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857|评论: 131

[原创·图文] 回到海田康家坝,想起那时候晚上打起灯笼火把背个笆篓在这一带夹黄鳝,村里有个美人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4-1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到海田康家坝,想起那时候晚上打起灯笼火把背个笆篓在这一带夹黄鳝,村里有个美人叫小冰


                                            邓四平2016年3月31日摄于蓬安海田康家坝
jpd 034_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夹黄鳝                                                     
               
                                                                                 
邓四平  文图


     星星点点的火把,连绵起伏的群山,暮霭沉沉的乡村夜色,乍暖还寒的拂面春风……清明过后的乡村,临近排小秧的时节,也正是一年一度鳝肥鱼美的黄金时节。
  儿时的记忆中,夹黄鳝委实是一件极为普通平常的事情。但现在想来却又成为了一桩极为激动人心和值得深深回味的美好记忆了。
  在那饥饿而贫穷的岁月里,除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僻远的乡村里一年四季里是很少能有几回打牙祭的机会的。要想改善生活打打牙祭,夹黄鳝就自然也就成为了乡里人最佳的选择之一了。
  要想夹黄鳝,首先要制作夹黄鳝的竹夹子,乡村多竹,但凡有人家的地方便有竹子,但凡有竹子的地方便大多也有人烟。去到屋后的竹山里,择一根经年的老竹砍了,用锋利的锯子锯下一段竹子,用锋利的弯刀划成两破,剃出两片竹片来,用刀将竹片的一边刻出犬齿一般的锯齿来,再将用烧红了的铁丝将两片竹片中间烙出一个洞来,用铁丝将其扭紧在一起,竹制的铁夹钳一般,一把夹黄鳝用的竹夹便制作成功了。
  待到夕阳落坡,夜幕降临,晚风轻拂,夜凉如水,轻轻的蛙鸣次第亮起,举一根青脆的竹筒,往里注上煤油,再在竹筒口揍上一团雪白的棉花抑或布条,划亮火柴点燃,背上一个竹笆篓,三五人一伙,大声吆喝着,抗日出征的将士一般,在家里长辈地要注意安全,要防蛇咬等等反复地嘱托声中,大家便耀武扬威兴高采烈地出发去夹黄鳝去了。
  乡村的夜晚,夜色令人沉醉。四周的豆麦和油菜花的芬芳,仿佛性感女人的体香让人不禁浮想联翩甚至不断自失起来。在乍暖还寒的春水田里,大家三三两两分头作战,高高地挽着裤脚,打着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山野之间的水田里寻觅着黄鳝的蛛丝马迹。整个野外,不见人影,也听不见人声,只见星星点点的火把晃动,偶尔可以听见捕捉到黄鳝惊喜的呐喊的声音。
  其实,在水田里捕捉黄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重要的秘诀就是首先要仔细观察,寻找和发现,那水田里但凡有黄鳝出没的地方,大抵便有黄鳝出没的栖身之所——黄鳝洞的存在。狡兔三窟,其实,黄鳝也不例外。那黄鳝之栖身之洞往往小手指粗细,也有大的,大拇指般大小,圆圆的,在明晃晃的春水田清澈的水中,老远便清晰可见。有时候,狡猾的黄鳝便躲在洞口吐着泡子悠闲地歇凉,只要弯曲食指或者中指,
伸进洞子,使劲一夹,往外一扯,便可捉住。
