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58|评论: 0

[第一时间] 岷江金马河——一条被无端否定了历史文化的古老河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岷江金马河——
                           一条被无端否定了历史文化的古老河流


现在,当你上网输入“岷江金马河”时,网上出现的却是:明清时,金马河为小河,杨柳为大河,清末,羊马河是岷江干流,有羊马大河之称。民国22年(1933)岷江暴发大洪水后,金马河河床被冲宽,变成岷江正流。一些名家名人网站等,都这样介绍金马河。
岷江金马河就这样被视为没有历史及文化的“小河”。一条古老的,历史文化丰厚的岷江河流,就这样被否定了历史文化。
看看现在宽阔的岷江金马河,你敢相信,短短的80来年以前,金马河竟然是一条小河?
       123_副本.jpg
                                                                ( 图为宽阔的岷江金马河现状)

我查到资料的岷江金马河,是这样的古老河流。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為有五津”。 武侯祠展示的《公元262年三国鼎立地图》,就是对常璩的《华阳国志》对这段“大江”最好的图解。
                                                    三国时最新地图_副本.jpg

                                                       《公元262年三国鼎立地图截图》

图中清楚地可以看到,成都西边唯一的“大江”即岷江金马河。岷江金马河像一把切刀,把东边的成都,与西边的崇州大邑等地切开了。两边的来往,就靠“大江”上的“五津”,即五个渡口。在没有其它交通的情况下,“五津”在当时很有名。初唐诗人王勃“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就是用“五津”代替了古蜀国。
宋时,社会发展物流的需要,从岷江金马河上新开了到成都等城镇的多条人工河流。《都江堰文献集成》记载,宋时的都江堰流域图。可见,金马河在宋时也是岷江主流,大江大河。
          宋时金马河_副本.jpg
                             (图为宋时的河运图)

“五津”古渡在历史上很有名。据考证,“五津”是指今都江堰市的徐渡、崇州市与温江区交界的晏家渡、温江区的“三盛渡”(即三渡水)、崇州市与双流县交界的擦耳岩渡、新津渡。其中最典型的是擦耳岩古渡。这是因为,金马河河面较宽坦,水流平缓,五个渡口中,四个容易摆渡,只有擦耳岩渡河流湍急,不易摆渡。
擦耳岩人发挥聪明智慧,利用金马河擦耳岩段河湾急流的特殊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套“筰索吊船,借力驾船”的摆渡方法,创造发明了不用人撑船划桨,没有任何动力,神奇的“无动力的渡船”,科学实用,简单实惠。
八百年前的南宋诗人陆游在崇州当官,在金马河过渡时,被神奇的渡船所吸引,写了《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之成都》著名诗篇,其中“断筰飘飘挂渡头,临江立马唤渔舟”就是对擦耳岩渡船的真实描写。大意是:竹篾绳从河上游飘荡下来,栓挂着渡船头;他来到江边,停住马,江面很宽,渡船在对岸,看上去像渔舟一样,他不得不呼唤对岸的渡船。

         888.jpg
                         (图为擦耳岩古渡及陆游唤舟过渡示意图)

以上都说明,岷江金马河是一条历史文化很丰厚的古老河流。为什么会出现“明清时,金马河为小河”的认识呢?有兴趣的朋友,请看本人《澄清片面认识,还金马河真实》这篇文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