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487|评论: 51

明代诗书大家黄辉故里南充高坪区走马乡发现黄辉后人墓碑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0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回老家祭扫老祖先人之墓,可谓是非常辛苦。乡村小道,蜿蜒崎岖,又遇路况不熟,一路走一路问,好不容易才找到自家老祖人的墓地。由于很多年没回乡下了,如今可说是已变得面目全非。很多的墓地都已被夷为平地,有的建成了房屋院舍,有的修成了公路,好在我家老祖人之墓得以侥幸留存,也算今天辛苦没妄费吧。另外在询问我家老祖人之墓的过程中,偶然有幸得见明代诗书大家黄辉后人的墓碑。这块墓碑由于长期被风沙雨水的浸蚀,已斑驳脱落,但大部分字迹依然清晰可见。墓碑字体均为楷书,结构严谨,师法钟繇与欧阳询,风格上有师承黄辉楷书的影子。碑文介绍了黄辉家族的历史及后人家谱,对研究黄辉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也算得是一文物。临走时,我特意将墓碑进行了清洗,并拍照留存。
QQ图片20160210002515.jpg
QQ图片20160210003854.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6-2-10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源远流长,价值不可估量。顶。

发表于 2016-2-11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小的时候听父辈说过,黄辉是走马苟峰桥黄家坝的人。遗憾的是高坪这边不太很重视这件事。

发表于 2016-2-1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在此提出!应该建议高坪相关部门重视,组织研究、收集、发觉。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2-12 10:28
我也觉得是,黄辉虽说只是一代帝师,但他的诗书艺术还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也算南充又一名人嘛。据说走马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还比较深厚,值得进一步研究。当地政府也应重视,大力推广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2-12 10:51
以前在办公室翻阅地方志一类书籍时,看到过介绍黄辉是走马人,听说走马这个地名还是因黄辉而得名呢。

发表于 2016-2-12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桓 发表于 2016-2-11 22:08
感谢楼主在此提出!应该建议高坪相关部门重视,组织研究、收集、发觉。

这个建议不错

发表于 2016-2-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听说过,黄辉是走马人,又算南充的名人,更是我们高坪区的名人,希望我们高坪区的领导引起重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2-12 12:06
人家是西充扶君乡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2-12 13:48
高坪有这样书法大家,请大家引起重视什么都能丟但文化不能丟,高坪文化部门快行动
发表于 2016-2-1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充文化底蕴厚重,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2-13 11:31
黄辉据大部分史料记载,以及南充县志记录,黄辉即为原南充县走马场黄家坝人,更有黄辉后人遗物及文史图片资料佐证,请尊重历史!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2-13 11:37
走马和兴观村和相邻的老君都有不少黄氏家族后人,他们都对黄辉老祖人有很深的认识!

发表于 2016-2-13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朋友说好像高坪开始重视黄辉故里这件事了!

发表于 2016-2-1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这样的话,值得称颂!为高坪历文史底蕴作出点贡献。

发表于 2016-2-13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也是高坪走马乡人,真诚地欢迎诸位朋友来参与讨论、研究、发觉!

发表于 2016-2-1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也是高坪走马乡人,真诚地欢迎诸位朋友来参与讨论、研究、发觉!

发表于 2016-2-1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认为是西充人哟。

发表于 2016-2-14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辉故居遗址。在今南充市高坪区走马乡和兴观村,小地名木家坝,明时为陈家坝,又名黄家坝。房屋已毁,屋基田、院子田(原为院坝)、金子田(黄辉的卧室,夫人丁氏曾在此屋丢失一枚金箍子被后人拾得,后改成农田时呼为金子田)、碾子田(原为碾房)等地名犹存。房屋旁边是黄辉弟黄耀之后裔的墓地,产队曾在此建过晒坝。附近的观音楼为黄辉的读书处。
    黄辉墓。在今走马乡与和兴观村毗邻的金凤山村,原名花(黄)家坝,因乡人将黄辉墓称为阁老坟,故将花(黄)家坝改称为阁老坝。御史王守廉撰有碑记,字已灭没。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下放到户后才将坟墓改造成农田,今名屋基田。
    栖乐山题刻,在栖乐山读易洞,黄辉的老师任瀚辞官归里后,在栖乐山一汉代崖墓里潜心学“易”,人们便称此洞为“读易洞”,黄辉希望他的老师能百年长寿,便将读易洞改称“飞仙洞”.井在洞的门楣上书刻“飞仙洞”三字,至今尚能辨识。

发表于 2016-2-14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都有历史资料考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