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丽江 的房子屋顶上都是野花的,其中还长了很多罂粟花,一次拿着罂粟花在路上跑,让爹瞅见了,抓回去一顿暴打。
那时候的丽江 ,房子的二层是不住人的,只用来堆放杂物;
那时候的丽江 ,玉龙雪山 的冰川可以到山腰,还是通体碧绿的;
那时候的丽江 ,还没有喧嚣的酒吧,没有人把艳遇和泡妞挂在嘴边
那时候的丽江 ,有很多的故事.......
关于丽江 的更早记忆,可以参看顾彼得的《被遗忘的王国》和约瑟夫.洛克 的《中国 西南古纳西王国》。来丽江的朋友也可微我15008798589,或者进裙423132398【丽江纯玩旅游策划群】交流咨询,方便出行。
那些黑白的照片和有趣的文字中,记录了丽江 二十世纪早期的风华绝代。那时候的丽江 基本还是个与中原文明隔绝的地方,即便是从昆明 、甚至更近的大理 过来,由于路途的艰险和土匪的威胁,也需要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顾彼得曾形象的描述过当时的交通情况,由于司机的奇缺,任何会开车的人都可以立即获得一份开车的工作,这同时也是一份危险度极高的工作---因为路况的恶劣,更多的时候是因为车辆的严重超载和刹车失灵。车辆一溜烟就开到了山底。相比起来,马帮和水路还是缓慢但是相对可靠的方式。
偏远的地理位置和艰难的交通,使得纳西族和其他土著民族的文明避免了汉文明的影响,保存了自身的特点。
藏族的马帮声音贯穿了整个大街小巷,街头的酒店总能买到自酿的好酒,背着装满银元的背篓的妇女们忙碌于商行之间,少女们娇俏大方 ,一点不避讳提起自己的情郎,赶集的日子里面,彝族、白族、纳西族等等从四乡八里远道而来,把这也变成了一次盛会.....
丽江 作为世界遗产声名大噪,是它的幸运,也是它的不幸。
在丽江 的那些日子里,我最喜欢是趁着天际露出第一丝白光,偷偷溜出客栈,踩着光滑的青石板路,在寂静无人的街道上、巷子里随意穿行,路边的商店还没有开门,纷繁的客流也还没有出现。此时的丽江 仿佛变回了本来的面目,我似乎从顾彼得的书里面,能够想象出来,这是当年李大妈开的酒店、这是丽江 卖铜器的地方、四方街该有马队走过了,还有那些阵势十足的土司和藏族贵族的到来.....
让我们重新溯源,回到那个多彩的年代
作为纳西族的男人是幸福的,因为娶了一个纳西族的老婆,仿佛获得了人生的保险。所有劳作都落到了妻子的身上,男人们则变得悠闲自在,从事各种休闲娱乐,比如 打猎、玩乐器,至今,纳西族依然保留了秋季狩猎的传统,豢养猎鹰,纳西古乐的演奏家们无一例外都是老爷子们。
纳西族少女,眉目微蹙。

多少年后,也许已经是这样苍老的背影
演奏古乐的老爷子,那一口烟,是不是引起了淡漠的回忆
多少年前,自己还是一个英俊健朗、姑娘们心仪的小伙的摸样
现在已经是绿树鲜花环绕
石板路依然光滑
赶集的藏族姑娘
当地的纳西民兵。在抗日战争中,纳西小支队活跃在抗日战场上面,他们是英勇的战士,在台儿庄 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为台儿庄 大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他们致敬!
一家人的合影
东巴(纳西族的巫师)在举行仪式,东巴是纳西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身份很复杂。作为东巴最基本的是要学习和认识纳西族的象形文字,诵读经文,能够举行各种仪式。除此以外,东巴亦需精通歌舞、文学、医疗等内容。
东巴的仪式中很多与超度亡灵有关系。仪式分类很细,如下:
纳西族认为亡者的灵魂会回到祖先最初来的地方,但是各种非正常死亡会导致亡者的灵魂四处游荡,这种游荡对生者也是不利的,会困扰家族。因此对于非正常死亡者需要进行特定的祭祀仪式。根据顾彼得的说法,东巴最喜欢进行的是大风祭。这种用于引导殉情情侣的仪式复杂耗时,当然也耗资不菲。
现存东巴已经很少了,在这表上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东巴很有可能变成失落的人群,慢慢没有掉,随他们而去的还有纳西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纳西文化博物馆巧遇一位东巴,聊了一会,爽快的合影了
纳西文像一本图画书,看起来也是天书
Array 小和尚。此行丽江 ,唯一到过的寺庙即福国寺,可惜正在修葺之中,无缘参观。
从白沙 村一路骑上坡,大概1个小时候到达了福国寺。背景中为此庙。不难想象其规模的宏大
到达福国寺前上坡路口的经幡
原在福国寺的五凤楼,现迁移至黑龙潭公园。非常精美的一座建筑物,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 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
此行本是为了到达文海,沿福国寺一路上山,路正在修,坡度很大,推着自行车上行了3个半小时候,感到劳累,此时天色渐晚,还离山顶还有1/3的地方,放弃了,遗憾。
从山上一路放车下冲的感觉很爽,4个半小时的山路用20分钟一冲到底,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古城门口的肯德基,别具匠心的用了古典的外观和象形文字。
一群当地妇女经过肯德基
一位应当是来赶集的纳西族老太太,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终于怯生生推开门,不知道这不是她第一次来肯德基。
旁边就是必胜客,开业第一天居然还拍起了长队........
都是游客
古城正门的大水车,玉河的水从这里流进了古城。旁边的江某人题词有点煞风景。LP《云南 》的口诀很好用:顺水流出城,逆水流进城。后来迷路每每这样总能找到路。
清晨在大水车边,此时还无游人,算是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候。
古城小巷子里面的饵饼,1块钱1个,味道很不错
从古城远眺雪山
每次从客栈出入古城总会经过的一面墙,我想到的是:铁打的丽江 流水的游客
古城安静而温婉的时候
井水,这样的井眼在古城内很多
从科恭坊一路拾级而上,喜欢这种斜坡上的小巷子。
大家来找碴节目: 心细的朋友会在图中发现小惊喜
本地的纳西民居,白色的简约。很喜欢纳西族民居白色为底、蓝色装饰的简约风格
纳西宅院的花朵也在绽放
到了文昌 庙,太早了,还没开门。好像是个什么电影的外景地
猫也起得很早
牵牛花开了
下到酒吧街 看到了第二只猫,很专心的在研究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