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法院公判8名讨薪农民工一事迅速引爆舆论。
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这次公开宣判大会成效斐然,“不少群众表示自己接受了一堂法治教育”。但在网络上,却是对“公审公判”的普遍质疑。
3月18日,多家媒体刊发评论文章,对此次公判同持批评态度。
长江网刊发的评论直指“公判讨薪农民工是一次很任性的司法活动”。评论指出,像阆中法院这样,以威慑社会公众为目的的“示众”或变相“示众”的做法,脱离了审判公开的宗旨,且侵害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和人格权。
红网则刊发评论称这种公判行为是一种陋习,有违程序正义。评论同时还提出质疑:“在民工讨薪无果之前,政府有没有穷尽权力帮忙?在审判闹事民工之前,欠薪者拖欠百余名民工的工资问题解决了没有?又有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新京报亦针对此事发表社论认为,“公判”以群众大会的方式包装法院的公开宣判程序,在示众被告人形象的同时,也消解了法庭内司法应有的尊严。
目前,阆中法院官网已撤下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