  更为甚者,由于天气渐渐转热,很多的黄鳝在清明过后,便主动钻出洞来觅食或者乘凉,这样的黄鳝居然得意洋洋地直挺挺地扯长身子横斜着在水里睡大觉,打着赤脚的我们,三步并着两步,大步流星地在乍暖还寒的春水田里行走如飞,老远扯出竹夹一把夹住黄鳝的身子,那水蛇一般滑腻的黄鳝在电光火石之间,便被我们从水里扯出了水面,然后,右手的食指和中指老虎钳子一般夹住黄鳝身子,牢牢捏住,轻松地往背后的竹笆篓口里一甩,一根肥美的黄鳝便就乖乖地成为了我们的俘虏。如此往复,遇到运气好时,一个晚上几个时辰下来,竟然可以活捉七八斤甚至十多斤黄鳝不等,甚至有时候,竟可以捉上满满一竹笆篓黄鳝一二十斤不等。
  夹黄鳝只是我们捕捉黄鳝的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另外,我们平时常常使用的方法还有一种以逸待劳的捕捉方法。那就是“安钻捉黄鳝”。那种叫“钻”的捕捉黄鳝的器具也是一种竹制的器具,用竹蔑编制而成,两头大中间小,中间内部有竹制的倒须,就像一个小小的陷阱一般,往里放入蚯蚓、蚱蜢、饭粒等等食物,傍晚时分,悄悄地放置在水田里,待到第二日黎明之时,前去收拾那竹制的“钻”的竹器,便会发现,那贪吃的黄鳝竟钻进了“钻”里,再也后退不出了,于是,从水田里捡拾起那被称作“钻”的竹器,也就捕捉到了一条鲜活的黄鳝了。这种办法收效不如直接用竹夹子夹黄鳝来得刺激和迅速,因此,我们便不大常用。
  二十年多年前,那时候,老家永兴公社的小学里有四位我的老师,记忆里,他们都是捕捉黄鳝的行家。他们最大的兴趣爱好便是夹黄鳝打平伙喝酒了。一到夜幕降临之时,他们便各自打着一个竹筒的火把,提着家中的猩红的塑料水桶,捏着一把竹制的夹子,便邀约着到学校附近的农村水田里夹黄鳝去了,大致三四个小时后,他们就人人提着一大塑料桶黄鳝回学校了。因此,我们便常常有机会亲眼目睹他们在课余之时用刀划黄鳝的生动刺激的场景了。只见老师从自家屋子里搬出一根长长的条凳,搭在永兴小学的橙子树下或者在操场的自家寝室外的洋槐树下,然后提出头天夜里捉到的一大塑料桶黄鳝来,只看见老师手里拿着一把雪白透亮的小水果刀和一颗透亮的小铁钉,其余什么工具也没有了。老师叉开双腿骑在条凳上,然后悠闲自得地从塑料桶的水里捞出一根正在游动的黄鳝来,捏住黄鳝的身子,使劲地往板凳脚上一搭,那黄鳝便不再晃悠了,接着,再把黄鳝往板凳头上一放,左手捏住铁钉往黄鳝脑壳和颈项相交的地方一比画,再拿起早就准备好的一块鹅卵石使劲一敲,钉子便牢牢地钉住了黄鳝的颈项,然后,亮出刀片来,往黄鳝的颈项处一划拉,一股殷红的血液便倏地涌了出来,雪白地刀片,像犁头犁地一样往下犁去,直划拉到黄鳝的尾部才戛然而止,然后,抽出刀片,剔除黄鳝的骨头和内脏,往身旁的地上一丢,再横着挥舞刀片,朝着黄鳝片子斜着划拉上几刀,便成了似连非连似断非断的黄鳝片子了。最后,一刀熟练地砍下黄鳝的脑壳,取出钉子,往旁边的大碗里扔进血淋淋的黄鳝片子。
  那场景非常地血腥和恐怖,至今觉得恐怖和后怕几分。旁边人看了,常常戏言道:“变黄鳝真不好,不知道黄鳝们究竟犯了什么罪哦,又砍脑壳又剖背哦。”从来以后,我便觉得黄鳝其实也许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动物了,如果佛教中所说的世界真的有六道轮回的话,那么变什么也千万不要变黄鳝的好。至今依旧后怕,那血淋淋的屠杀场面。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那往昔岁月里常见的黄鳝渐渐从我的生活中淡淡地远去了,即使进餐厅招待亲戚朋友,餐厅小姐拿上的菜单上有蒜薹黄鳝、粉丝黄鳝等等那道好吃的菜,但是每每一想到黄鳝那可怜而悲惨的命运,我便不忍心再点那道菜来。并不是因为我故作高尚,而是我确实认为黄鳝的命运确实太悲惨。
  近读南充一文学朋友写的一首写关于《捉黄鳝》的诗歌,读到最后一句:“如今/当我们又去下田捉黄鳝之时/我们伸长手臂使劲地捞/最后我们什么也没捞着/我们捞出的只是一把尿素来。”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忍不住地更加沉重和悲凉起来了。

