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183|评论: 3

[信息动态] 【要闻】巴南二圣百年戏楼年内完成修缮(重庆时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7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南二圣百年戏楼年内完成修缮


               2016-03-17 06:07:07 来源:重庆时报






2016年3月15日,巴南区二圣镇老街,由于年代久远,戏楼已显得有些残破


当地的首任文化站站长胡大元正在介绍这栋建筑最老的部分,戏台上的武士雕刻


  记者 任重 实习生 苑文昕 摄影 李文

  今年102岁的二圣古戏楼很容易找到。在巴南区二圣镇老街正中,比周边建筑都老的她,显得与众不同。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就没有再演过戏,放过电影,以至于很多人都已忘记。但在百年历史中,她曾影响过10万巴南人的生活,至今也是重庆主城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戏楼。
  昨日,记者从巴南文管所,二圣镇文化中心得到核实,已成危房的这栋百年老建筑,将在今年经过修缮后重新投入使用,预计在今年年底重新演戏,放电影。
  现状
  古戏楼成危房
  屋顶长杂草
  最近一次维修是1990年
  巴南区政府文件显示,2016年二圣戏楼的修缮,将成为重点工作之一。
  这栋修建于光绪三十一年,距今已有102年的清代戏楼,位于二圣镇老街中心,距离市民常去巴南踏青、赏花的主干道,只有1分钟车程。
  巴南文管所资料显示,二圣戏楼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约380平方米,一楼一底,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铺面,戏楼四角飞翘,造型独特。戏台进深9.7米,宽8米,左右各连接一个耳房,主要是演员更衣的地方。戏楼背面底层边长21.5米,现被隔成四间房屋,和两个通道;台前台梁有木雕戏剧人物,花卉。
  记者看到,戏楼的正梁题记有“大清光绪三十一年仲秋下浣。”“民国元年维修”等字样。
  此外,戏楼的檐顶落了一些砖瓦,右边的飞檐也缺了一个角。戏楼屋檐下的天额上,双龙抢宝的图案已经有了裂痕,地额上刻的武士,脸庞已经显得很模糊。如今已经被判定为危房的戏楼,前后拉起了警戒线,屋顶上也长出了杂草。
  记者在二圣镇找到了当地的首任文化站站长胡大元。他在27年前,曾主持了这栋老戏楼的维修工作,之后又在戏楼里开展了多年的乡镇文化工作。
  胡大元说,1983年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二圣戏楼被申报为区级文物。1990年,他主持了最近的一次大修。
  回忆
  放《少林寺》曾引万人空巷
  影响周边10万人,有人走3小时来看戏
  现在市民看到的二圣戏楼,和原貌区别不大,只是更换了一些木材。现在这栋建筑最老的部分,就是戏台上的武士和“双龙抢宝”雕刻。而作为二圣镇以及周边七八个乡镇最老的建筑,二圣戏楼从清代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影响了周边10万人的生活。
  在戏台的正对面,修着18级石阶,这里就是在戏楼演戏,放电影时,人们观看的地方。
  胡大元说,现在这里也至少能容纳2000观众。而在解放前,这里曾有一个万天宫,旁边还修得有包厢,供乡绅们看戏,现在戏台正对面左侧的石头,就是包厢的遗迹。
  究竟这栋老建筑,曾记载过什么回忆?
  记者走访了当地5位80岁以上的老人,都说自己从小就在这里玩到大。“我记得小时候,周边惠民、东泉等几个乡镇的人,都喜欢到这里来看戏,看电影,有的要走3个小时的路。”当地文化站工作人员马女士回忆说。
  胡大元则回忆说,他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这个戏台上放得最多的是川剧,然后是智取威虎山等,上世纪80年代,戏曲数量开始减少,电影开始占据主流。
  胡大元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少林寺》在这里放映时,戏台旁的树上都爬满了人。“晚上都要放2场,群众才作罢,我回家的时候通常是次日凌晨1点。”胡大元说,戏楼既不演戏,也不放电影的时代,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戏楼门口一度成为当时二圣镇的粮食市场,两边耳楼下人群穿梭,还聚集了一些小摊贩卖些橡筋、火柴、针头线脑等小商品。
  修缮
  年底将完成修复演戏放电影
  目前我市还有9处古戏楼
  逐渐荒废的戏楼,并不意味着就彻底从人们记忆中消失。
  胡大元说,近年来,二圣镇以及周边几个乡镇外出的人,回来后都会到这座古戏楼前合影留念。近年来,踏青的人也经常来这里探访。不过,近30年来的荒废,已经让这栋古建筑呈现出危房的状态。
  镇文化中心主任李莉说,对于危房掉瓦和乱停车的问题,当地居委会已在春节前后进行了隐患化解,现在正启动修缮的前期工作。修好后将重新成为一处公共文化场所,演戏或放电影等。
  今年3月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支持重庆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提出,要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以及相关历史建筑,通过合理利用使之成为特色鲜明的戏曲演出聚集区。市文化委艺术处负责人说,古戏楼也在其中。
  二圣古戏楼,今年将成为一个老建筑恢复利用的典型例子。
  记者从市文物部门查阅的资料显示,目前全重庆还保留下来的古戏楼,有9处,大多是清代末期建筑。其中合川最多有3处,荣昌有2处。在主城,除了巴南二圣戏楼外,还有北碚偏岩古镇戏楼,九龙坡区走马镇关武庙戏楼。目前,二圣戏楼是当中原貌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建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3-1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管文化的干部功不可没应載入当地史册

发表于 2016-3-17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0d338744ebf81a4c314335fbd72a6059252da68b.jpg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6-3-1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戏楼修缮如新,保持原貌最重要!功劳还应为巴南区文化干部记上一笔!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