期,建筑工地量大面宽、机动车辆增加迅猛、城市道路破损严重等,造成空气质量体系脆弱。
达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称,每年的1月、2月、12月,为达州市区域性污染高发期,重污染天气也集中在这几个月份。
对症下药治扬尘 工业企业被限产30%
针对扬尘污染空气现象突出的问题,今年以来,整治扬尘污染工程被达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达州市中心城区“五治”工程领导小组列为常态化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记者从达州市“五治办”获悉,今年一季度,达州市扬尘治理办劝导入城脏车3756辆,查处2823起覆盖不严实和滴漏车辆,督促41个建设工地限期整改。韩家坝职教园区工地和凤凰山隧道工程建设项目工地扬尘污染问题,均被作为典型在全市范围内通报。目前,被通报的单位正在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2015年,达州市环保局加强了对达钢、达州电厂等城市周边重点企业以及化工园区的日常巡查力度,出动执法人员200人、执法车50辆,确保工业企业治污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期间,达州市环保局曾对四川利森建材有限公司、四川旭阳水泥等23家重污染工业企业采取了限产30%的措施,有效降低了工业烟尘排放量。
管理不规范、降尘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建筑工地,是制造达城扬尘的“罪魁祸首”。为此,达州市环保局对仁和春天、中迪红星美凯龙等13个重点地段及在建工地实行专人守候、蹲点管理,共检查在建工地130个,责令4家大型混凝土搅拌站停工、3个工地停工整改,规范建筑材料堆码点15处。2015年冬季,达州曾两次发射火箭弹,通过人工降雨的手段净化空气。
此外,达州市环保局还与众多职能部门配合,每天出动清扫车辆40余台次人员1500多人次对达城进行保洁、发文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规范腌腊制品熏制等多项措施,严控大气污染源。期间,达州市环保局还选定了获国家专利无污染加工烟熏食品设备作为试点,尝试解决熏制食品污染环境和方便群众之间的矛盾。
三年治尘达城空气不再全省排名倒数
带着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物更洁、人更文明”的美好愿景,2014年5月,达州率先在中心城区启动实施“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五大工程,计划用半年时间实现目标。由于效果不佳,2014年12月,2015年5月底,达州市委、市政府两度发文,要求将“五治”工程延长至2015年底。从2016年1月起,达州继续深入推进中心城区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五治”中的“治尘”至今已整整持续了三年。
前不久,从达州市环保局传来好消息: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4月,在有效监测天数较2015年同期少三天情况下,达州空气质量的达标天数增加了4天,达标率提高了4.8%,重度污染天数减少了11天,没有出现严重污染天数。2016 年 1-4 月,达州 PM10 和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了11.5%、20.7%,两大指标首次“双降”,让达城不再全省排名倒数。
投入200万元建立智能监控系统专治扬尘“今年初,达州市投入200万元,在重要进出口道路、国控及省控重点企业周边等地建设了20个扬尘污染智能管控系统。”达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通过对20个子站点全天候的扬尘作业管控和大数据分析,解决了施工扬尘污染容易反复和现场执法溯源难的问题。
截至今年4月底,该系统的20个子站点,已累计采集数据656万余条,采集照片18.8万余张,发送短信1347条,抓拍违规图片528张。其中,429张属于车辆运输不规范,87张属于未落实洒水降尘措施,12张属于工地未实施覆盖。对于发现的问题,达州市环保局均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了意见,要求加大查处和督办力度,确保达城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扬尘管控系统运维和监管力度,提高对中心城区扬尘污染的监控能力。”达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发现违法排污行为,将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并将智能管控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作为“市大气办”考核部门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