195005hs7w8stu8kndlzwi.jpg
195009mbllvensiejv36ej.jpg
195009j0io544ukj42rj4c.jpg
195008u0dw0j04ei4ylyhi.jpg
195008k7wy9l3zyzysm8zl.jpg
195007n99bxuu5qi9pnei9.jpg
195006nfuogyxmg39rg11f.jpg
195005qzd57xo157qnsoqz.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醉忆故乡醪糟香


                                                                                                 邓四平/文




      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工艺考究,制作精美。普通型的,用陶罐盛装,盖子上蒙一张大红的亮油纸,红绸带绕一匝,牢牢捆紧,密封,极似电影《红高粱》里写有“酒”字大红的酒坛。也有用透明的玻璃瓶盛装的,那瓶就象憨态可掬的弥勒佛一般,雍容大度,里面盛装的醪糟,软软的,酥酥的,白花花的,漂漾着,清晰可见。礼品型的醪糟价格较高,用青花的陶瓷坛或者陶瓷缸盛装,瓷坛上画着呈祥的龙凤或者花草,古色古香而又不失素朴大方,让人疑心那是景德镇极为名贵的瓷。打开坛罐,而坛里又确实盛装的只是芳香的醪糟,舀一勺,香甜、凉爽、解渴、提神、芬芳、酥软,满屋飘香。
       醪糟最常见的吃法,是掺少量井水煮沸了,磕上一两个鸡蛋或捏上几个糯米汤圆放在锅里小煮片刻,起锅舀出。家乡的醪糟,因其曲药配方的独特,加之盆地气候,新出缸的醪糟吃起来芳香糯软,入口化渣,又香又甜,甜而不腻,爽口怡心,意犹无穷,让人念念不忘至极。
       小时候,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跟到父母身后去当“撵脚狗”,一到亲戚家,洗帕热水脸,沏杯薄荷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香香的,烫烫的,热气腾腾,烟雾袅袅。拜望之人家先用醪糟待客,既显示对客人之尊重有加,又彰显女主人家之贤惠。醪糟可以充饥,甜水可以解渴,驱尽一路风寒,卸下一身疲惫,尽显亲情温馨和珍贵。
     “水不打不浑,人不走不亲。”一包不足一斤的白糖冰糖,一把陈年的干面,居然可以反复走上好几户人家,礼物虽轻,情谊甚浓。午饭之前,先喝醪糟,称作“打幺台”,大人也常逗我们小孩说,吃醪糟时那热气是吹不得的,如果吹了,今后讨婆娘到老亲爷家去接婆娘时要落大雨,走不完的滑路,吹了醪糟脸上还要长酒子颗颗,像永兴场上药铺里的邓麻子一样,满脸全是窝窝,一打呵欠,就像一个团的兵力在集合……所以,小时候,懵懂的我,在亲戚家喝醪糟的时候,尽管热气腾腾的醪糟开水烟雾弥漫,也是万万不敢去吹那醪糟的雾气的,只是憨厚似猪吃潲水一样埋头傻喝。
      醪糟因其原料简单,制作方便,所以乡间无论贫富人家,均可酿造,四季不缺。那时候,贤慧的母亲常常是自己动手酿造醪糟:先将糯米,又叫酒米,用水泡胀,放进锅里蒸熟,用烧开后放凉的白开水或者清凉甘醇的井水发散,洒上曲药,细细拌匀,然后盛入家中的一个大洗脸盆内,撒上稻谷脱粒后的糠壳压紧密封,甚至加盖棉絮等厚物捂盖。有时候干脆就塞进被窝,一天一夜之后,满屋清香四溢,仿佛八月桂花遍地香,于是一切的一切便宣告大功告成。酿好的醪糟装进瓷坛,盖上盖儿,放进厨房大青石水缸里,吃上十天半月,坛内的醪糟竟也依然鲜美如初,一点儿也不会酸,一点儿也不会坏,效果和现在的冰箱差不多,神奇之至。若意图酿酒,那就得多用曲药了,这样酿出的醪糟味太冲,不大好吃,但出酒率高,醪糟里的汁水,就是米酒,度数不高,温和,香醇,有点象现在的啤酒。后来,读《水浒》过景阳岗打虎的武松,连吃十八碗酒,我想那其实应该就是这种醪糟中酿出的米酒,如果真是现在酒厂里烤出的那种60度左右的烧酒老白干,喝将下去,别说打虎,先不自身醉死那才叫怪?
        小时候,我便常去偷吃那盛在家中大瓷坛中的醪糟,有时候贪心喝得多了,脸醉得红红的关公一般,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很多时候,竟倒在自家米仓下的柜子旁呼呼地睡着了。一觉醒来,懵懵懂懂竟不知身在何方。那时候,家乡小镇的街上,每逢当场天,便有一个兴隆场到永兴场赶场的卖酒曲的老婆婆,那婆婆头发花白,走路蹒跚,挎个小竹篮,走街串巷地叫卖酿醪糟的酒曲,有时候也在永兴大桥的桥头地上铺开一张亮油纸,摆在地上卖酒曲,那曲药四四方方的,雪白雪白,就象现在打麻将用的骰子,用纸包好,一包三粒,一角钱一包,酿出的醪糟,吃起来又香又甜,又糯又软,入口化渣,一点儿也不腻人,味道真是好极了。时光荏苒,当年那走街串巷卖酒曲慈祥的婆婆和贤慧的母亲均已不在人世了,如今,我再也吃不成她们酿制的醪糟了,怅然若失之中,但那醪糟的清香、甘醇、美味和有趣却早已溶入了我的记忆之中,生命之中了!
       很多很多夜深人静之时候,我便常常情不自禁地就想念起家乡的那些人们来,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仿佛故乡池塘里碧绿的莲叶和风生水起的涟漪,还有淡淡的桂花馨香和浓浓的醪糟味道,沁人心脾地轻易地就将我醉倒……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35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42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4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44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5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54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56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57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58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63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64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67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68_副本.jpg

发表于 2016-4-1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飞机  可以呢 这地方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0张凯0 发表于 2016-4-1 14:48
还有飞机  可以呢 这地方

听说我昨天要回老家给父皇和母后扫墓

那是专门给我护航的三架飞机:lol


jpd 047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69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70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71_副本.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jpd 078_副本.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